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从紧货币政策下商业银行如何提升盈利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温 彬

  关于从紧的货币政策如何考验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这个主题,我想讲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今年下半年央行实施从紧货币政策工具的猜想;二是从紧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
  从全球范围来看,我们已经处于一个全球性通货膨胀的时代,对中国而言,物价上涨压力短期内难以缓解。因此,紧缩货币政策在下半年将不会放松。问题是央行可能会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工具。我认为:
  首先,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还有上升空间,但这一措施不能从根本上抑制商业银行放贷冲动。自去年年初以来,央行频繁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目前已经到了17.5%,今后还有上升的空间,央行为何要频繁采取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紧缩措施?这里有一个基本的原理,即央行通过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可以降低货币乘数,从而起到抑制信贷扩张的作用。我国金融体系中的流动性主要源于内外两个方面:一个是银行体系内部创造出来的,贷款的扩张将导致派生存款的增加,反过来又增强了银行继续增加贷款的能力。二是外汇储备增加导致外汇占款(基础货币)的增加,也为银行增加信贷提供了资金保障。
  通过对这两年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情况的观察,我们发现,央行主要采取发行央行票据来对冲外汇占款,并通过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来约束商业银行的贷款扩张。然而,由于外汇储备屡创新高,央行因此而发行的央行票据规模也越来越大;同时,尽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也不断创下历史新高,但商业银行贷款扩张的意愿并未消减。为什么商业银行贷款扩张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持续提高缺乏敏感性。我认为,主要是因为上市银行迫于经营业绩的压力,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越高,商业银行低息资产就越多,那么商业银行就更加愿意通过发放贷款来增加盈利,再加上这几年商业银行陆续上市,资本金充足也为商业银行信贷资产扩张提供了前提。当然,其中的风险不言而喻。如果把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考虑在内,那么冻结商业银行近20%的可用资金,同时一些商业银行的存贷比已经超过75%的监管指标,那么商业银行用于流动性管理的短期资产将低于5%,部分商业银行的这种经营策略使银行自身面临严重的流动性风险。
  
  其次,全年央行可能不会采取加息的措施。央行控制信贷扩张主要有两个手段,一是从供给方入手,通过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抑制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另一个是从需求方入手,通过加息提高资金成本抑制企业和个人的投资和消费需求。目前,央行对采用加息的手段将慎之又慎:一是由于对商业银行实行严格的信贷额度控制,使信贷额度成为市场的稀缺资源,很多企业愿意支付高于法定贷款基准利率的溢价获得银行贷款,这样即使央行不提高法定基准利率,实际贷款利率已经提高,从而抑制企业投资需求;二是基于对中美利差考虑,担心单方面加息会导致热钱更多地流入。因此,如果下半年美联储不采取加息行动,那么我国央行下半年采取加息的几率将很小。
  第三,人民币汇率将继续呈现升值趋势。我国通货膨胀压力的形成部分是因为国际能源、粮食以及大宗商品价格上升导致的输入型通货膨胀,因此人民币升值对输入型通货膨胀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将改善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主动抑制外需来缓解通货膨胀压力。预计2008年人民币兑美元全年升值幅度在8%~10%范围之内,到2008年末相对应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水平在6.76~6.64元之间。
  另外,央行将继续对商业银行信贷额度实行控制,尽管有人认为重新启用信贷额度管理这种计划手段是一种倒退,但从具体执行情况看,仍然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手段。
  那么,商业银行又将如何应对从紧的货币政策而保持盈利能力的提高呢?我们先回顾一下2007年上市银行业绩增长是怎样跑赢大市的,原因有三:一是由于2007年取消了银行贷款额度计划,导致银行信贷的急剧扩张,贷款规模的增长必然带来收益的增加;二是利差空间的扩大,2007年的连续六次加息使商业银行利差空间普遍扩大,特别是资本市场的活跃使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增长迅速,使得活期存款占全部存款的比重平均超过40%以上,而活期存款的利率在几次加息过程当中基本保持不变,这无疑又扩大了商业银行的利差;三是资本市场的繁荣也使得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增长迅速。
  上述推动整个银行业业绩增长三个因素在今年已经发生了变化。首先,信贷额度控制使商业银行通过规模扩张来增加盈利的可能性变小。其次,从目前看,虽然中间业务收入继续保持较高增长,但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去年主要是基金代销业务增长对盈利贡献较大,而今年则转向了公司业务的财务顾问费收入,其实也是一种利差收入,而且可持续性较差。第三,商业银行利差空间能否继续扩大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也是今年商业银行业绩能否持续增长的关键因素。目前影响利差扩大的不利因素较多,一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持续上调,使商业银行低息资产占比上升;二是由于资本市场深幅调整,居民储蓄存款开始回流银行而且定期存款占比开始回升。当然,如果央行下调活期存款利率的话,会有利于利差扩大。
  对商业银行来说,可以通过调整信贷资产的客户结构、期限结构和品种结构的,实现利差扩大,提高全年的经营业绩。
  首先,调整客户结构,增加基准贷款利率和基准上浮贷款利率的比重。2007年,央行先后6次上调法定存贷款利率。从各季度利率浮动区间贷款占比来看,第四季度国有商业银行采取下浮利率贷款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了4.12个百分点,相反,股份制商业银行则降低了下浮利率贷款的占比,基准利率贷款占比提高了5.24个百分点,上浮利率贷款占比也提高了0.32个百分点。这说明国有商业银行的客户结构以大中型优质客户为主,而这些客户的融资议价能力较强,通常是下浮到最低限。而股份制银行以中小客户为主,通常可以获得较高的风险溢价。因此,对中国银行业来说,应该适当增加那些处于新兴行业、有市场潜力、在某项产品具有垄断优势的中小企业客户,适当向这些客户进行信贷倾斜,这样既可以获得较高的贷款利率溢价,同时也为今后培养和储备了优质的战略性客户。
  其次,调整贷款期限结构,提高利率水平较高期限档次的贷款比重。2006年以来金融机构各期限档次贷款利率持续走高,但呈现出期限越长,利率提高幅度越窄的特征。这是因为在央行连续加息的过程中,长期贷款加息幅度小于中短期,同时5年期以上贷款主要以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为主,由于该品种可以享受基准利率下浮15%的优惠,致使商业银行5年以上期限贷款利率较低。因此,在信贷规模增长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调整贷款期限结构,增加1~3年期贷款占比,不仅可以增加同等贷款额度下的盈利水平,又可以化解当前商业银行自身资产和负债期限结构严重错配的风险。
  第三,调整贷款品种结构,增加盈利水平高的贷款。在公司业务领域,由于贴现和票据融资收益较低,成为商业银行主动压缩的授信品种。在个人按揭业务方面,由于当前房地产市场出现滞涨,部分地区房价已经出现“拐点”,个人住房按揭的市场需求也出现萎缩,因此,可以将全年个人贷款的额度切分给公司客户,既可以维护与银行重点客户的关系,同时也可以避免因房地产市场调整给商业银行带来的系统性风险。
  (作者单位:中国银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585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