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救市勿忘产业转型升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董登新

  导语: 能否实现再造秀美江山,改善未来我们的生活环境品质等问题的关键,还要看今天我们能否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
  
  
  改革开放30年来,“高能耗、高污染”等制造业的高速扩张带来的GDP高增长,一方面带来了工业产品供给的极度丰富与繁荣,另一方面也导致了江河湖水的大面积污染,生态环境恶化,自然资源枯竭。与此同时,城市工业的大发展,并未有效带动农村经济同步发展,而农村经济发展却严重滞后,工业化的高速推进,却并未有效推动农村城市化的同步发展,这直接导致我们的第三产业(服务业)发展滞后,因此,服务业无法成为中国劳动力的就业“蓄水池”,服务业吸纳劳动力的比重较低。
  中国三产业结构目前呈现的主要特征是:工业GDP块头最大,但它吸纳的劳动力就业量却是最小的。相反,GDP贡献最小的农业部门,却吸纳了中国最大的劳动力就业规模;此外,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远小于工业,它对劳动力的吸纳量也相应较小。占我们劳动总人口42.6%农村劳动力却只创造了11.7%的GDP,这也反映了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及行业效率的相对低下。
  从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来看,它们的GDP结构与就业结构表现出了高度的对称性和匹配性,而且,自从步入后工业化时代后,它们的服务业就占据了绝对统治地位。全社会60%以上的劳动力从事第三产业(服务业),并同样创造了60%以上的GDP。相反,农业吸纳劳动力不足5%,它所创造的GDP也不足5%;而工业的重要性则降低至20%―30%。
  
  相比之下,中国产业结构急需升级换代,经济增长模式也要从注重GDP数量增长转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在本轮扩大内需过程中,不能再重复十年前的“故事”,我们必须珍惜4万亿的投资机会,在产业结构调整上抓住机遇,下狠功夫实施经济转型大战略。基本思路是:
  首先,以农业产业化解放农村生产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农业,大力培植乡村龙头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尽力延伸“农业产业化”链条,全力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就地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重构农村自我造血机制,提高农村综合经济实力,唯此方能提高农民收入和社会福利。
  其次,以节能减排、降耗治污来改造传统工业,以科技创新、技术改造来武装现代工业。“高能耗、高污染”工业必须加大治污成本,并以此作为现代工业和绿色工业的开端。2008年,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中国70%的河流与湖泊受到污染,有一半的人口缺乏干净的饮用水。因此,以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为手段,让工业尽早尽快节能、降耗、减排、治污,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的现代工业,已成当务之急。
  再次,以农村城市化和完善的物流网对接,让城市企业下乡,让城市资本务农,让城乡大融合,让城乡一体化,只有真正解决了中国高难度的“三农”问题,才能有希望做大中国现代服务业和第三产业,才能让服务业真正成为中国庞大劳动力就业的“蓄水池”。第三产业是以高端服务业为龙头的现代新兴产业,它的高科技含量、高效率物流,以及人性化的社会公共服务网,都是第三产业发展的巨大魅力之所在。
  因此,在“扩大内需”的巨额资金投入和政策优惠的引导下,官方投资与民间投资应该合力抓住机遇,从战略高度实现历史性跨越,扩大内需的核心应该是科技创新、技术改造,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并让国民共享GDP增长的经济成果。
  
  董登新
  作者为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教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485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