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金融服务外包:国际趋势与中国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姜荣春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国际服务外包成为新一轮产业转移的主体和推动世界经济繁荣的重要动力,国际金融服务外包更是蓬勃发展。据估计,目前全球服务外包业务总量为1.2万亿美元,其中离岸金融服务外包业务量为2100亿美元。全球金融服务机构,尤其是发达国家金融机构越来越多地将原来自行承载的业务转交给外包商。当前,在世界经济面临诸多挑战的情况下,应如何正确认识全球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出现的新趋势?中国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在经济衰退期间,怎样才能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在次此谈几点看法。
  
  金融危机对金融服务外包产业的影响及其新趋势
  
  巨型金融服务外包交易规模明显下滑
  金融危机使得经济发展不确定性提高,银行等金融机构更是损失巨大,占服务外包1/3的金融外包业务严重缩水。2008年1~9月,金融业价值2000万美元以上的大型外包合同数量从130份减少到100份上下,合同金额从180亿美元下降到110亿美元。金额大于10亿美元的巨型合同下滑更快,从2008年上半年的12个减少到下半年的3个,合同总额由170亿美元下滑到64亿美元,比2007年同期减少35%。2009年以来,仅有美国保险公司英杰华集团选定EDS和惠普公司升级和管理它在英国的两个数据中心而签订的合同金额在10亿美元以上,而在2007年最大的一单外包金融业务曾超过500亿美元。
  
  辅助性后台业务潜在外包需求加快释放
  由于在危机期间承受着削减成本以求生存的巨大压力,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减少或控制成本,削减在非主营业务方面的开支,就金融行业而言,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的辅助性后台业务如数据处理、资金清算、应用开发中心、银行卡业务、呼叫中心等成为新的外包热点。据报道,摩根大通和美国国际集团等都将在近期在菲律宾拓展它们的信用卡等外包业务。麦肯锡的调查结果显示,2009年以来,美国领先银行的各个部门(前台、运营、IT、财务、人力等)在高成本地区以外员工比例都计划大幅提升,并计划在2~3年期间继续保持离岸外包项目,其中一些资本市场的流动性产品(基金托管、外汇、现金股权等)建设甚至将加速,一些期待市场复苏的机会主义的产能也将加快建设。在成本压力下,西欧的金融机构也在寻找新的外包机会。2009年7月,葡萄牙最大的综合金融集团之一――圣精银行(Banco Esprito Santo)与IBM宣布签署了一项价值1.5 亿欧元、为期10年的 外包服务合同,将由 IBM 管理该银行的信息技术基础架构。
  
  服务外包行业掀起新的并购浪潮,国际金融机构自营运营中心外部化成为新趋势
  鉴于金融服务外包的风险监控难度较大,2002年以来,国际金融机构倾向于在印度、中国等地自建海外外包中心,以保持对离岸外包的强力控制能力。此次金融危机中,部分金融机构损失较大,为降低经营成本,出现自营中心外部化,出售给专业服务外包商的新趋势。2008年7月,英国Aviva保险集团将旗下的全球共享服务中心AGS出售给专业BPO服务商WNS,并与WNS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为其在英国和加拿大的保险业务提供服务外包。2008年10月,花旗集团将建在印度的全球处理中心CGSL出售给TCS(印度塔塔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其后双方签署为期9.5年的外包合同,由TCS继续为花旗集团及其旗下子公司提供各种相关的后台流程处理业务。花旗集团也由此成为第一家将包括核心后台运营处理在内的完整处理流程外包的全球银行。
  
  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有望赢得“反向式增长”机遇
  印度外包产业曾在此前的三次经济衰退中逆势增长。1997~1998年的金融危机给世界各国都造成严重经济衰退,这两年全球平均GDP分别下降了0.4%和0.8%,而印度IT相关服务出口收入的年度增长却达到了57.1%和63.6%。2001年网络泡沫破灭之际,全球平均GDP下降了0.7%,印度IT相关服务出口收入仍增长55%。2005年由于油价高企和区域经济失衡,全球的GDP增速由上一年的13.3%下降到8%,印度IT相关服务出口增速依然保持在37.6%。
  本次经济衰退中,部分具有显著成本优势的发展中承接国赢得了通过人力成本套利加速发展的新机遇。以全球第二大服务外包目的国菲律宾为例,在全球经济呈现一片阴暗的情况下,2008年其外包收入达60亿美元,实现25%的增长,其中85%的客户来自银行服务业,成为其经济增长的新亮点,为避免其经济陷入衰退做出了重要贡献。截至2008年底,中国BPO服务外包行业已成长为约230亿元人民币规模的市场。其中,金融业服务外包,作为中国BPO服务外包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到整体BPO服务外包市场约20%的份额,增长率在20%以上。中国本土最大的金融服务外包企业华道数据充分把握金融危机的重要机遇,加快商业模式创新,大力拓展金融后台服务外包业务,目前已与30多家中国和北美的信用卡发卡机构、银行和保险公司结为合作伙伴,股东包括鼎晖投资在内的四家全球基金,华道数据成功入选IAOP2009年度全球外包100强企业,成为世界最优秀的外包服务提供商之一。
  
  中国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发展现状
  本土市场规模较小,外包渗透率偏低。过去几年中,中国金融服务外包市场稳步增长,2006~2008年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21%左右。但是,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中国金融服务外包市场处于萌芽阶段,总体规模较小,渗透率偏低。据《中国BPO服务外包市场分析报告》,到2008年底,中国金融服务外包市场规模仅为48亿人民币,而同期美国市场规模为9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54亿元,中国金融服务外包市场不及美国市场规模的7.4%。从金融行业服务外包渗透率来看,中国处于较低水平,金融行业服务外包支出仅占整体金融业运营支出的0.53%,而同期美国则达到了1.86%。原因主要在于国内金融外包产业起步较晚以及市场、产业和法律环境基础不够完善,风险管理和监控手段有限,因此,迄今为止,实施外包的金融机构以中小银行为主。
  业务内容相对简单,产业成熟度低。我国金融机构近几年来进行的金融外包在有效利用外部资源,集中资源于自己的核心业务,缩短新业务或新产品推向市场的时间,降低成本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从业务内容看相对简单,总体处于初级阶段。从种类看,目前中国金融服务外包业务以操作简单、重复性强的基本后台处理业务为主如数据加工、单据审核、IT服务等低端业务,大部分职能型业务如财务、人力资源、采购等及金融市场的研究和数据分析、批发银行、保险理赔等前台高端业务外包很少。从业务深度看,以单点或局部外包业务为主,相对复杂、涵盖环节较多的整体流程外包尚不多见。从发包商和服务提供商的合作关系来看,中国金融机构对外包业务提供商的价值定位主要在短期“补缺”方面,特别是短期的人力和技能等资源提供方面,通过与外包商长期合作实现流程优化、业务创新以及改善运营模式等长期目标的战略外包较少。
  本土服务提供商成长迅速,但承接大型项目和系统服务能力尚显不足。随着国内金融机构对外包服务的认可度不断提高,市场逐渐打开,本土服务商的技术能力和风险控制水平迅速提高,且具有成本低廉、便于沟通、熟悉政策环境等优势,由惠普和IBM垄断的局面正在发生改变。比如神州数码凭借在核心业务系统外包方面的优势,赢得了包括中国建设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广东发展银行、交通银行等在内的一些银行的核心系统外包项目,成为国内第二大金融解决方案提供商,同时也是唯一能提供金融高端咨询服务的本土服务商,使得国内银行IT系统外包市场整体竞争格局发生重要变化。以华道数据为代表的部分专业从事金融服务外包的企业也迅速成长起来。但是,总体看,本土服务提供商在资质、技术能力和风险控制水平方面与跨国服务商还存在较大差距,在承接大型项目和系统服务能力方面稍显不足。

  此外,在发展环境方面,专业人才短缺、国内监控体系不成熟,法律、法规基础不完善等等,日益成为金融服务外包发展的制约因素。
  
  前景分析
  后危机时代,国际金融服务外包市场将加快重组和转移。尽管金融危机引起的需求收缩令中国服务外包增长放缓,但未来3~4年中国仍有望保持23%以上的高速增长。一旦全球经济走出低谷,全球金融危机为软件及信息服务外包产业格局带来了重组趋势,中国服务外包业将迎来广阔的市场空间。预计到2010年,中国在岸金融业务流程外包市场将高达500亿美元,离岸金融业务流程外包也将超过50亿美元,到2015年,中国和印度将可能成为全球金融服务外包业的中心,届时中国在远东市场的地位将得到巩固。
  对外开放和竞争加剧将会加快释放国内金融机构的外包需求。在金融业对外开放加快和金融业竞争日益加剧的市场环境下,国内金融机构开始更多关注自身核心业务的发展创新和整体经营效益的提升,积极进行业务梳理、整合和集中,进而越来越多地尝试将自身部分的非核心业务进行外包。此外,国内金融机构信息化起点低,在新型金融业务和流程方面存在人才、经验和技能缺口,可以直接采用已相当成熟的外包模式作为有益的补充,通过与外包服务商的战略协作,实现跨越式发展。上述原因势必加快释放国内金融机构的外包需求。
  跨国服务提供商的进入将带来成熟的金融服务外包运营模式,对本土服务商产生示范效应,大大提高其整体服务水平和竞争力。从全球看,金融服务业是外包市场规模最大、业务模式发展较为成熟的行业,欧美等国际同行的外包项目早已超越简单的操作性后台业务,而是以涵盖复杂环节的多节点整体流程外包为主,跨国服务提供商通常具有很强的业务流程咨询能力和IT系统实施能力,发包商与接包商形成长期稳固的战略合作关系,项目金额动辄上亿美元,甚至数十亿美元。随着外资银行和跨国服务商的涌入,先进的管理方法与从业规范必将给中国金融服务外包业带来从概念到实践的全面冲击,进而对本土服务商产生示范效应,从而提高其竞争力和中国金融外包行业整体发展水平。
  
  加快中国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为支持包括金融服务外包在内的服务外包产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先后出台了多项措施,在融资、税收、基础设施建设、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引进和培训等方面给予一系列政策支持。2009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全方位提升银行业支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水平。笔者认为,为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加快产业发展,还应在全面培育市场主体和积极改善外部环境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
  
  积极发挥外资机构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既往经验表明,在制造业领域,外资企业曾在打破垄断、引进先进技术、提升产业结构和推动出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到服务开放阶段,发展金融服务外包,应大力借鉴制造业的有益经验,积极引进金融服务外包专业公司,在外资金融机构密集、国际金融业务集中及具有显著地缘或成本优势地区加强金融服务外包园区建设,鼓励发展金融服务外包咨询监理中心,加快建设金融科技服务外包中心,大力发展金融信息和金融研究中心,打造国际跨国金融机构的亚太总部基地和全球后台服务中心,积极发挥外资机构在培育市场和提升产业竞争力方面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鼓励国内金融机构释放内需
  专业化分工可以带来组织职能效率的提高,这一点既适用于制造业,也适用于包括金融产业在内的服务业。专业外包商往往比金融机构具有更丰富的专业化知识和经验,因而产生更高的生产效率,金融服务外包是金融产业未来发展的大势所趋。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金融产业的整体规模迅速扩大,金融资产不断增加。与印度等国相比,具有广阔的本土市场是中国最重要的优势之一。国内国际兼顾是服务企业应对经济危机的有效方式。应大力加强对金融服务外包产业的推介和宣传活动,鼓励本土金融机构,尤其是大型国有银行和金融企业将服务外包作为减少风险投资、降低经营成本、转移安全风险、提高服务水平、获得竞争优势和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战略,积极发挥行业协会在建设外包市场体系中的积极作用,改善金融服务外包发展的外部环境,打消发包金融企业在风险管理和就业问题等方面的顾虑。
  
  尽快建立健全中国金融服务外包监管体系
  就我国来看,由于金融服务外包总体处于萌芽阶段,还没有引起监管机构的足够重视,仅有一些与金融外包相关的规范出台。比如2004年3月出台的《关于加强银行卡安全管理有关问题通知》、2006年1月《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2008年4月《商业银行外包风险管理指引(征求意见稿)》以及2009年6月的《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都在不同程度上涉及金融服务外包问题。但与欧美等国家及地区成熟的监管体系相比,中国的金融服务外包领域的监管还比较薄弱。覆盖面窄、指引规则不够细化等监管体系不完善成为制约金融服务外包顺利发展的重要因素。为适应和促进金融服务外包产业的快速发展,有关部门应密切关注外包产业发展动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综合考虑金融机构的效率要求与金融安全,坚持有效监管与合理监管的原则,适时出台明晰的监管规则,将监管范围、内容、权限和程序予以具体化和规范化。
  
  加强信息安全和知识产权保护,为金融服务外包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由于金融行业较多涉及核心业务保密、客户信息流失及国家机密泄露等风险,尤其在经济衰退期间,支票诈骗、信用卡犯罪、客户资料盗窃、银行内部人员作案及洗钱等多种形式的金融犯罪活动猖獗,风险监控和管理难度加大,Oracle的报告表明,全球2008年安全破坏案件比上年增长了47%,加强信息安全和知识产权保护尤为重要。应尽快制订更加严格的信息安全和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并通过中央或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及企业论坛等多种渠道向国外宣传,以有效消除外界对中国信息安全和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的质疑。
  (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578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