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中“九”的虚指意义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古人对数目的认识,三以上则约称之“三”或“九”,清人汪中曾在《述学·释三九》中写道:“凡一二之所不能尽者,则约之以三,以见其多;三之所不能尽者,则约之以九,以见其极多。”可见“九”在虚指时指数的极大极多。而“九”在古诗中的虚指运用,使古诗更添意境美,让人回味无穷。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中云“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南朝诗人沈休文在《游沈道士馆》中云“锐意三山上,讬慕九霄中”。诗人以“九天”“九霄”极言天空之高,使人感受到壮丽之美。
三国时期的阮瑀在他的名诗《七哀》中写道:“冥冥九泉室,漫漫长夜台”;苏轼在《韩太祝送游太山》云:“恨君不上东峰顶,夜看金轮出九幽”。诗人用“九泉”“九幽”來形容地下的极深处,足见其深幽。
《诗经·小雅·鹤鸣》中写道:“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其中“九皋”指深远的水泽淤地。而水的最深处为“九渊”,如贾谊的《吊屈原赋》:“袭九渊之神龙兮,沕深潜以自珍”。形容河道曲折、弯曲的有卢纶的《边思》:“黄河九曲流,缭绕古边州”。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曾在《自浔阳泛舟经明海作》中说“大江分九流,淼淼成水乡”,用“九流”指江河有许多支流。
此外,古诗中还有很多“九”的用法。如苏轼在《赵阅道高斋》中说“乃知贤达与愚陋,岂直相去九牛毛”,用“九牛毛”形容量之大;诗人王勃在《上巳浮红宴韵得址字》中曰“逸兴怀九仙,良辰倾四美”,用“九仙”来指诸位仙人;屈原在《离骚》中云“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用“九死”来指多次接近死亡;而宋人梅尧臣在《依韵四和正仲》中云“四和还如九酘醅,更醇更美未嫌来”,用“九酘醅”来指酒经过多次加工酿成,特指醇酒。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888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