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财经》基金排行榜指标体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新财经》最具投资价值的基金50排行榜,通过一系列评价指标综合地评估基金的投资业绩,反映基金的投资价值。
核心排行指标:风险调整收益
基金业绩是基金评价的核心。基金持有人即基金投资者在获得基金净值收益的同时也承担了一定的风险,即其收益发生波动的不确定性。因此,对基金业绩的合理评估应以风险调整后的收益为基础,即评估基金投资者承担单位风险所能获得的收益。
最常用的风险调整收益衡量指标是著名的夏普比率:
但夏普比率存在一个明显的缺点,当超额收益率服从正态分布时才能准确地衡量各基金的相对收益能力,而基金实际收益率分布通常为非正态分布。我们比较以下两个例子:
图中基金A与基金B具有相同的平均超额收益率和方差,因此,它们的夏普比率相同。但基金A收益率分布明显偏左,意味着在波动幅度相同的情况下,基金A发生较大净值损失的概率更大。因此,对投资者而言,基金B的业绩等级应高于基金A。同时,即使方差相同,若收益率的分布范围更广,则发生较大损失的概率也更大,投资者面临的实际风险也更大,因此,业绩等级也应更低。
《新财经》基金排行榜采用改进的风险调整收益衡量指标Stutzer指数以修正夏普比率的这一缺点。在统计上我们通过两个指标刻画实际分布对正态分布的偏离,即分布的偏度(Skewness)和丰度(Kurtosis)。Stutzer指数考虑了偏度和丰度对业绩比较的影响:在平均收益率和方差相同或相近时,偏度为正相对业绩更高,丰度较小相对业绩更高。在实际计算中,我们对Stutzer指数进行调整以使其符合通常的夏普比率形式(从而数值与夏普比率可比),在收益率为正态分布的情况下,调整后的Stutzer指数即等于夏普比率。
Stutzer指数的具体算法为:
其中E表示对括号内的函数取样本均值,Rp为考察期半年内的基金周净值收益率序列,Rf为无风险收益率,我们采用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折算为周收益)。
综合评价体系
在基金50排行榜的基础上,我们选取排行榜前20位的股票型基金,对单个基金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论。在核心的风险调整收益指标之外,我们通过其他一系列量化指标或图形反映基金的其他投资特征。这部分量化指标与定性点评结合,为投资者提供其需要了解的基金运作的其他相关信息。
净值走势与基准指数对比图
净值走势对比图反映2004年上半年基金的累计净值收益与基准指数累计收益的对比情况。考虑到目前大多数基金仍受到80%投资股票比例的契约限制,我们采用的基准指数收益为(80%x中信综合指数+20%x中信国债指数)。
基金累计净值增长率计算方法为:
基金在t期发生分红时:
风险
我们用基金周净值增长率的期间标准差来衡量基金的风险。标准差指标是国内外使用最广泛的风险衡量指标。从衡量基金管理人的风险控制水平,测量投资者面临的总风险水平看,标准差是一个较好的风险测度。
周净值增长率标准差算法为:
其中,N为计算期间所包含的周数。
业绩持续性
基金历史业绩并不代表对未来业绩的预测;但基金持续性的业绩表现则可以更充分地体现出基金的投资管理能力。考察业绩持续性要注意两方面原则:一是评价周期不能太短,否则无法反映基金经理依据市场变化进行相应调整所需要的时间:二是考察的时间跨度不能太短,若跨度太短则可能反映㈩基金在某个特定市场阶段的业绩表现,全面地考察在牛市、熊市、平衡市等各个市场环境下基金的业绩表现,可以更为真实地反映基金的投资管理能力。为此,我们以每季度作为一个评价周期,连续考察入围基金进入排行榜之前两年的相对业绩表现;若基金运作时间短于一年,则对基金业绩的持续性不作评价。
强:在考察的全部周期中有70%以上相对业绩处于可比的前1/3组,弱:在考察的全部周期中有70%以上相对业绩处于可比的后1/3组,中等;其余基金业绩持续性归入中等。
投资集中度
投资集中度是反映基金投资风格的又一常用指标。基金持股越集中可能在一定的市场阶段获取收益的能力越强,但同时也面临较高的流动性风险。
持股集中度=基金持有前10大重仓股市值总和/基金持有股票总市值
业绩归因分析
业绩归因分析的日的是,分析某段时期基金投资收益的具体来源,将总收益分解成不同层次的投资决策所带来的收益之和,以便深入分析基金管理人的投资决策对收益的影响。通常情况下,投资业绩可以归因于几个层次的投资决策,即资产配置贡献、时机选择贡献及证券选择贡献。而更细致地考察投资过程,则可以将业绩归因分析进一步细化,如将收益来源分解到对于股票的行业配置、不同风险水平的证券选择等等。基于基金公开披露的具体持仓信息比较有限,我们只能以基金季度投资组合作为分析业绩来源的基础。
业绩归因分析的通用模型是Brinson模型,该模型因为其简单、直观的分解思想而成为业绩归因分析中最常用的基础模型。Brinson模型的基本思想可用如下矩阵概括:
其中上标p代表基金的投资组合,b代表基准,j代表资产类别。Q1代表着按照各类别的基准投资比例,完全投资于各类别的基准资产(如指数)所带来的收益,Q2表示完全投资于基准资产,但是进行主动资产配置所带来的收益;Q3表示按照基准投资比例配置,但主动选择各类别内的证券品种所带来的收益;而Q4则代表既对各类别资产进行主动配置,也对各类别所投资的品种进行积极选择的收益,也就是基金的实际收益。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分解基金业绩的来源:
基准投资贡献=Q1
主动资产配置贡献(时机选择贡献)=Q2-Q1
主动股票选择贡献-Q3-Q1
相互作用=Q4-Q3-Q2+Q1
基金总收益Q4=基准投资贡献+主动资产配置贡献+主动股票选择贡献+相互作用
或:基金超额收益二基金总收益―基准投资贡献=主动资产配置贡献+主动股票选择贡献+相互作用
由于标准的Brinson归因需要基金实际投资于各资产类的收益率,如基金所投资的股票收益率,国内尚无公开发布,因此,我们可以简化标准的Brinson模型,即将业绩归因的后两项合并为股票选择贡献,即:主动股票选择贡献=Q4-Q2
基金超额收益二基金总收益―基准投资贡献;主动资产配置贡献+主动股票选择贡献。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567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