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e融资”尝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铭

  2011年第三季度,两则财经新闻成为焦点中的焦点:
  其一,温州老板的跑路潮。2008年金融危机后,资金链紧张的问题在江浙尤其是温州集中爆发。中小企业融资向来比较困难,而温州企业又有民间拆借和相互担保的传统,高息民间借贷成为企业竞相饮而止渴的毒酒。3年后的今天,这串“资金多米诺”被推倒,“跑路”成为企业主们不约而同的选择。
  其二,阿里巴巴宣布大幅度提升淘宝商城保证金和技术服务费,此举引发大量中小卖家不满及抗争。为平息事端,阿里巴巴推出了18亿元消费者保障和商户扶植计划。根据淘宝网年初公布的数据,2010年淘宝注册用户达到3.7亿,在线商品达到8亿件,平均每分钟售出4.8万件商品,单日交易额峰值达到19.5亿元。
  如果把这两则新闻当做两个点,在其间划一条直线,那么,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商业逻辑:首先,有大量的中小企业现金告急;其次,网络有强大的资金汇聚功能。
  网络借贷机构正是应此逻辑而生。这些机构大多以P2P(点对点)形式存在,个人投资者通过平台选择借款对象,平台对借贷双方身份进行审核,借款利息由借贷双方议价确定,投资人若急需用钱,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把自己手里的债券转让给其他人,套现资金,收益率约为10%〜20%。有专家透露,目前我国市场上此类机构超过20家,包括宜信、融道网等,年贷款总量超过100万元。
  这些网络借贷机构自诞生之日就一直面临着质疑:是否有人从银行贷款后转而投向此类平台放贷?一旦借款人的违约率达到一定的比例,是否会引发挤兑浪潮?尽管这些平台都对借款人设置了一定的风控门槛,但谁来监控这些平台本身?
  温州跑路潮爆发后,市场的质疑声更加响亮且频繁,这些质疑也引发了来自官方的重视。尽管监管层迄今尚未出台明确的监管办法,但在2011年8月,银监会下发了《关于人人贷有关风险提示的通知》,要求银监分局和各家银行采取措施,做好对这类P2P公司的风险预警监测和防范工作。
  不过,我们似乎忽略了另外一些网络融资平台,即那些与银行合作、提供专业市场金融服务方案的电子商务平台。这些平台针对专业市场内的中小企业群量身定制,集“贷款融资、电子商务、支付结算、理财规划”为一体,从银行获取信贷额度,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
  在2011年7月的《供应链融资畅想》专题中,《新理财》指出,中小企业通过网络向银行融资,需要解决两大难题:技术和安全。专业化电子商务平台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由于直接介入了资金需求方的日常交易环节,它们能够更准确地向银行提供企业信息;由于有银行作为后盾,它们能够满足更多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
  质疑声仍然存在。
  比如,作为民营的电子商务平台,它们的业务处理能力有多大?记者调查发现,市场上可以提供此类服务的电子商务平台寥寥可数,同时,如果一个电子商务平台的融资客户超过4位数,平台的配套服务能力就将受到考验,也就是说,就算这些平台都运行良好,也不过解决数千家企业的资金问题,无异于杯水车薪。
  另一方面,我国尚未有明确法律对这些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监管。假定这些机构能够把自身系统和业务能力提升到一定程度,可以为足够数量企业提供服务,那么它们必然成为银行的超级客户―如此大额的资金流动,却缺乏相关法律规范,是否会引发新的金融隐患?
  在关于供应链融资的探讨中,我们提出设想:由政府出面组建一个类似中央处理器的平台,嫁接市场化的电子商务平台和银行信贷平台,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今日所述,也许可以作为这个设想的补充:在中央处理平台的一边是各家银行的信贷系统,另一边是链接在各类专业化或区域化电子商务平台上的数十万中小企业,这些电子商务平台不仅为企业提供IT服务,并且通过介入企业的交易环节,掌握海量真实信息。电子商务平台将这些信息打包传递给银行,统一获取融资,根据实际需要配给融资企业,并监控这些企业对资金的使用。如有必要,这个大系统内还可嫁接进税务、保险等部分,整个市场的业务流、信息流、资金流由此实现高度统一。
  如果真的有理想的网络融资通道,或许就在这个方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599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