公司债务管理与会计信息相关性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范 燕
摘 要:文章从分析我国公司债务管理和会计信息现状入手,阐明债务信息对投资者及外部债权人的重要性。通过公司债务管理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进一步评价债务管理效果,指出它不仅显示债务安全性信息,还能反映公司经营能力、获利预期等未来的发展潜力。同时对改善我国公司债务信息披露现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债务管理 债务信息 会计信息质量 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F2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3-181-0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大多数公司认识到负债性筹资带来的财务杠杆效应,充分利用和创造条件取得负债资金,但负债融资同时也给公司带来潜在的、不容忽视的风险。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债务管理,越来越引起管理人士乃至全社会的关注。
公司正确的管理和利用债务并提供有效的债务信息,有助于确定并保持公司最佳资本结构,使公司获利最大;对债务整体统筹合理安排筹资与偿债活动,能有效地维护公司的信誉。广大投资者、债权人可以根据公司所披露的债务信息对公司经营运作的合法性和实际的影响作出一个客观的判断,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作出正确的分析,及时了解公司的情况变动,从而更好地把握自己的投资方向,约束由于公司与投资者之间信息分布的不完全和不对称而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机会主义,保护债权人和投资者的利益。
一、公司债务管理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债务管理是公司内部治理的过程,而会计信息则是公司向外界传达其信息的窗口,通过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公司债务管理,制定合理措施提高债务管理的效果。
1.公司债务管理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1)加强债务管理,提高会计信息可靠性。加强债务管理,有利于规范成本费用核算,有效防止潜盈、潜亏,反映真实的经营成果,增强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真实性。往来账项本身不是一个成本费用账户,其只代表公司收款的权利或付款的义务,但一些公司将它作为调整成本费用、粉饰经营成果的手段。利用往来账项虚增收入,粉饰业绩。一些公司为了完成产值,虚开发票增加收入,直接借记应收款科目,然后利用潜盈的应付款科目相互抵销。或利用往来账项虚列成本,隐瞒经营成果,逃避国家税收,虚列的成本费用直接贷记应付款科目,这些公司的应收应付款科目成了调节利润的工具。
加强债务管理,有利于公司加强往来账项的管理,以便能真实地反映应付款项,为会计信息提供可靠的信息来源,这是提高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前提保障。
(2)加强债务管理,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真实性。加强债务管理,有助于真实反映公司的经营状况,正确评价公司经营绩效,有利于完善内部核算机制和真实披露会计信息。
在财务评价指标计算方面,由于往来账项比较活跃,经常处于变动之中,加之有时占流动负债比重较大,所以往来账项对计算某些经济指标产生的影响很大。如:反映公司财务效益状况的总资产报酬率;反映资产运营状况的总资产周转率以及反映偿债能力状况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这种影响在反映公司经营状况及评价公司绩效中往往具有实质意义。{1}
在披露财务信息方面,债务管理在对外披露中也是十分重要。在核算方面,单位内部往来要在本公司合并会计报表中抵销,系统内部单位往来要在上一层次会计核算机构会计报表中抵销,如果内部往来不能即时核对,不能准确抵销,说明公司内部核算上存在严重的缺陷。
所以,加强债务管理有利于形成内部约束机制,督促公司行为,向外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
2.会计信息质量对债务管理的作用。
(1)揭露隐形债权债务。由于隐形债权债务的“潜在性”和“隐蔽性”,{2}会计信息使用者单从会计报表无法全面、准确理解和把握会计信息。为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公开会计信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这样对公司披露具有重大影响的隐形债权债务信息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有利于防止以下问题:一是公司债权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相背离,不能真实反映公司资产、负债的真实情况。二是会计当期的收入、支出、结余及净资产不真实,误导管理者决策。三是虚增或虚减当期财务支出,造成当期财务收支虚假平衡,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
会计作为一项管理活动,通过财务报告解释会计主体的财务信息,影响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判断和决策,同时,信息披露的不断加深与明确,也有利于公司加强自身管理,形成内部控制机制。
(2)形成债务约束机制。债务水平表达了公司经营的信息,投资者利用这种信息可以对公司进行评估。债务传达公司信息可以有两个途径:一是公司履行合同债务的能力,是否按时无条件履约;二是公司违约时通过谈判或进入破产程序所传递的信息。因此,债务构成了对公司管理者的约束机制:第一,减少公司自由现金流量。“负债可以缓解股东与代理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债务具有减少自由现金流量的作用。”发行债务会带来代理成本,因而会约束公司的管理者将债务控制在一定的水平;另一方面,债务的产生可以使管理者有效地保证其对未来自由现金流量支付的承诺,债务可以成为红利的有效替代形式。债务的要求权不同于股权之处在于,一旦借款人不能支付本金和利息,贷款人可以要求法院执行强制性破产,所以通过发行债务而换回股票,将管理者对未来现金流支付的承诺变得不能仅仅用简单的红利增长来保证了,这样,通过减少管理者付出现金流的任意性,可以减少自由现金流的代理成本,显然,债务要求还本付息的压力还将激励管理者提高效率。{3}第二,调整最优债务水平。哈里斯和雷维(Harris&Raviv 1990)提出了这样一个基本思想,即债务可以成为一个信息工具,使得投资者依赖这个工具来约束公司经理人。{4}投资者为维护自身的利益,会利用债务信息去监督经理层,可通过观察公司债务偿付情况,在公司出现违约时进行调查。另外,债权人可以利用法定权利去迫使经理层提供有关信息,包括在公司违约时作出要求公司清算的决定。对公司来讲,向外提供有关债务信息需要成本,同时还要付出相应的利息费用。另一方面,债务可以为公司带来财务杠杆效益,并为公司增加资金流,创造价值,这样权衡调查成本和相对应的价值,就会得到最优的债务水平。第三,债务期限结构的“匹配”。债务结构包括了债务利率水平和期限结构,是对债务最优水平的进一步刻画。一般来说,期限越长的债务,承担的利息成本越高;观察者对当期信息的不确定性要比远期或者未来的信息不确定性要少。就公司债务关系而言,期限越长的债务,债权人可能越缺乏有关公司未来的“到期”偿付能力的信息,因而要求的违约风险的贴水就越多。因此,债权人在与公司建立债务合同时可能对公司的现金流量方面提出更多的要求,比如说,限制公司的股利分配,或者提出更严格的付息条件等。这样对公司负债提出新的制约因素,使公司在选择负债时更加谨慎,从而确定合理的负债结构和偿还条件,有利于加强公司的债务管理效率。
(3)进行有效的市场债务融资。现代公司治理理论认为,融资方式的选择本质上是外部投资者(股东、债权人)与公司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契约关系。{5}公司债券的债权人一般是为数众多的个人投资者,从本质上讲,每个投资者都会有激励和动机来监督债务人及融资项目的运行,但因存在监督成本方面的问题,使得市场债务融资对公司动态的监督和激励的有效性受到限制。
与公司债券融资相比,银行贷款融资应在信息生产和监控方面享有比较优势而成为公司债券融资的首选方式。也就是说,如果证券市场成熟、发达、市场信息的生产和监控能力将大为改善,从而更有利于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这也表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将有助于公司债券的发展。另一方面,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比证券市场拥有对公司和投资项目实施监督的比较优势,而公司寻求这种监督在很大程度是克服道德风险带来的代理成本,但银行监督也是有成本的。这也表明,公司债权融资在克服信息不对称方面更依赖外部信息披露制度的健全。因而,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信息列报与披露制度的健全将有助于公司债务融资,对我国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有重大意义。
3.公司债务管理与会计信息相关性内在因素分析。(1)盈利能力及现金流量的变化。公司盈利能力的好坏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其中债务管理在其中起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借入资金成本率的把握上:在公司的经营状况良好、获利能力较强时,资金利润率大于公司借入资金的成本率的情况下,公司借入的资金可以提高公司的自由资金利润率;但是如果公司出现经营风险,经济效益下降,在借入资金较多时,将产生还款付息压力;当公司的资金利润率小于借入资金成本率时,公司借入的资金就失去了原有的作用,反而会使公司自有资金的利润率下降。此时,债权人通过公司的会计信息了解到公司的经营现状之后,可能会提前要求偿还,甚至要求其破产。
另外,即使公司的盈利能力良好,但是能否按合同规定如期偿还本息,还要看公司预期的现金流入量是否及时,以及资产的变现能力的强弱。现金流入量反映的是现金的偿债能力,资产的流动性反映的是潜在的偿债能力。无论是公司还是公司债权人都通过分析这些信息来影响或引导其决策行为。如果公司投资决策失误,或信用政策过宽,不能足额或及时地实现预期的现金流入量,以支付到期的借款本息,就会面临财务危机,此时公司为防止破产可以变现其资产。当公司资产变现能力较强时,其筹资风险就较小;反之,风险就较大。{6}
(2)负债“成本―效益”分析。风险与收益并存是市场经济的最大优点。财务风险来源于债务融资,但同时也可以有效降低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提高公司的价值。也就是说,在总资产收益率高于负债成本的前提下,公司可以获得财务杠杆效益所带来的股权资金收益率的加速上升。财务杠杆效应的大小与总资产收益率和负债同股权之比成正比,与负债成本成反比。另外,通过负债可以保证控制权不被削弱也是债务融资的一大优点。{7}由此可以看出,财务风险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可以提高公司的价值,运用不当则会给公司造成损失。因此必须对负债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遵循风险与报酬对应的原则,即对负债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二、公司债务信息列报与披露的构想
债务管理与会计信息之间存在相关性,债务信息的列报与披露对公司内部治理及保护债权人、投资者利益都有重大意义,而目前债务信息现状极大地制约了这种效益的发挥,因而必须采取合理措施加以改进。
1.完善公司债务信息列报与披露监管体系。
(1)建立和完善信息披露监管的组织体系。在我国上市公司主动自愿披露真实完整的信息的环境和动机不够,依赖上市公司自觉披露投资者所需信息的可能性不大,人们对上市公司的信任度较低,因此,现阶段我国应当坚持由政府制定完善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并监督和管理其实施,建立健全系统科学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
建立和完善信息披露监管的组织体系,应建立一整套由证监会领导的证交所、注册会计师审计在内的信息披露监管体系,从组织上确保有关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监管制度的执行。同时,还应创立一个有利于监管机构发挥作用的环境:一是建立以财政部、证监会为主体的政策制定部门。按法定程序制定和颁布细则,规定在内容与格式、编制报表程序、便于咨询等三个层次上进一步完善约束机制,使之有法可依。二是健全以注册会计师为核心的监督体系,同时以司法程序建立对注册会计师的监督机制。建立一个社会监督的标准,投资者可以通过这个信用等级系数来评价上市公司披露信息的可靠性,作为自己进行投资决策的考虑因素。
(2)建立有效的会计监管体系。一是立法部门应该进一步完善会计信息披露的法律规范,对会计信息披露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实施制裁,并对利益受害者提供经济补偿。除了目前正在执行的《证券法》、《公司法》等以外,还应制定其它相关的法律,以弥补在信息披露操作程序、方法、处罚等方面的空白。法治完善的要义之一,是法律所涉及的相关利益主体有平等的参与权利,法律得到公平有效的执行。制定法律法规只是开始,最重要的是这些法律法规必须得到严格的执行。二是公正有效的审计制度是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规范化的必要保证。要进一步规范会计师事务所和资产评估事务所的运作,做好审计、资产评估等中介性工作,发挥其监督作用,确保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合法性及完整性。倡导并支持事务所采取合伙制,促使事务所尽快建立新型管理体制,大力增强其独立性,提高其防范风险的意识和法律责任意识。
2.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信息披露制度。任何一种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都有其存在的背景和环境,各国信息披露制度的形式与变化,也是基于其特定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和文化背景。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国家权利、资本市场与信息披露制度也应当不同。应当从我国上市公司所处的资本市场环境出发,分析我国证券市场及上市公司的特点,以便确立我国信息披露制度的基本模式。
(1)构建债务信息披露模式。债务信息需求者的变化呈现出要求不同、角度不同、标准不同、重点不同的多元化特征,传统的单调的财务报告已不能满足用户日益多变的口味,根据AICPA的观点,在改进现有报告的基础上,企业应提供一个综合的报告。即建立一种使债务信息用户在想要的时候能够得到所需要的、符合要求的债务信息披露模式。其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着眼于用户所需要的信息。要为用户服务,为使用者服务。二是要把现在的财务报表加以扩展,使它能够包含更多的用户所需要的信息。三是改进报告方式,使得报告信息使用者能对信息进行加工。四是现在的报表也有多余的,应尽量简化企业的财务报告。
为了让我们的会计行业更有市场,增加公众对它的信任,找回投资者的信心,满足各种信息需求者的要求,我们现在要做的显然是要如何提高债务质量,如何使其发挥最大效用,即如何来架构债务信息披露的模式。一方面要改进债务信息披露的方式,另一方面提高债务信息本身的质量。
(2)多层次债务信息披露制度。多层次债务信息披露制度,是一种差异化的债务信息披露制度,指一国政府通过有关会计准则或法规的规定,对不同规模或行业的公司在编制与提供的会计报表的种类以及要求其披露的债务信息的格式、内容、数量和详尽程度等方面实行有差别的一种制度安排。其含义是针对不同规模、不同组织与法律形式的公司分别编制不同要求的财务报告、分别提出不同的审计和信息公布要求。
一是多层次债务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目前的信息披露形式,一般是以统一标准格式的报表为主,辅以重要事项说明以及其他相关信息。格式化的披露方式存在着众多弊端。报表是高度汇总的信息,隐藏在报表数字背后的是一连串无法得知的经营活动。格式化会影响用户对信息的准确理解。格式化同时也带来了债务信息可比性的问题。不同类型公司的差异,使得数据信息在汇总财务报表时,因财务报表的安排以及内涵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结果,使不同类型企业的财务报表缺乏可比性。而可比性问题直接影响到报表的使用。此外,还引发了另一个问题,即信息的适量性问题。债务信息披露不足、没有充分的信息就无法作出正确的决策。同样,过多过滥的信息也会让使用者无处着手,最相关的信息可能会淹没在许多琐碎的信息之中而被忽视。另一方面,多层次债务信息披露制度,较好地贯彻了“成本效益原则”。针对不同规模和社会影响的公司采用不同要求的债务信息披露,这充分体现了会计规范制定的“成本效益原则”。
二是多层次债务信息披露的实现途径。实施多层次债务信息披露模式在形式上和实质上都可以改变信息披露的方式和内容,克服现行披露体系存在的弊端。多层次债务信息披露模式的总体思路是:公司按照公司规模、出资人责任和社会影响等标准分类,然后根据其所属的类型从财务报告、审计要求、信息公开程度等三个方面具体规定债务信息披露要求。在多层次债务信息披露模式下,财务报告根据不同公司类型编制而成,因而不再是不分公司类型的统一的、标准化的格式。当然,也可以获得现在通常使用的标准格式的财务报告,只不过它不再是唯一的格式,而只是多种报表格式中的一种。突破了信息披露的报表格式的限制,实际上也扩展了可披露信息的范围和完整性,因此可以更容易地理解数字所代表的经营活动的内容,更全面深入地把握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此外,在多层次债务信息披露的模式下,公司不再面临披露过多的压力,既节约了公司为编制和公开披露报表所耗费的成本,也节约了使用者的使用成本。
三、结论
我国公司的负债资本并未对其投资行为产生有效的约束,究其原因是缺乏高质量的债务信息,使得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信息不对称,债权人无法有效地监督债务资本的安全性。因此,要求对债务信息的来源及其品质进行研究,以保障债务信息质量。实际上,在有效市场中,债务人负有保证债务信息质量的责任,所以从公司角度研究债务信息质量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1.公司债务管理在经营活动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内约束公司内部治理,对外影响着投资者、债权人的经济决策。债务信息则是联结内外部因素的桥梁。然而,目前的债务信息披露在方式、内容、质量上都还存在很大问题。
2.债务管理和会计信息之间存在着相关性,公司加强债务管理有利于会计信息提供可靠的有效的信息来源,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保护投资者、债务人的利益;会计信息的提高能影响债务管理的效果,对公司内部治理及资本结构的优化都有重大意义。
3.基于目前债务管理和会计信息的现状,论证了我国亟待建立一个适合国情的债务信息披露体系。如建立和完善债务信息披露监管的组织体系;加大证券监管机构的监管及处罚力度和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等。
注释:
{1}钟田丽,丁一楠.论信息披露制度的基础环境.财经问题研究,2002(1)
{2}梅成.浅析高校隐形债权债务信息披露.财会通讯・理财版,2007(8)
{3}张玉明.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债务约束机制.经济学家,2006(2)
{4}张富荣,顾宏,刘鹏,等.加强企业债务管理,减轻企业财务负担.林业财务与会计,2002(12)
{5}郭斌.信息不对称与企业债务融资方式选择.西南金融,2003(10)
{6}王晓玲.浅谈债权债务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管理研究,2005(4)
{7}许世英.企业负债筹资风险的控制.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11)
(作者单位:东营市人民医院财务科 山东东营 257000)
(责编:若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347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