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布局前“期指时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喻猛国

  股指期货有“期货皇冠上的宝石”的美称,它的全称是股票价格指数期货,是指以股价指数为标的物的标准化期货合约,因此,股指期货的本质是期货。最早的股指期货于1982年产生于美国,现为全球最大的期货品种,已成为规避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和投资者进行投资理财的绝佳工具。2006年9月8日我国成立了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在历经了三年多的酝酿之后,2010年1月12日,证监会批复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开展股指期货交易,这标志着我国第一个金融期货品种――股指期货即将上市。股指期货的推出,一方面将为我国股市健康发展提供保障,更主要的是为投资者提供了又一投资理财工具。
  
  “期指时代”三大猜想
  
  自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成立以来,股指期货历经三年多的时间才获得批准,在这段时间里,关于“期指时代”,也就是股指期货上市后可能对股市未来带来的影响,可谓众说纷纭。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和实证分析,我们认为:
  股指期货上市不会导致股价大跌。有人拿着台湾、韩国股指上市后下跌的例子说明类比我国股指期货的前景,认为股指期货推出后由于有了做空的机制,会导致股价的大跌。我们考察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推出股指期货后股票的运行趋势,实证表明,美国1982年4月推出的标准普尔、1986年5月香港推出的恒生指数期货、1988年7月法国推出的CAC40指数、1988年9月日本大阪推出的日经225指数期货、1988年9月英国推出的FTSE100指数期货、1990年11月德国推出的DAX30指数期货推出后股市都是上涨的,台湾和韩国的下跌跟当时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大环境有关,股价的运行跟股指期货是否推出以及何时推出没有关系。
  其次,股指期货从来就没有导致过股市的大跌,相反促推了长期牛市。股指期货的推出为股市的长期牛市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做空机制使得做空动能可以日常得到释放,而不是集中释放,这样增加了股市的弹性。战略投资者更多地可以从长期投资中获利,而不是短线和坐庄,也就是说股指期货是颠覆庄家的时代。中国2000年以来的股市的持续下跌,就是因为没有股指期货的保障机制,股市的做空动能持续得不到释放,才导致绵绵的熊市周期。
  股指期货上市后不会加剧股价的波动。 欧美发达市场的实证经验表明:从长期来看,股指期货交易并不增加现货价格的波动性,甚至有助于股市的稳定。股市涨跌是股票市场本身和经济运行的内在矛盾决定的,期货市场是信号而不是根源。
  尽管海内外学者关于股指期货推出对股票现货市场波动性影响的研究结果也存在争论,有些研究认为股指期货推出会增加股票市场的波动性,但大部分认为中长期并不影响股票市场波动率,甚至会降低股票市场的波动率。1987 年10 月美国股市发生历史性大崩盘,美国政府的《Brady 报告》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报告都将股市崩盘归罪于股指期货及其带来的指数套利行为。但罗尔的报告迅速有力地驳斥了上述观点,文中指出,1987 年股市崩盘是全球的普遍现象,没有股指期货的国家也未能幸免;有指数套利交易的五个国家的平均跌幅为21%,低于其他国家28%的水平,因此,股指期货交易不仅没有助长股市下跌,反而减少了股市波动。
  股指期货不会被人为的操纵。股指期货推出,有一种说法甚嚣尘上,认为股指期货要防止被操纵,特别是外资机构集体做空股指期货。实际上由于股指期货的期货属性,一般来说股指期货是不能被操纵的。
   首先,股指期货的现货基础是整个股市大盘,没有任何大户能将全部现货都买到自己手中,操纵整个大盘;其次,期货市场的合约生成机构与证券现货不同,它的数量可以随交易量而变动,从一定的意义上讲,是无限多的,任何“庄家”也不可能拿足“筹码”;第三,由于期货市场是公开透明的,且对参与者没有限制,大户联手操纵只要价格出现异常变动,社会上的其它资金就会进入这个市场,矫正价格的偏离,而且国际市场操纵市场者无一胜出,近几年来大家熟悉的例子中有住友铜事件、香港金融保卫战等等。从实际中看,世界各国股指期货交易也从来没有被操纵过,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生过成功地操纵股指期货的先例。
  
  股指期货改变了什么
  
  期货市场作为现代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具有价格发现、规避风险、投资理财等功能,期货市场连接现货市场,使得市场经济体系更加健全、完整和系统。股指期货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型投资理财和风险管理的工具,能够有效完善证券市场的功能与机制,股指期货的推出,对于我国股市结构具有深远的影响。
  股指期货改变股市潜规则。在没有推出股指期货时,A股市场作为现货市场只能够反映出今天的价格。相反,期货则可以反映出市场的长期价格。股指期货推出后,投资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将反映在期货价格上,从而使现货市场的价格变得更加理性和健全。股指期货对于A股市场的价格将起到“稳定器”的作用,市场中经常性的波动增加,但是剧烈的波动减少。
  在没有股指期货的时代,市场一致向前看,齐心协力往前拱,换筹时容易大起大落;股指期货推出后,市场参与主体可以利用股指期货交易套期保值,减少现货进出波幅,因此,市场将更加理性,结构更加均衡。
  套期保值者将股指期货市场作为与其对应股票现货的转移风险及风险管理场所,降低了股市的系统性风险,也将使得在现货市场坐庄炒作单一盈利模式发生改变。这对于我国股市规避高达65.7%的系统性风险有积极意义。
  股指期货推出后“政策市”将不再。由于股指期货每日都会公布大户持仓报告,透明度较高,这考验着各方的市场化运作水平,这样政策不能偏向于哪方,更多的是从建设市场,维护市场的公开、公正、公平的角度,保证市场的平稳运行。发挥股指期货对于未来股票现货的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角度来进行证券市场的制度建设,同时使得股指期货成为投资理财渠道之一,投资者进行高风险、高收益的工具。
  机构投资者是股指期货投资的主力军。基于推出初期投资者风险的考虑,我国股指期货推出了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其中最低开户资金基本确定在50万元。因此,我们认为机构投资者和上市公司必然成为未来股指期货的生力军。
  基金对于股指期货有很大的需求,比如开放式基金为了保证支付赎回所需的现金,其持有的相当一部分资产必须具有高流动性。如果选择持有较多的现金或国债,则会导致资金不能投入收益较高的资产类别而影响业绩。有了股票指数期货,基金经理可以选择持有一定数量的股票指数期货多头和国债来合成与该基金的现货组合回报相同的资产,由于股票指数期货市场的流动性极高,基金管理人在遇到赎回时可以迅速将股票指数期货多头平仓并将无风险债券变现,这样基金管理人既保证了资产的流动性又使得基金能够充分获得股票市场的高收益。
  股指期货也将成为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的重要衍生工具,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大股东和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趋于统一,上市公司市值的变化成为股东一个重要风险来源,比如上市公司及其大股东在二级市场上减持时股票价格的变动、上市公司在二级市场上并购与反并购股权之争以及上市公司融资与再融资都涉及到上市公司市值的管理。在股权之争上,股市的系统性风险也带动了个股的下跌,这样势必给并购者成本降低,也就使得很多有价值企业成为恶意并购对象,而通过股指在高点的时候做空,这样大盘和个股都下跌的情况下,可以利用股指期货的盈利来收集个股的筹码,提高集中度和控制力。而不必需要程序复杂的回购自己的股票。
  
  散户如何应对股指期货
  
  作为一个普通投资者来说,即使不参与股指期货的投资,也一定要了解股指期货,明白它的功能以及特征。至少要知道机构是怎么对付他们的,运用期货操作策略进行股市的投资,把股票和期货联系起来。
  投资市场有这样一些法则:“做期货的都做股票,做股票的则不一定做期货”;“用股票手法做期货必死,而用期货手法做股票则驾轻就熟。”比如说,做股票只能单边做多,就像开车只会往前走,不能倒车,而期货则需要多空交易,进退都得会。股指期货本质上是期货,而不是股票,需要学会双向操作。以往股票投资者只能单边做多,挖空心思研究财务报表、关注股评推荐、探听小道消息、寻求庄家轨迹。
  投资者,特别是股票投资者,要更多地关注股指期货的运行趋势;更多地学习期货市场的交易策略,比如严格资金管理(包括头寸管理和风险管理)、不频繁交易和满仓交易、顺势而为和严格科学止损等。一般而言,股市上的满仓操作、加死码摊低成本等操作策略绝对不能应用到期货市场,而股指期货的操作策略与技巧则能够提高投资者的股票投资水平。
  另外,投资者还可以利用股指期货的预期价格发现功能提前买进或者是卖出个股。股指期货的现货就是股票,我国直接对应的是沪深300指数构成的成分股。由于股指期货具有价格发现功能,往往领先现货上涨或下跌。所以“期指时代”中小投资者投资股票时,不仅要了解个股上市公司业绩、现货大盘走势,还要更多关注股指期货的走势。
  看着期货做股票在商品期货市场上已经得到很好的体现:2006年来,股票投资者中流传着一种叫“傻瓜”做法的盈利模式,操作非常简单,也就是说“看着期货做股票”,根据大宗商品,比如铜等有色金属期货价格的变化来买卖有色金属行业的股票(比如江西铜业、云南铜业),获利非常丰厚,道理很简单,金属铜价格上涨,必然带来铜矿企业利润的增加,自然股价上涨。同样,股指期货准备推出的一段时期,控股期货公司的上市公司(比如中大股份、弘业股份、厦门国贸、美尔雅等)股票也受到了市场很大的追捧。股指期货推出后,中小投资者不做期货照样可以看着股指期货买卖股票。
  综上所述,就目前情况来看,股指期货推出条件已经成熟,无论是决策层、管理层还是投资者都不必过分担心,股指期货虽是新生事物,但只要各方面正确对待,股指期货定能更好地为资本市场服务,成为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443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