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制造企业质量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熊剑春

  【摘要】 质量成本是管理的经济表现,是衡量质量体系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对质量成本进行归集、核算、分析、报告和控制,不仅可以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途径,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同时还可以监督和指导质量管理活动的正常进行。文章从制造企业质量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做好企业质量成本控制。
  【关键词】 制造企业; 质量成本; 成本控制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制造企业产品的竞争由价格竞争转向质量竞争。质量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素。但是片面地追求过高质量,也会使产品因成本的大幅度提高而导致售价不断上升,从而使产品滞销,致使企业不能得到高的收益甚至入不敷出,因此企业想要质量好又能使成本降到最低就必须加强企业质量成本管理及控制。
  
  一、质量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
  
  质量成本又称质量费用,是将产品质量保持在规定的质量水平上所需的有关费用。根据国际标准(ISO9000)的规定,质量成本是由两部分构成,即内部质量成本和外部质量保证成本。内部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付的一切费用以及因质量故障所造成的损失费用之和,即包括企业内部损失成本、鉴定成本、预防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企业内部损失成本,又称内部故障成本,是指产品出厂前因不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而支付的费用,主要包括:废品损失费用、返修损失费用和复试验费用、停工损失费用、废品损失处理质量缺陷费用、减产损失及产品降级损失费用;鉴定成本是指评定产品是否满足规定的质量水平所需要的费用,主要包括:进货检验费用、工序检验费用、成品检验费用、质量审核费用、保持检验和试验设备精确性的费用、试验和检验损耗费用、存货复试验费用、质量分级费用、检验仪器折旧费及计量工具购置费等;预防成本是指用于预防产生不合格品与故障等所需的各种费用,主要包括:质量计划工作费用、质量教育培训费用、新产品评审费用、工序控制费用、质量改进措施费用、质量审核费用、质量管理活动费用、质量奖励费、专职质量管理人员的工资及附加费等;外部损失成本是指成品出厂后因不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导致索赔、修理、更换或信誉损失等而支付的费用,主要包括:申诉受理费用、保修费用、退换产品的损失费用、折旧损失费用和产品责任损失费用等。
  外部质量保证成本是指为用户提供所要求的客观证据所支付的费用,主要包括:为提供特殊附加的质量保证措施、程序、数据所支付的费用;产品的验证试验和评定的费用以及满足用户要求,进行质量体系认证所发生的费用。
  质量成本管理是根据质量成本预测及有关质量成本资料,运用定性与定量的方法,选择最佳质量成本方案的过程。质量成本控制成本假定控制成本(即预防和鉴定成本)与控制失效成本(内部失效成本和外部失效成本)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随着控制成本的增加,控制失效成本将会减少。只要控制失效成本的减少额多于控制成本的增加额,公司就应继续努力去探查或防止产品不合格的产品。这样的努力将最终达到这样一个点:在这个点上,控制成本的任何增加都将超过控制失效成本的减少额。因此这一点就代表了总质量成本的最低水平,它是控制成本与控制失效成本之间的最优均衡,并且界定了所谓的可接受质量水平。这一点就是最佳质量成本决策点,企业就以这个点为目标,努力减少企业的质量成本以提高企业的利润。
  
  二、目前制造企业质量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制造企业的质量成本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缺少一套健全的质量成本管理制度
  很多企业在开展全面质量管理(TQM)活动或实施ISO 9000族标准过程中,都忽视了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作用,甚至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时,忽略了一些部门,比如说财务部门、人事部门,认为这些部门跟质量成本管理关系不大甚至是没有关系,这样的错误认识不仅使质量成本管理无用武之地,还使企业的质量成本管理工作难以高效、成功地开展,企业实现最佳质量成本决策受到了严重阻碍。虽然有些企业已经开展质量成本工作有了一段时间,但是在开展过程中没有对其进行认真研究,没能建立一套健全的质量成本管理制度。
  (二)质量成本源归集不明确
  质量成本源的归集不清楚,出了质量问题后才开始追究责任并且实施处罚,这样的行为对追踪质量成本源是没有什么帮助的,因此导致质量成本源归集不明确。这个问题将影响企业进行质量损失成本分析以及拟定改进对策,因而就影响了企业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质量成本核算不符合实际成本支出,导致核算数据失效
  质量成本核算是企业开展质量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这个工作出了问题将影响接下来的一系列的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由于企业对一些质量成本内容定义不够明确,并且设置质量成本科目不正确抑或是不妥当,都使企业质量成本核算难以真实反映企业的质量状况。很多制造企业在开展质量成本管理的情况下并没有建立相应的质量成本核算体系和工作程序,对于平时质量成本核算的工作只是粗略地合计一下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等相关会计科目,这使得企业质量成本的核算工作难以有效、持续、规范地开展。
  (四)质量损失成本的分析方法和思路不正确
  质量损失成本分析是企业质量成本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工作内容,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很多企业质量问题严重,通过对一些制造企业的调查发现,企业只是对通过粗略核算得出的数据作简单的比较后就下结论,并没有很好地利用有关数据并依据统计学等数量分析的方法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找出影响质量成本的关键因素,因而就使一些原本可以避免或者是消减的损失没能幸免,加重了企业的质量成本。
  (五)对质量成本预测以及管理方案决策的方法没有进行很深的研究
  企业进行质量成本管理工作是以质量成本管理方案为依据的,而进行质量成本预测则是拟定质量成本管理方案和进行质量成本管理方案决策的依据。由于企业受到各种内部因素以及外部因素的影响,在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工作中会碰到很多的偶然因素使得决策方案难以实现拟定的目标,这就是选择方案时存在的风险。如果企业在进行质量成本预测和质量成本管理方案决策的时候不注重这个问题,就会大大降低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的有效性。因此,要有效地进行质量成本管理方案就必须对质量成本预测和质量成本管理方案的决策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有很多制造企业并没有关注到这个很关键的问题,甚至对风险没有一个充分的认识,没有对质量管理成本方案决策、质量成本预测方法进行很好的研究。当实际工作中发生未及预料的问题时,就手忙脚乱,开始怀疑是质量成本管理本身的问题甚至想要放弃这一方法,因而阻碍了企业质量管理活动正常、有效的运行。
  
  三、制造企业质量成本管理不善的原因分析
  
  究其原因,企业质量成本管理不善主要有以下方面:
  1.企业领导成本意识不强。由于在我国制造企业中,特别是中小企业中,企业领导并没有接受过正式的成本管理教育,所以一直都是靠传统经验、靠一些土方法经营自己的公司。在领导看来,企业最重要的就是有一群能吃苦、手脚快的操作员工以及有大批的订单,只要有订单、有员工,企业就有钱赚,至于质量成本管理这块只要保证产品过关,对于控制这块就并没有下太多的工夫,也认为这一块并不会对企业的净利润有太大的影响。
  2.缺乏高素质管理人才。很多企业严重缺乏经过正规教育并且具有好的管理素质和管理理念的人才对企业的质量成本进行有效、持续、规范的管理。

  3.未能及时收集原始质量成本源的数据。企业没有建立一套健全的质量成本管理体系,并且没有将系统末端延伸至生产班组,所以就没有专门的人员负责将原始的数据输入质量成本管理系统。仍然采用填写报表,再由相关负责人员将报表数据统一汇总或输入微机。大部分操作工以及组长都没有认真填报工时、材料消耗等表格,造成严重的数据漏报和数据失真;有的甚至没能及时填报,而是事后补填,由于时过境迁,单凭记忆凑数,很难保证准确;还有的字迹模糊,或将表格沾上油污,致使辨认困难。这些都造成了质量成本源归集的不明确。
  4.操作工管理不当。有很多企业,操作工是按多劳多得计算薪酬,在旺季的时候员工为了获得更多的薪酬就一味地追求量而忽略了质,导致日后有大批返工的产品有的甚至变成废品,损失了一部分原材料和劳动力。对于这种生产制造型的企业,操作工是非常重要的资源,管理好这批员工是开展质量管理成本的重要步骤。
  
  四、强化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的应对之策
  
  为了强化企业质量成本管理,应在以下几个方面找到应对之策:
  (一)加强企业领导成本控制意识,引进高水平管理人才
  虽然一个企业的质量成本管理工作并不是领导一个人能完成的,如果领导自己都不重视,下面的员工就更不可能重视,所以要带动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就必须领导自己有很强的成本管理意识。另外,企业要着重长远利益,引进质量管理人才。
  (二)加强员工的责任感,实施全员质量成本管理
  加强员工的责任感,实行全员质量成本管理,从企业主管、生产、财务负责人,到全体员工,都应树立质量成本意识。进行全体员工的质量成本管理教育,使大家明了企业成本与本职工作的关系,把员工的个人利益与企业的收益联系起来,奖优罚劣,进而创造出人人关心成本、个个献计献策的良好氛围。
  (三)明确归集企业质量成本源
  讨论企业质量成本源归集问题不是为了在出现质量的问题以后去追究谁的责任,而是为了更有效地找出导致质量成本问题发生的原因,从而帮助有关责任部门尽可能地预防质量问题的发生,或者是一旦出现问题时能够尽快予以消除和避免再次发生。为了更有效地解决质量成本源的归集问题,应该在企业的质量成本管理体系中逐步丰富和完善成本管理要素的内容,并且建立有效、合理的质量成本源归集程序。
  (四)真实、有效地进行质量成本核算
  企业进行质量成本核算是为质量成本分析、比较以及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质量成本改进方案的决策提供依据,从而达到实现最佳质量成本决策的目的。要根据自己企业的生产特点、生产规模等来设置合适的科目。企业在设置了适当的质量成本科目之后,就要建立有效的质量成本核算体制,这将有助于企业质量成本管理活动规范、系统、持续的进行,有效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工作。
  (五)正确地进行质量损失成本分析
  企业开展质量损失成本分析的目的是为了质量改进决策,因此为了更好地为决策工作服务,使企业更有效地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工作,就必须建立起有效的工作程序,使得质量成本损失分析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并且容易进行、便于操作。首先,要明确企业质量损失成本分析的主要目标;其次,是对所有和质量损失成本分析有关的数据进行核对,确保无误,并且要利用已设计好的各种表格对核对无误的数据进行归类、整理和汇总,以便进行分析时使用;再次,要对质量损失成本的各个项目进行统计,并且分类进行分析,对每一类的质量损失成本进行影响原因分析,找到不合格或者缺陷的项目,接着分析它的影响程度,确认关键不合格产品以及缺陷项目的责任部门,对于不合格或者比较薄弱的环节,要提出改进的措施意见,以供决策过程参考。对于比较成功的措施,要提出巩固、制度化和持续改进的建议,以供决策过程考虑。
  
  【参考文献】
  [1] 尤建新,郭重庆.质量成本管理[M].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12-15.
  [2] 陈良华,韩静.成本管理[M].中信出版社,2006:87-92.
  [3] 陈汉文.成本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46-4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683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