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的懒人理财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梅振华

  作为一名专业的财务顾问师,每天都要与朋友交流家庭理财的话题并提供专业建议。最后他们对一个问题相当感兴趣:梅老师你自己是怎么理财的呢?
  我最初的理财观念更多是受到父亲的影响。作为一知名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在香港打拼多年的父亲,从小就经常教育我“要学会理财,花钱要有计划”、“力不到,不为财”、“理财要量力而行”等道理,还跟我讲李嘉诚、霍英东的故事。在20年前国内还基本没有理财概念的年代,这些金句却已是香港人多年的理财原则。父亲的理念对我日后的理财乃至为人之道有着深远的影响,渐渐地我也有了自己的一套理财理念和方式。
  虽曾为千百个客户作理财规划,回顾我自己的理财之路,却是典型的“懒人”理财。由于平时工作太忙,我只做别人不能代劳的方向制定和组合适配置,至于明细的方案策划,都交给专业机构来完成。
  
  人生岛上答三问
  
  懒人理财法其实很简单,只需问自己三个问题:想去哪里?现在在哪里?怎么去?可以通过一个叫做“理想岛”的游戏来确定。
  在纸上画一个半圆的岛,然后充分发挥想像力,问自己三个问题:近5年我想实现的个人或家庭的目标是什么?第6~15年呢?15年以后又想实现什么目标?每想到一个,就在岛上画个小旗子,然后把想到的目标写在旗子旁边。画完以后闭上眼睛想像一下,假如这些目标都实现了,将会是怎样的景象?你憧憬吗?你人生所有的努力,无论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不言放弃,是否就为了人生的理想岛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恭喜你,你不仅已经规划了人生的阶段性目标,也确定了家庭理财的阶段性目标了,也就是说,想去哪里的答案有了。当然,目标太多不一定是好事,只需保留6~8个最想实现的目标即可,重点目标要优先配置。
  人生犹如在大海上,有顺风也有逆风。接下来在理想岛下面画一些水纹和风雨,在水纹旁边计算现在的资产(含投资)负债、每月的生活开支及节余,看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风险,比如疾病、失业、孩子可能不争气等,这些列出来后,“现在在哪里”也有答案了。
  最后考虑“怎么去”的问题。在大海上画一艘船,一个人。要坐一般什么样的船,才能在大风大浪中顺利到达理想岛,实现人生不同阶段的目标?显然,既要保证速度,又要保证安全。换言之,在帮助我们实现目标的理财工具的选择上,既要保证投资收益,又要做好风险管理,这就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工具,进行合理配置。
  
  足球场中话组合
  
  制定适合自己的理财组合方案,就好像组建一支足球队一样,把合适的球员放在合适的位置。
  不管安排多少个前锋、中锋,有一个位置却是所有球队不可或缺且非常重要的,那就是守门员。什么样的人才能胜任守门员这个重要的岗位?首先他最大的任务是保证安全,其次是对整个球队的进攻要有帮助,最后,持续性一定要强。对理财组合的“守门员”我非常重视,能胜任这个角色要具备什么条件?我觉得也有3点:首先要具备一定的安全性,必须是零风险或者相对低风险的;其次,要有一定的收益;最后,持续性要比较长,适合用来做10年甚至20年以上中长期规划。我选择了保险作为理财组合中的“守门员”。做好风险管理,是理财规划最重要的第一步,不然一旦后院起火,之前再多的努力,再多的财富都可能前功尽弃。
  在理财组合中选择“前锋”、“中场”、“后卫”时,我首先考虑的是自己未来短中长期各阶段的目标,就是上文所说的“想去哪里”。目前已有自住的刚重新装修的房子,也换了新车,10年内应该没有太大的消费性投入,现在想得最多的就是孩子未来的教育金,这一块的数字算起来有点吓人,需要提前做好规划。还有就是家庭紧急备用金和养老金等。考虑自己实际情况和风险承受能力,主要是上文所说的“现在在哪里”。我没有精力专注于股票、期货、期指等高风险、高回报的专业投资领域,父亲当年的教导在耳边回响――力不到不为财,所以我很少投钱进这些领域。最后,考虑到资金的流动性问题,且国家近几年的政策不断在引导一个观念:房地产应该由投资品慢慢转变为消费品,因此房地产并没有纳入我的理财阵型里。
  在安排好保险这个“守门员”,做好风险管理以后,我主要利用一些中长期的保险理财产品(例如教育金储蓄、养老金储蓄)、基金定投、银行储蓄产品(解决紧急备用金的问题),以及一些短期的又比较有把握的一些投资项目,来为理财阵型排兵布阵。
  有两个方面我着重处理。一是家庭紧急备用金。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再周密的风险管理安排,总有一些预想不到的风险,没有设立这个专门账户,心里难有安全感。二是基金定投。对于一些现在由于经济能力有限,对一些长期目标无法去做足够的理财投入,选择用基金定投的方式去慢慢积累。一方面把风险降到最低,另一方面复利效应能把财富的雪球越滚越大。
  
  执行力关于成败
  
  理财方案出炉以后,我就开始执行了,但刚开始便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一个非常明显的感觉,每到月底资金就很紧张,甚至入不敷出。钱到底哪里去了呢?看来不解决这个问题,这套理财方案就要作废了。我想起曾经给许多朋友提过的一个建议:学会记账。记账不到两周,我就发现问题了:原来几乎1/4的开支,都耗费在一些很不起眼通常容易忽略的消费上。我慢慢养成一个好习惯,每个月先把必要开支跟每月理财支出放到指定的账户,剩余的才用于日常消费。这样执行下来,其实我的生活并没发生什么变化,只是开支变得清晰很多了。于是我得出一个很宝贵的结论:理财跟做人一样的道理,“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不要以为是小钱就随意花费,也不要因为是小钱就不存起来。
  遇到的另一个问题,大概发生在半年之后。养成每月先理财储蓄再消费的习惯不难,但有时需要进行一些较大的开支,手上流动资金不太够的时候,几乎是本能的反应――这个月暂不往理财账户放钱了,下个月再放吧。可到了一年结束,我查看理财成果时,发觉比预期差很远,竟然一年里有三四个月都没存钱,这样理财账户跟储蓄账户就没什么区别了。看来除了良好的习惯,在工具选择上还是要再调整,于是我把一部分银行储蓄移到保险理财以及基金定投,重新配置理财组合。这让我深刻意识到:最大程度保证理财投入的持续性,是理财目标实现的关键。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407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