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做钱的主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岐 川

  
  “也不想想将来”是一个自欺欺人的理由,根本原因在于他对将来缺乏信心,是内心情感空虚的一种表现,与他过去曾处于对金钱不满足、饥渴或者内心贫乏有关。这类人往往只看重眼前,谨小慎微,于是使得他在金钱态度上表现得畏首畏尾,自然,也不善于投资理财,最终只有被金钱奴役。
  
  我有一个台湾朋友,过得很洒脱,看上去很舒服,属于那种快乐幸福的理财者。他每天真正用于工作的时间只有半天,大约4小时。其余时间,他都用来做自己喜欢的事:不是到他住处附近的山地做他最喜欢的事――到菜地里打理打理菜园,就是待在书房里练练毛笔字,或者几个朋友泡泡功夫茶,聚在一起海阔天空。此外,每隔一段时间,他总要抽些时日,到各地名山古迹去走走,“把钱用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生活才充满乐趣,人生才有意义。”他常常这样对我说。
  他其实是一个很精明的家伙,在由他担任董事长的企业里,他把工作做了详细的规划,能放手的尽量放手给手下做。每天仅用4个小时,他就能保证企业稳健发展,这样,他的年薪大约在24万元左右。
  事实上,在企业里,他占有股份,也就是说,如果他能多花些时间在企业里,他的年收入很可能会更多。但是,“我工作挣钱的目的,不是用来跟人家比穿名牌,比开好车,因为这不是生活的实质。我挣钱是为了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现在的收入已经足够了。”
  我这个台湾朋友把挣钱的大好机会放弃不用,是不是有些傻?根据心理学观点,对于人来说,真正的幸福感源于自我价值的实现。换句话说,人生在世,努力挣钱,是图生活幸福。因此,钱只有用于自我价值的实现上,它的真正价值才能被体现出来。
  我还有一对夫妻朋友,由于在金钱使用方面,采取了决然相反的态度,因此,他们对生活的幸福感便差别很大。
  我的这对夫妻朋友,共同经营着一家婚纱影楼,经营五年来,生意一直都红红火火。他们先后分期付款买了一套两居室,一辆越野吉普,13万元的货币基金;膝下尚无儿女。他们现有固定存款25万元,就现在的经营状况来看,他们一年能收入30万元左右。如今他除了日常生活的开支外,主要就是越野车的花费和各类保险,每年大约要交两三万元。
  在这样的收入状况下,妻子不仅对三个小学生提供了近四年的经济资助,而且对于自己认为老实又有进取心的亲戚朋友在遭遇窘境时,她也会毫不犹豫地在金钱方面予以适当资助,并且从不指望收回。对自己的穿戴,她却并不特别讲究,凡购买的东西,总是货比三家,一再砍价,可谓是精打细算。与妻子相反,丈夫总是指责妻子“太会花钱”,理由是“也不想想将来。”他的观念是: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只能存起来,这样才能不断地增多。而他们因为理财观念分歧引发的口角,妻子往往吵过了就忘,而丈夫则一直耿耿于怀。
  其实,他的“也不想想将来”是一个自欺欺人的理由,根本原因在于他对将来缺乏信心,是内心情感空虚的一种表现,与他过去曾处于对金钱不满足、饥渴或者内心贫乏有关。这类人往往只看重眼前,谨小慎微,于是使得他在金钱态度上表现得畏首畏尾,自然,也不善于投资理财,最终只有被金钱奴役。
  平日影楼的事务,事实上也是妻子在打理。她总是充满干劲,给人充满热情的印象。有顾客就曾对我说:“女老板待人真诚、热情、大方,我就是冲着她才经常介绍顾客来的。”妻子认为,钱用了才更有动力去挣。对于丈夫的反对理由,她感到不解:“这有什么好担心的?”购买货币基金就是她的主意。
  她认为,用自己辛苦挣得的钱资助别人,可以感受到无比的快乐与幸福。正是这种快乐与幸福的感觉,使得她对影楼的经营每天都能充满激情。也许,正是她的这种工作激情,使得影楼生意一直红红火火。
  按照心理学家马斯洛的研究,像她这类人,之所以对工作能充满激情,会以助人为乐事,是由于这类人在情感上充满安全感,整个世界在他们眼里,就像一个和睦的大家庭,彼此相互关爱着;他们有许多朋友和自己非常热爱的人;他们自尊、自重,没有自卑感,有着强烈自我价值的认同感,他们忠实于自己的价值认同感,对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充满使命感。事实上,这类人都从事着自己喜欢的工作,而“做工”这个词离他们很远,完全不是他们工作方式的写照。
  由此可见,要想不做钱的奴隶,成为快乐幸福的理财者,就要先调整自己的心态,培育自己的心智,让自己在情感上充满安全感,热爱自己,也热爱周围的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462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