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制造业企业内部控制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颖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制造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这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的内部控制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从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念理解出发,对我国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分析,提出一些建议对策。
关键词:制造企业 内部控制 建议
一、企业内部控制概念
企业的内部控制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概念,从广义来看,它是指为保证企业的经济活动得以进行正常运行而采取的相关的管理措施;从狭义来看,它是指企业为实现其经营目标,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保护其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而在制造业内部 采取的自行调整、约束、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的方法程序和控制制度。内部控制主要是为了保护企业的财产、检测一些数据的可靠性以及正确性、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执行企业内部制定的管理方针。而内部控制有三方面的内容,它们分别是企业的会计系统、控制环境及控制的程序。会计系统指的是企业为了汇总、分析、分类、记录、报告企业的一些业务上的活动,且为保持一些相关的负债和资产的受委托建立起来的程序和方法;企业的控制环境是企业的管理者为了保证达到一些目的而制定的相关程序和方针。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的情况决定着其内部控制的其它方面的实现,其主导着内部控制的功能的发挥。
二、我国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现状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进一步加深,我国的制造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这对企业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些年来,我国制造企业对其自身的内部控制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的认识逐步加深,这些企业也认识到自身在内部控制方面的许多不足,并在不断地改善和健全内部控制管理,不断地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水平,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但是,尽管如此,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内部控制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仍有大批的制造企业大案、要案被曝光出来,这些企业有的经济实力非常雄厚,但是内部控制制度没有被很好的执行,特别是内部控制环境还很薄弱,这是导致这些企业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
目前我国的制造企业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的内部控制尚未完善
一些企业制定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只是为了应付国家的规定而制定的,它们并没有认真地做过规划和调查分析,导致制定出来的的内部控制不合理或是合并了不相容的职务,违背了其企业内部的牵制原则;有的则是制定出来的内部控制制度缺乏一定的可行性,相关部门对这些内部制度进行抵触,从而难以顺利执行。有些企业虽是建立了内部控制,但是后期没有得到进一步的的完善及维护,因而不能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及时地进行考核,从而也不能针对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完善。
(二)内部控制制度设置不合理
虽然我国有很多制造企业也按照相关文件制定了它们内部的控制制度,但是水平并不高,重要的因素是企业的内部控制的质量不高,设置得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内部控制的组织并不健全,企业的管理者认为制定了内部控制制度出来,就是为了让员工遵守的,他们认为制定出来就等于这个工作的完成,而接下来在内部控制工作中需要的执行单位、制约制度、反馈机制等工作或程序都没有建立或者完善,因此,内部控制制度在一定意义上说只能是企业的摆设而已,没有实际的意义。其次,许多企业内部控制在平时没有得到重要的关注,等到出现问题才开始重视这些问题,再想补偿的方案并开始制定控制制度,这样做明显是不科学合理的。事情发生之前和事情发生之时就应该得到企业的重要关注,这样才得以将问题及时地解决,从而避免产生更严重的损失。
(三)内部控制制度得不到企业领导的重要关注
在我国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同时,制造业企业规模相对来说也比较大,它的经营风险也高,管理起来难度较大。这跟其它行业相比较,制造业的方面的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要求会更高些。制造业的经营期限比较长,要求经营企业领导时间也很长,从而导致一些企业的领导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思想僵化,跟不上企业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在管理上的要求。领导对企业的管理也跟不上市场变化的速度,有些企业的领导阶层的法律和财会意识较薄弱,企业的法律规定没有得到严格的执行,企业的内部制度意识也没有得到加强,在企业内部有很多控制上的盲点,比如企业各部门的责权不明、日常管理不严等。
三、完善我国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制造业企业的机械化程度也日益得到提高,制造业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因此,制造业企业要加强风险意识,在企业的内部必须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严格执行,加强对风险的抵抗力。企业应该建立一个预警系统,监控企业面临的危机,并在企业出现反常时及时地作出警报,这样企业就可以提前作出相关的应对措施,从而避免或减少企业的损失。
(二)优化企业内部控制设置
企业确定组织的结构过程中应遵守分离不相容的职位的原则,规划控制组织结构有两部分内容,首先是分离不相容的职位,在一些经济活动中,每个步骤都有不同的人进行执行的,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实现内部控制的效果。其次是企业的会计控制系统要健全,因为内部制度在很重要部分就是会计内部控制,企业要不断地去完善内部的会计控制。
(三)加强领导对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视
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否实施得好,内部控制能否对企业起到作用,领导对内部控制的关注是个重要因素。领导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关注会对企业各级负责人以及内部员工起到很好的作用,同时能够很好地激励他们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因此,企业要做到:选择高素质的管理者,建立合理的责权制度,建立高效的企业组织结构,建立完善的企业激励制度。
(四)建立内部控制的监督和约束机制
制造业内部应该实行一种权责明确、管理科学、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内部管理制度。以这种管理制度调节所有者、经营者和员工之间的关系,并根据经理层的经营绩效。并且要根据企业内部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行之有效和规范完整的激励机制,同时还要通过在产品市场、资本市场及经理人员市场之间,建立起相配套的经理约束机制。比如,对于制造业集团,加强对下属企业与公司人事控制,包括对所属子公司经理人员的任命、全年报酬的确定以及对每个子公司中各职能部门职位数目的确定等等具体内容。同时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科学合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使制造业经营者既享有充分的经营管理权,又能使其尽职尽责地履行对委托人的义务,才能实现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才会使中国的制造业向着具有先进国际内部控制管理水平的行业迈进。
四、结束语
内部控制的力度和质量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和突出标志。我国的制造产业起步于上个世纪,起步较早,并且是一个具有极高的成长性的行业,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做出了极大贡献。但是我国的制造业的内部控制起步较晚、规模较小、基础很差,制造业的种种管理行为远离规范化和标准化,与国外制造业先进的管理水准相差较大。从实际出发,按照制造业管理系统要求,中国的制造业应该在其内部建立一种具有自我调整、检查和制约等基本特征的内部控制体系,这是我国的制造业组织管理的客观要求,也是制造业生产经营顺利运行的根本保障以及成为市场竞争主体的重要保证。以人为本、创一流品牌的生产和经营理念应该始终贯穿于制造业的开发、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中。伴随着世界范围制造业的不断发展与规模的不断扩大,制造业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职能的调整、人员的更替、管手段的不断更新,需要崭新的内部控制体系和机制应对崭新的竞争和发展环境,迫切需要建立一种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
参考文献:
[1]何红渠,姚刚.改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思考.财会通讯.2002
[2]蔡连祥.浅谈如何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现代经济信息.2011
[3]水艾平.浅议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当代经济.2011
[4]张淑萍,雷 雨.我国内部控制理论研究述评.安康学院学报.2010
[5]郭爱红.中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商场现代化.20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6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