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稳健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俊梅
【摘要】本文试就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稳健的影响进行利弊分析,并简要提出应对策略,以有利于扩大公司利益。
2006年12月15日,财政部同时发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新两大准则体系的正式建立。按财政部的部署,新会计准则已于2007年1月1日开始在国内上市公司实行。由于新会计准则引入了许多新的理念,这些准则体系建设的基本理念和企业财务存在着密切相关的关系,新会计准则将对企业财务决策产生深远的影响,这是执行新会计准则体系建设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的问题,在此,笔者就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稳健产生的影响,简要谈几点看法。
一、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稳健的影响
(一)会计稳健与财务稳健的关系
会计稳健有助于财务稳健,比如1989年前后通货膨胀期间,物价上涨严重,会计不能使成本得到充分补偿,结果造成财务危机。但财务稳健并不仅仅取决于会计稳健,比如在会计稳健既定时,公司分红率越高,留在企业的资本越少,财务就越不稳健。
(二)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稳健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以及其内容变化对企业财务稳健产生有利和不利两方面的影响。例如:根据新会计准则,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后,如果说公司的股价上升,公司要反映损失,减少利润,并相应增加负债,使公司的财务更加稳健;按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绝大多数资产项目一旦计提了资产减值准备之后,不可以再任意转回,从而不能借任意计提或转回手段虚增利润,也有利于财务稳健。
当然,新会计准则的变化也可能存在有对企业财务稳健不利的方面。例如:由于担心在没有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企业故意选择后进先出法(LIFO),低估企业当期收益,新会计准则规定不允许使用LIFO。假如遇到通货膨胀情况,如果不允许使用LIFO,则企业成本补偿不足,会计就不稳健,从而导致财务不稳健。
严格企业的会计目标,就是为决策者提供有用信息,相对于企业利润只是反映本期经营情况而言,未来现金流量的信息更加有用。新会计准则要求会计从利润观向资产负债表观转变,要真正反映存货的价值,未实现收益和未实现损失都要加以确认。若股市连续牛市,则企业报表中就会反映许多未实现收益,未实现收益属于企业净利润的一部分,按照《公司法》规定可以对其进行分配,这就可能导致收益实质的超分配。
在物价总体趋涨情况下,如果资产反映其公允价值,对拥有大量固定资产的企业来说,在其他方法不变的情况下,其账面资产价值增加,账面显示的资产负债率及其代表的负债风险会下降,但实际上则未必。
按照规定,H股上市公司的利润以按照香港和大陆会计准则计算的利润孰低计量,这体现了稳健性原则;但同样是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融资,大陆的H股上市公司不能和其他上市企业一样分红的规定是不合理的。有的公司半年报实现盈利,企业管理当局据以进行利润分配,但是公司却在下半年出现亏损,年终决算报表利润反映为负数,由于《公司法》中并没有禁止中期分红的规定,这种做法并没有违反《公司法》有关规定,但是它违背了企业财务政策的初衷,是一种不利于财务稳健的做法。
二、应对策略
针对以上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稳健的影响因素,笔者提出几点有利于公司利益方面的应对策略。
(一)债权人的应对策略
作为债权人应分析新会计准则对特定公司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净资产收益率、经营杠杆系数等财务指标可能带来的影响,重新审视、对照、比较和调整既有的标准值。当发现公司的利润反映不够稳健时,可通过提前收回债权或补充签订借贷协议条件限制公司分红水平;债权人在审核项目贷款时,对有关财务预测值进行必要的调整,防止高估项目财务绩效。
(二)股票投资者的应对策略
作为股票投资者应及时发现公司存在的会计不稳健因素,避免高估股价;同时也要发现公司存在的会计过度稳健因素,避免低估股价。由于新会计准则将企业未实现收益归入“经常性损益”,投资者应充分理解新会计准则下“经营性损益”和“非经常损益”的区别和归类方式,避免对未来“经常性损益”的错误预测。
(三)公司管理层的应对策略
作为公司管理层,如果认为会计导致了财务不稳健,则必须正确分析造成财务不稳健的原因,同时通过必要的财务手段,如:提高项目折现率、杜绝中期或减少年终利润分红、降低目标资产负债率及提高企业绩效评价标准等方法来增强财务的稳健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758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