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加强质量成本管理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文君

  摘要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个企业的生产和经营都是以市场为导向。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产品质量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因此企业纷纷探索最适宜质量成本的途径,全面加强质量成本管理,努力提供符合不同消费群体的产品和服务,以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 质量成本 质量成本管理 预防成本 鉴定成本 内部故障成本 外部故障成本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是每个企业所追求的目标和宗旨。因此,产品质量的高低是企业有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之一,提高产品质量是保证企业占有市场,从而能够持续经营的重要手段,一个企业想做大做强,在增强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努力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是重要的辅助手段。
  据统计,一个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七年,那些被市场无情淘汰的企业可能存在各种各样的内部管理以及外部市场环境恶化的问题,但毋庸置疑,成功的企业无一例外地重视产品的质量,质量改进是当今社会关系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问题。
  而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是在产品族创新的基础上,把产品推向市场的能力。
  
  一、质量成本的内涵
  
  质量成本的概念是由美国质量专家A,V,菲根堡姆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他将企业中质量预防和鉴定成本费用与产品质量不符合企业自身和顾客要求所造成的损失一并考虑,形成质量报告,为企业高层管理者了解质量问题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进行质量管理决策提供重要依据。此后人们充分认识了降低质量成本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巨大潜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质量成本管理在企业经营战略中的重要性。
  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因未达到产品质量标准,不能满足用户和消费者需要而产生的一切损失。
  
  二、质量成本的构成
  
  质量成本一般包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和外部故障成本。
  (一)预防成本:是指为了防止生产不合格产品所发生的成本。这类成本一般都发生在生产之前,而且这一类成本若发生,往往使故障成本下降。它又具体包括:质量工作费、质量培训费、质量奖励费、产品评审费、质量改进措施费、质量管理员的工资及福利费等;
  (二)鉴定成本:是指为了检查和评定材料、在产品或产成品等是否达到规定的质尾标准所发生的费用。企业为了支出此类成本的目的,是希望在生产过程中,能够尽快发现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避免损失延续下去。此类成本的发生,也可减少故障成本。它具体包括:检测实验费、检验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办公费、检验设备折旧及修理费等;
  (三)内部故障成本:是指产品出厂前,因不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所发生的费用。这类成本一般与企业的废品、次品数量成正比。它具体包括:废次品损失、返修费用、停工损失和复检费等;
  (四)外部故障成本:是在产品出售后由于质量问题而造成的各种损失,如索赔损失、违约损失和“三包”损失等。
  
  三、质量成本管理的内容
  
  (一)现代质量成本管理目标的确定
  现代质量成本管理的目标是零缺陷,它反映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哲学,并要求生产的产品必须满足目标价值。现代质量观认为:如果健全质量模式是正确的,则企业应进一步减少缺陷性产品的数量,以便降低其质量成本总水平。质量成本的最优水平存在于所生产产品达到目标价值之处。
  现代质量成本观与传统质量成本观的主要不同点在于:
  1,以努力使成本水平降低到零的方式对缺陷成本发起正面进攻
  2,对正确的预防性作业进行投资,以实现改善之目的;
  3,根据所实现结果降低检验成本;
  4,持续不断的评估和更正预防作业,促使产品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改进。
  (二)优化质量设计,提高操作水平,稳定和改进产品质量
  企业在产品质量成本管理过程中应时刻牢记“成本是设计出来的”,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是改进产品的质量设计;同时企业还应牢记“成本是生产出来的”,通过提高生产操作水平,强化内部控制,稳定产品质量,从而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三)正确核算质量成本
  质量成本核算是以货币的形式综合反映企业质量管理活动的状况和成效,是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具体包括:
  1,质量成本数据的收集和统计。质量成本数据来源于记录质量成本数据的有关原始凭证,主要指发生在一个报告期内的相关质量费用。具体来说,预防成本的数据由质量管理部门及检验、产品开发、工艺等有关部门根据费用凭证进行统讳鉴定成本数据由检验和开发部rJ根据检验、试验的费用凭证进行统计;内部故障成本数据由检验部门和车间根据废品报告和生产返工等有关凭证统计外部故障成本数据由市场、销售服务等部门根据客户的反馈信息进行统计。
  2,质量成本的核算方法。
  进行质量成本核算可以正确反映质量成本预算的执行情况,有助于进行全面质最管理。同时,质量成本核算还是进行质量成本报告与质量成本分析的前提和基础。目前常见的有以下两种做法可供选择:
  (1)烈轨制。双轨制是把质量成本的核算和正常的会计核算截然分开,单独设置质量成本的账外记录,由各质量成本控制网点进行核算。然后,由各质量成本控制网点,根据核算结果定期编制“质量成本表”,作为考证该网点业绩的依据;
  (2)单轨制。单轨制是在原有的会计科目表中增设“质量成本”一级科目,然后在它的下面设置“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四个二级科目;各二级科目下还可按具体内容设置明细科目,从而把质量成本的核算与正常的会计核算结合在一起。
  但单轨制最大的问题是与现行会计制度不相融,在会计期求,无法在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中进行反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把质量成本在“生产成本”、“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等科目中进行分配,
  (四)质量成本经济效益分析
  质量成本分析是质量成本管理的核心内容。质量成本的不同组成部分之间存在反向变动关系,改变不同组成部分的成本会导致质量成本总额的变动。因此,质量成本总额必然有一个最低值,这个最低值也就是特定产品的质量成本最佳值。
  1,在产品存在较大质量缺陷时,故障成本在总质量成本中占主导地位,加大预防成本的投入,能使故障成本大幅度下降,此时的质量管理应以质量改进为主;
  2,随着产品质量达到一定程度,企业还需要预防质最投入过剩,以减少无效成本的发生,此时更应关注质量过剩问题;
  3,只有在投入成本和内外部故障成本之和为最小时,总质量成本达到最佳;
  4,在达到最佳成本之后,总质量成本中鉴定成本将占主导地位,此时应着手提高检验工作效率,以降低鉴定成本。
  (五)质量成本报告
  它是根据日常质量会计核算资料归集、加工、汇总而成的用以反映质量成本管理活动过程和结果的一种总结性文件。质量成本报告没有统一的格式,常随着编制目的的不同而有多种不同的类型。不论企业采用何种方式编制质量成本报告,其内容不外乎强调各成本要素的比例关系以及其衡量基础。衡量基础的选择,需视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而定。
  1、当价格是主要的竞争因素时,为了帮助管理人员判断质量相关支出的合理性,可列示质量成本占销售收入的比率,或列示质量成本占销售成本的比率;
  2、在以质量为竞争手段时,列示外部缺陷成本占销售收入的比率则更有现实意义。
  (六)质量成本考核
  质量成本考核是实行质量成本闭环管理的必备环节。为了进行有效的考核,一般要建立从厂部到班组直至责任人的考核指标体系,并和经济责任制、“质量否决权”、“成本否决权”等结合起来,制定相应的考核奖惩办法,严格执行,强化管理,定期进行奖惩,鼓励先进,鞭策先进,保证质量成本管理的实施和质量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
  总之,质量是产品或服务满足消费者的程度,只有实现产品质量的经济性,才能体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所以,加强质量成本管理,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促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法则中赢得市场、赢得时间、赢得效益,就会不断发展壮大,不断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516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