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转型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华 猛

  处置不良资产是我国金融业改革和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1999年起,国家成立了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作为国内专门处置不良资产的专业化公司,肩负着化解不良资产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稳定的历史重任。七年来,四家资产管理公司以创新手段探索专业化道路,积极推动国企重组和解困、积极探索化解金融风险的新模式,维护了金融市场的稳定,并提前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各项任务计划。实践证明,组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集中处置银行不良资产,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项成功探索。在完成了阶段性政策性处置任务后,对资产管理公司引入市场机制,实施商业化转型成为必然的发展方向。
  
  就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转型的有关问题,本刊对长城资产管理公司济南办事处总经理胡建忠博士进行了专访。胡建忠总经理在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先后任经营部总经理、济南办事处总经理,亲自操作不良资产处置经典案例几十起,在这一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的研究成果《不良资产分类管理办法》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
  《》:胡建忠总经理,您在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工作了近十年,在不良资产处置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请介绍一下作为专门处置国有商业银行剥离的不良资产的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自成立以来主要成绩。
  胡建忠: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以来,消化了四大国有银行剥离的不良资产,对我国金融事业改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我觉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为国有商业银行的成功股改与上市奠定了基础。1999年,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从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剥离收购了约1.4万亿元不良资产后,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平均下降了9.7个百分点,资产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起始于2003年的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不良贷款二次剥离是其财务重组的核心之一。为配合工行、中行、建行股改,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又于2003年、2004年、2005年采用竞标方式先后受让和委托处置不良贷款1.2万亿元,为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引进战略投资者和发行上市奠定了基础。
  为国企改制、改革奠定了基础。资产管理公司先后对500多户国有大中型企业实施了债转股,累计对转股企业停息约800亿元,使企业负债率下降了20~30个百分点,经营状况得到明显好转,促使一批企业实现了扭亏为盈。资产公司实施债转股还推动了国有企业改制,实现了股权结构的多元化,改善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为国有企业下一步改革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促进了不良资产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成立七年来,资产管理公司按照国家赋予的职能,全面运用了债权追尝、债务重组、债转股、拍卖、分包、诉讼、上市推荐、证券承销等手段,加快不良资产处置,积累了丰富的处置经验。积极拓展了金融新领域,培养和凝聚了一批熟悉投资银行业务、精通财会法律评估等业务的高级专业人才。同时,资产管理公司积极引进具有资金、技术、管理经验优势的国内外战略投资者盘活国有企业,并进一步推动了评估咨询中介市场、拍卖市场、产权市场的大力发展,丰富了金融市场品种,培育了我国的金融不良资产市场。
  对国家政策性破产等政策推进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七年来,资产公司通过执行政策性破产和国家对军工、森工、监狱、矿山等行业及三峡库区的倾斜政策,顾大局、识大体,为国家完成对特困国有企业的职工安置、特定行业的企业结构调整及国家特大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做出了积极贡献。
  资产公司七年来的处置效率明显。根据中国银监会的统计,截至2006年底,四家资产公司累计回收现金2110亿元,现金回收率为18%。由于我国资产公司前期处置的主要是1995年以前的“一逾两呆”的最差贷款,80%缺乏有效担保或抵押,能从这些“硬骨头”中啃出这样成绩,应该说已相当不容易了。至2006年底,四家资产管理公司都顺利完成了国家核定的资产处置和现金回收任务,圆满完成了国家赋予的化解金融风险、实现国有企业脱困和最大限度降低资产处置损失的目标任务。而且从处置成本上看,美国RTC当时的平均年度成本为20亿美元,占其所收购资产总额的0.43%。我国四家资产公司的费用总额平均每年约20亿元人民币,仅占所收购不良资产总额的0.14%。
  从监管部门及社会各方反应看,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处置速度较快,资产回收率不算低,成本和处置损失得到有效控制,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对经济和金融建设的贡献是巨大的。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完成主要的不良资产处置任务情况下面临转型的问题,您能概括地介绍一下资产管理公司在这方面的进展,以及为今后的转型所做的准备。
  胡建忠:经过近10年的不良资产领域的工作,我认为四家资产管理公司自成立以来,在经营运作不良资产的过程中,在借鉴国际通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创新摸索形成了一套具有我国特色的经营处置模式典范,开拓了新业务领域,更重要的是培养、积累了大量的人才,为转型做好储备。
  为创新处置方式,资产公司大量探索和使用了债转股、资产证券化、企业重组、推荐上市等投资银行手段。按照有关标准,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了推荐IPO以及上市公司增发、被特别处理上市公司的重组与恢复上市等证券业务,不仅促进了资本市场发展,也为资产公司自身积累了较丰富的证券业务经验,还培养了一支熟悉投资银行运作的专业化队伍。
  开展了财务顾问、投资咨询等业务。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均利用自身在资产处置与经营过程形成了专业技术和经验,为政府、大型企业、外企等提供债务重组方案设计、投资项目咨询服务、招商引资指导等专业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国内金融市场的空白。
  资产管理公司通过托管“问题”金融机构和大型企业形成了有特色的核心技术,既为有效化解金融风险做出了贡献,也为资产公司全面介入证券、信托、保险、金融租赁、基金等行业提供了良好契机。通过投资收购或发起设立等方式,拥有了商业银行、基金管理、金融租赁等金融企业股权,拓展资产公司的金融业务品种,锻炼培养了熟悉多种金融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对金融各行业的逐步渗入,为资产管理公司的全面转型奠定了扎实基础。
  《》:现在大家都在讨论资产管理公司转型的问题,监管部门也在积极的讨论制定方案,您认为资产管理公司转型的方向和可能的模式是什么?
  胡建忠:资产管理公司目前到了一个转型关键时期,转型总体方向是金融控股公司,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资产管理公司进行金融控股公司的改革,成本最低,可行性最大。按照加入
  WTO
  协议的要求,我国金融市场和金融服务领域已全面对外资开放,实行金融业综合经营是大势所趋。从我国国情和金融体系的特点,混业经营应该采用以金融控股公司对商业银行、证券、保险机构进行控股的模式,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形成有中国特色的金融控股公司,有几种途经:发起设立、外资进入形成或由已有金融机构转型。发起设立可保证新公司从开始就规范运作,但在成立前就要完成法规制度的配套,所需成本高、周期长;单纯由外资进入来形成,不利于我国的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和国家经济金融安全,显然也不可行;有效的办法是对现有金融机构放宽业务准入。这种模式在起初阶段也以国有控股较好。国有银行资产业务量大,监管难度及试验风险大。而从资产管理公司业务发展看,一直都事实上涉及了多种金融业务,具备了构建金融控股公司的雏形,无需大的投入,只需在有条件进行股份制改革基础上引入投资者,再放宽其业务准入条件即可操作。国家对资产管理公司可以采取“先行先试”的政策。
  可以说,以资产管理公司作为金融控股公司进行混业经营试验,是成本最低、风险最小、经济可行的方案。
  根据各家公司特点,分别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虽然同为资产管理公司,但四家公司在先天资源和业务拓展情况等方面仍各不相同。国家有关部门为四家公司制定改革方案的总体原则也是一司一策。四家公司应根据自身特点,在转型过程中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分别成为以商业银行、证券、金融租赁、产业投资或保险类为主体的控股集团,逐步成长为具有中国特色金融控股公司。
  “3+1”模式也是一种可行的选择。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均有周期性,金融不良资产的形成是经济发展所内生决定的。我国处于经济转型和发展时期,其特有的国情决定了金融不良资产会在一定规模内长期存在。同时,我国目前金融改革仍未全部到位,政策性银行、农村信用社体系的改革仍需要解决政策性不良资产的处置问题。同时,进一步的金融救助等也需要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参与,因此,中国的国情需要一家政策性的金融资产公司。按“3+1”模式,即对三家资产管理公司实施商业化转型,同时还须保留一家政策性资产管理公司,用于收购消化国有金融体系和非国有金融企业中的政策性不良资产,承担存款保险职能,是目前一种可行的选择。
  《》:您谈谈如果选择“3+1”的模式政策法规层面有哪些不匹配的方面?
  胡建忠:在政策法规方面不完善的地方主要有:(1)《商业银行法》等监管法规的不健全,资产管理公司开展业务,在控股公司层面缺少统一的监管;(2)四个资产管理公司存在同业竞争,资源浪费现象存在,需要国家的调控指导;(3)缺少技术层面的配套法规,如现有的资产评估等方法无法适应不良资产的估值需求。在技术层面,需要有一套类似于“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公布的行业标准的法规。总之,资产管理公司转型是个复杂的课题,需要各方的努力与合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585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