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GDP:9%与幸福指数的距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波

  中国经济总量的增加,位次的提高。是改革开放活力不断涌现的体现。但也要冷静地看到,中国的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人均GDP排位还很靠后
  
  国民经济保持了回升向好的势头,GDP增长10.3%:物价基本控制在预期的目标范围之内,CPI同比上涨3.3%……1月20日,在向社会公布了2010年国民经济主要数据后,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表示,“十一五”国民经济发展画上了一个比较圆满的句号。回顾十一五,我们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面对十二五。机遇与挑战并存。
  当2010年中国经济在超额完成保“八”目标,GDP增长10.3%并超越日本后,因为面临经济结构、增长方式调整困难、大面积的通货膨胀、巨大的收入差距,2011年调控的主旋律更像是实现控制通胀下的保就业式增长。这样,8%不仅仅是一个中国政府的增长目标,也是地方政府在GDP崇拜驱动下起跳的基点。因此,在外贸继续回暖,投资降温不大,消费平稳增长的背景下,9%是很可能的结果。
  
  增速在9%左右
  
  开春到一季度的数字不会很好看。
  2008年底推出的4万亿人民币投资刺激计划已基本完成。今年一月,各地传出银行接到停止放贷通知,表明信贷政策已在收紧。同时受2010年一季度基数较高的影响,2011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速将进一步下降,可能下降至8%左右。2011年中国经济将呈现前低后高的趋势,经济增长率较2010年低,但仍然较为可观。从2季度起,经济增速可望逐步回升,但回升速度相对缓和。
  我们一直努力调速的三架马车,可能还是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首先,受制于收入的不平衡,结构性消费增长仍然难以替代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率。由于政府刺激消费的税收优惠政策逐步退出,2011年消费增速将有所下降。但由于经济形势较好,消费仍将维持增长势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可望达到166718.7亿元,增长13.2%。
  其次,中国对外贸易将继续恢复。进出口都将稳定增长,贸易顺差有所扩大。外贸的增长因素主要是:一是2011年欧美日三国经济都可望温和复苏,消费需求适度增长,有助于刺激中国出口增长;二是通货膨胀下,人民币实际升值的空间不大,产品出口优势持续:三是两年来大量投入的产能释放,出口消化张力不小:四是中国政府为了避免再次出现严重经济失衡,缓解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将推行一些鼓励进口的政策,使进出口同步增长。预计2011年中国进口增长16.4%,出口增长15.8%,贸易总额达33827.8亿美元,同比增长16.1%,顺差达2130.3亿美元,同比增长11.5%。
  投资也会得到周期性政策的后劲支持。固定投资将呈现前低后高的反弹趋势,仍然维持较高增幅。2011年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将下行到局部低点,从二季度起,由于“十二五”规划的新公共投资项目开始启动,投资增速再度上升。预计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316743.5亿元,增速为17.1%。
  
  幸福指数的期待
  
  年前,一些地方抛出了美观的幸福指数,引来了社会性的讨论。一度成为公众争论焦点。
  提高人民幸福指数,这个幸福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它得想方设法,不懈努力去谋取,这个谋取就是靠发展,用发展来增强经济实力,用发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发展是提高人民幸福指数的唯一途径。如何防止片面的追求发展和杜绝不安全的发展指标,要讲究科学,扎扎实实。
  政府也深知其中要害。对于2010年中国经济规模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的现象,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说,要冷静客观地对待这个现实,在经济发展的质量方面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
  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但随着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提高,中国也将越来越成为关注焦点,需要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和压力。虽然中国经济在一段时间内仍可望保持较高的增长,发展模式和国家战略都需要进行深刻调整。从中长期来看,外需不可长期依赖,高投资率也不可能维持,加上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成本上涨,中国经济模式必须进行全面调整,否则中国最终将陷入停滞。中国需要放弃片面重视经济总量增长的“发展主义”思路,更重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社会公平。长期以来政府乃至社会都只注重经济总量而不重视质量,社会公平被严重忽视;而随着经济发展,单纯的经济总量发展已不足以满足民众的要求,近年来不断出现的各种社会冲突显示目前存在越来越多的复杂的社会问题。
  这意味着,中国将更加注重推进社会建设,去建设那些满足各阶层公众需求的社会事业,同时完善各种保障、促进公共服务的制度建立,真正的还社会以公平,给国民以幸福。
  
  刺激政策必定退出
  
  必须退出――中国的经济刺激战略。
  有太多的理由和事实来支撑这样的要求。
  第一个因素是通货膨胀。尽管官方的统计数据将CPI控制在3.3%以下,但从各主要日用消费品、蔬菜、肉蛋等食品产品的价格上升来看,实际通胀压力远远高此,席卷中国南方大部分省份的洪涝灾害加剧了下半年通货膨胀进一步恶化的趋势。流动性泛滥情况下政府对房地产的打压导致众多国内外投机资本流入到农产品领域,如今年发生的炒作绿豆、大蒜等农产品案例。下半年以来的大旱,进一步加剧了这一态势。
  第二个因素是全球各经济体正逐步停止刺激措施。今年以来,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发达经济体已经加息,新兴市场中印度、巴西也相继加息,新加坡宣布紧缩货币。尽管美国依旧保持原有政策,强调确保经济复苏,但美国官方透露的信息显示本轮刺激中美国投入不足1100亿美元,而且其国内物价面临通缩,而非中国严重的通货膨胀。但同时由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制约,使中国央行不得不跟随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发展下去有可能使国内通胀失控。
  第三个因素是各级地方政府在“拯救经济下滑”的旗帜下,近两年大肆举债投资,各类地方融资平台累计融资7.4万亿元,不可再造。
  刺激政策的后果已经出现,并且不具备再实施的空间。
  因此。中国政府应执行“紧财政、稳信贷”的政策。尽管中国政府可能结合“十二五规划”推出一批新的公共项目,在地方政府的积极支持下,需要财政政策的宽松支持,但是由于此前的货币放量尚未消化,流动性仍然强劲,切不可让地方和银行再联手拿钱,因此不宜放松。由于面临通胀压力,预计2011年将延续目前的适度从紧的货币信贷政策,抑制物价过快上涨和资产泡沫,并可能加息1―2次。
  展望2011年中国经济,挑战和困难,来自于物价上行的压力还比较大;来自于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还十分艰巨;来自于世界经济的不平衡、不协调。机遇和希望,来自于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格局没有变化,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的推动仍然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来自于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调整结构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来自于中央政府已经确定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些宏观调控措施将有助于2011年的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发展。
  2011年必将是一个转变和变革之年,我们将收获变革的果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539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