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本经济运行的若干新趋向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江瑞平
尽管出现波折,但各方面的数据表明日本经济正处于新一轮周期性回升之中。
当前日本经济正处在2002年初开始的新一轮周期回升进程之中。伴随回升进程的逐步展开和稳步推进,在日本经济运行的各主要层面开始显现出一系列引入注目的新趋向。这些新趋向在进入2004年以后呈进一步强化之势,且在未来近期这一态势还将持续下去。
增长势头趋于强劲
日本经济于2002年初步入战后第14个经济周期的回升进程之后,并未能立即扭转持续达10余年之久的颓势。其实际GDP增长率在2002年甚至还出现了0.3%的负增长。步人2003年,回升势头虽有所加强,但实际GDP增长率仍只有1.4%,基本与此前10年间的平均增长率持平。而到2004年,日本的实际GDP增长率达到2.7%,显现出近年难得一见的强劲增长势头,甚至超过了欧盟和欧元区的平均增长率2.5%和2.0%。一些重要机构的预测普遍认为,2005年日本经济虽会出现轻度调整,2006年还会持续较为强劲的增长势头。如日本政府2005年1月21日的预测认为,2005年度日本的实际GDP增长率为1.6%。日本银行2005年4月28日的最新预测认为,2005年度日本实际GDP增长1.3%,2006年度将提升至1.6%;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刚刚发表的2005年春季《世界经济展望》认为,2005年日本的实际GDP增长率约为0.8%,2006年将回升至1.9%。
当前日本经济增长势头的逐步趋强,亦可用其工矿业生产指数的变化来说明。在2001年度,日本的工矿业生产指数一度下降了9.1%,而2002、2003和2004年度则分别上升了2.8%、3.5%和4.0%。若以2000年度为100,2004年度已比2001年度提升了近10个百分点。当前日本工矿业生产的持续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扩张促成的,日本学界因此将目前新一轮的周期增长称之为“数字景气”。
“股市是经济运行的晴雨表”,目前日本经济增长势头的逐步趋强,也充分反映在其股价走势上。最能代表日本股价走势的日经225种平均股价,在2002年日本经济步人回升进程之后,也未能很快显现回升势头,直到2003年4月才跌至谷底,最低点为7607.88日元,但在此之后即开始显现颇为有力的回升态势,8月突破10000日元,年底升至10676.64日元。进入2004年,日本股市回升的势头进一步加强,到4月的最高点一度突破12000日元,达到12163.89日元,比一年前的低点上涨了约60%。随后日本股市虽开始出现一些波动,但仍保持在乎稳状态,日经225种平均股价始终在11000日元上下波动,截止本文截稿时(2005年5月6日)仍维持在11127.29日元。股市回升对日本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颇值关注,尤其是其带来的“资产效应”,对占日本经济总量60%以上的个人消费需求的恢复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对企业设备投资的扩大更是提供了良好的资金环境。
消费需求趋于复苏
当前日本经济增长势头的增强,是除政府公共投资需求之外的各主要需求全面恢复综合作用的结果。如在2004年,日本的企业设备投资需求增长了5.9%,出口需求更猛增了14.3%,外需对日本经济增长贡献了0.8个百分点。但尤其值得关注的还是个人或民间消费需求的复苏及其对日本经济增长势头强化的推进作用。
占日本经济总量60%以上的民间消费需求持续低迷,曾是导致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日本经济长期萧条的最主要原因。即便是在2002年初日本经济步人回升后的很长时间里,其民间消费需求也未能显现复苏态势,2002和2003年日本的民间最终消费支出分别仅增长了0.5%和0.2%。但在进入2004年后,日本民间消费需求开始显现颇为强劲的复苏势头,民间最终消费支出实际增长率达到1.5%,而且预测还表明,目前显现出的消费需求复苏迹象近期还将持续下去。民间消费需求的逐步复苏,对目前日本经济增长势头的趋强发挥了重要作用。日本银行福井总裁近前在以“日本经济的现状与展望”为题发表的讲演中明确指出,个人消费的逐步恢复,即是目前日本经济回升的主要支柱,也是其重要特征,而目前日本的个人消费支出之所以开始恢复,主要原因之一是新的护理保险制度的导人促使高龄层消费倾向提升,之二是企业开发出更具魅力的新商品和新服务引发了新消费需求的迅速增长。日本内阁府以“个人消费恢复的要因”为题发表的分析结果则认为,促使日本民间消费需求由长期低迷转向缓慢恢复的主要因素,一是家庭收入趋于稳定带来消费支出能力恢复,另一是失业缓解、股市回升带来消费心理改善,2004年日本一般家庭的消费者态度指数的确也比2002年上升了10.7个百分点。
金融运行趋于稳定
金融体系构成现代经济的血液循环系统,日本经济更具有明显的“金融主导型”特点。不良债权负担沉重,金融体系运营不稳甚至几近瘫痪,是上世纪90年代迄今日本经济难以走出长期萧条的主要障碍。据日本银行2003年8月公布的数据,在1992~2001年度的10年中,日本金融机构处理的不良债权多达92.9万亿日元。但由于经济萧条导致企业经营恶化尤其是破产企业增加、房地产价格下跌导致贷款担保不足等原因,日本金融机构的不良债权余额不仅未见减少,而且还在继续增加。如日本全国银行机构的风险管理债权余额在1998年度末(1999年3月底)为29.6万亿日元,2001年度末(2002年3月底)又增至43.2万亿日元。但到近期这一局面正在得到明显改观,由此也为日本金融系统恢复稳定和正常运营,从而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创造了有利条件。到2003年3月,日本金融机构的不良债权余额已减少至35.3万亿日元,9月再减少为28.3万亿日元,到2004年9月更减少为22.0万亿日元,比2001年度末减少了近50%;与之相应,金融机构的不良债权率也开始大幅降低,2003年底已降至6.8%,到2004年9月更降至5.3%,金融监督厅提出的到2004年度(2005年3月底)结束将不良债权率降至4%以下的目标似已实现。小泉内阁主管金融改革的经济财政大臣竹中平藏在最近的一次讲演中不无自豪地指出:日本大银行的不良债权比率到2004年9月已下降至4%,两年前本人担任金融大臣时不良债权比率高达8.4%,现在正在接近4%这一金融再生目标(2005年3月),银行部门的改善构成此次景气回升的重要特征。促使当前日本金融机构不良债权趋于减少、金融运行趋于稳定的主要因素,除日本政府、金融监管当局和金融业界为处理不良债权付出的艰苦努力取得明显成效外,企业经营状况的改善,尤其是破产企业数目及其负债规模的逐步缩小,也发挥了重要作用。2003和2004年,日本企业破产件数分别减少了
14.8%和15.8%,其负债金额则更分别减少了16.0%和32.5%。
通货紧缩趋于缓解
上世纪90年代初经济泡沫破灭之后不久,日本经济即开始面临陷入通货紧缩的风险,但实际陷入通货紧缩的困境却是90年代后期的事情。其主要表现,就是物价总水平的全面、持续下降。如在1999、2000、2001、2002和2003年度,日本企业的物价指数分别为-0.8%、-0.6%、-2.4%、-1.6%和-0.5%,面向企业的服务价格指数分别为-1.1%、-0.9%、-2.5%、-2.1%和-1.2%,消费者物价指数分别为-0.5%、-0.5%、-0.8%、-0.8%和-0.2%。通货紧缩愈演愈烈,对深陷萧条难以摆脱的日本经济可谓雪上加霜。
但在进入2004年后,由于经济增长势头趋强带动需求尤其是企业投资需求逐步恢复,以原材料为中心的进口价格尤其是进口原油价格上升,以及日本银行强力推行“数量缓和”政策带来货币流通量扩大等因素的共同作用,长期困扰日本经济的通货紧缩问题已开始趋于缓解。在2004年度,日本的企业物价。指数已经“由负转正”一下子上升了1.5%,其面向企业的服务价格指数为-0.4%,虽仍为负增长,但降幅已比上年度缩小了0.8个百分点,其消费者物价指数则基本与上年度的变化持平,但在许多月份都出现了正增长。通货紧缩的趋于缓解,将通过减轻企业实际债务负担、提升企业盈利水平;增大市场通胀预期,刺激居民消费需求;增加税收收入、缓解财政危机等途径,对当前日本经济增长势头的趋强产生多层面的积极作用。
企业经营趋于改善
日本经济于上世纪90年代初陷入泡沫破灭萧条后,日本企业经营状况也开始趋于恶化,直至深陷困境。其主要表现包括:(1)盈利水平急剧下降。如在经营状况最严峻的1992、1993、1998和2001年度,日本企业经常利润分别减少达22.6%、21.2%、23.9%和21.2%,其中制造业中小企业的经常利润在1998年度更减少达43.8%,制造业大企业在2001年度也减少了36.9%;(2)股市价格持续走低。受企业其是上市大企业盈利水平恶化的影响,日本企业上市股票的价格也呈持续走低之势,日经225种股票平均价格到最低点2003年4月曾一度跌至7600日元,比历史最高点1989年12月的38900日元相比下跌了80%;(3)破产企业居高不下。如在企业破产最严重的2001年,破产企业达19164件,负债金额累计高达16.5万亿日元。由于企业经营状况和利润预期的持续恶化,导致企业设备投资急剧萎缩,以致成为日本经济难以走出长期萧条的重要因素。如据日本银行《全国企业短期经济观测调查》资料,在1992~2002年度11个年份,日本企业的设备投资除1996年度外全部是负增长,其中有些年份负增长甚至达到两位数。
但到近期尤其是目前,日本企业的经营状况开始明显改善,其主要表现包括:(1)盈利水平迅速提高。如在2004年,日本企业的经常利润增长了16.5%,其中制造业大企业和中小企业更分别增长了24.9%和19.2%。日本企业的销售额利润率也达到3.64%,其中制造业大企业更达到5.835%;(2)破产企业明显减少。如在2004年,日本企业破产件数已减少为136796件,比2001年减少了28.6%。破产企业的负债金额更减少至7.8万亿日元,比2001年减少一半还多;(3)设备投资急剧扩大。如在2004年度,日本企业的设备投资增长了6.9%,其中制造业大企业更增长了22.7%。企业设备投资的急剧扩大,已成为目前日本经济增长势头趋强的最有力的支撑。而日本企业的经营状况之所以明显改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国内外经济形势趋于好转,为日本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经营环境;另一方面也是日本企业为消除雇佣过剩、设备过剩和债务过剩即所谓“三大过剩”问题而长期不懈努力的结果。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在2005年1月发布的《日本经济动向――2004年的回顾与展望》中指出,“作为企业部门在此次周期回升过程中显现出的特征,可以举出在整个90年代严重困扰企业运营的‘三大过剩’得到缓解。”
就业形势趋于好转
日本国民一向以就业稳定、失业率低而引以为豪。在20世纪90年代前,日本的完全失业人数和失业率的确也从未超过200万人和3%,即便是在周期衰退时期也同样如此。但到90年代以后,由于经济长期萧条导致就业需求减少,企业为改善经营状况、削减劳动成本而大量裁员、以及传统的终身雇佣制趋于解体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日本的就业状况开始趋于恶化,失业人数和失业率连续创下历史最坏记录。如在1990年度,日本的完全失业人数和失业率分别仅为134万人和2.1%,到1995年度已达216万人和3.2%,2000年度再达319万人和4.7%,2002年度更达360万人和5.4%。就业形势的持续恶化,通过减少职工家庭收入从而降低消费支出水平和恶化居民消费心理等途径,成为日本民间消费需求长期低迷从而导致日本经济长期萧条的重要因素。但到近期尤其是目前,日本的就业形势开始形成明显好转的趋向。到2003年底,其完全失业人数和失业率已分别降至342万人和5.1%,到2004年底更分别降至270万人和4.5%。当前日本就业形势趋于好转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增长加速和企业雇佣增加带来就业人数增加和失业人数减少,而日本政府和产业界为稳定就业采取的一系列有效举措,如发放中小企业稳定就业补贴等,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伴随就业形势的好转,通过增强职工家庭收入水平从而提高消费能力、改善居民消费心理等途径,对日本经济增长势头的强化产生了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
本文描述的当前日本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上述新趋向,主要集中在其积极方面。事实上,在当前日本经济的运行与发展中也存有多层面的严重问题,如财政危机愈演愈烈、国际风险空前增大等。如在2004年日本财政赤字占GDP比重高达6.2%,明显高于其他主要发达国家;其政府债务余额占GDP比重更高达163.5%,而其他发达国家中财政危机最严重的意大利也只有120.0%。再如石油价格急剧攀升、美元汇率持续走软等国际风险的日趋增大,也严重威胁着日本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作者系外交学院国际经济系主任。博士生导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598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