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高职高专院校会计实践性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 彤 王巧云

  本文为中国商业会计学会中商学字[2005]第5号会计实践性教学规范性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
  【摘要】本文是针对我国高职高专院校会计实践性教学现状的一项实证性调查研究。其调查对象是我国高职高专院校中开设有会计类专业的部分院校,调查内容是会计实践性教学内容、实践性教学方式和方法、校内实验室状况、校外实习基地和任课教师情况等,如实反映当前高职高专院校会计实践性教学的现状。
  
  一、问题的提出
  
  实践性教学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它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实践性教学显得更为重要。高职高专院校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和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基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高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较高等特点。”
  会计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经济管理应用学科,实践性教学更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培养适合企事业单位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人才,而非理论型、科研型、设计型人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这在目前高职教育中已基本上成为共识。但是,目前在会计教学中,尚存在着诸多不完善之处,特别是在实践性教学方面缺少规范性标准和要求。传统的会计实践性教学与新时期要求培养“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等会计人才的目标是不相适应的。如何加强会计实践教学的规范性,也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部分开设会计类专业的高职高专院校。具体包括了河北、辽宁、内蒙、山东、浙江、吉林和江苏等省市的16所院校。
  
  (二)调查方式
  1. 问卷调查法
  我们采用了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了调查,调查的截止时间是2005年9月。这次问卷调查共设计问卷22份,发放调查问卷20份(其中2份空白问卷留档),收回问卷16份,回收率为80%。问卷涉及到7个省份的16所高职高专院校,调查基本反映了我国高职高专院校会计实践性教学的现状。
  调查表共设计了两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为“实践性教学情况”指标,主要是为了从总体上了解我国高职高专院校会计实践性教学的现状。该项指标下,又分设了“实践性教学内容、实践性教学方式和方法、校实验室状况和校外实习基地”等项具体内容;第二部分为“任课教师情况”指标。目的在于了解目前我国高职高专院校会计类专业教师的师资情况。我们分别从“年龄”、“学历”和“会计实践经历”三个方面进行了调查。
  2. 询问法
  我们对调查问卷填写不详的有关学校,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就此项调查进行了询问式的补充。
  
  三、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涉及的内容有实践性教学内容、实践性教学方式和方法、校内实验室状况、校外实习基地和任课教师情况等。下面是本次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实践性教学内容”指标
  本指标我们就“会计学”、“会计电算化”、“其他专业”三个专业,分别对 “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及“校外实习”五门课程的实践性教学进行了调查。调查的具体项目是:“随授课进行” 、“集中实习”、“所使用教材名称及出版社”。其中前两项又分为“课时量”和“实施形式”两部分内容。
  所调查的16所院校,在被调查的三个专业五门课程的教学中100%安排了实践性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但所安排的课时量高低不等,最高的为36.4%,最低的是32.4%。其中有12所院校在“随授课进行” 和“集中实习” 两个环节都安排了实践性教学内容,占所调查院校的75%。而其余4所院校只对其中的某一环节安排了实践性教学内容。专业课程实习方面, 有93.75%的院校都安排了校内的实习,但在校外的实习中,仅有25%的院校进行了安排。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应逐渐调整会计学的教学计划,逐步提高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计划的比重。专业课要全方位开展实践性教学,把实践性教学作为一种基本的教学手段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安排适量的学时,加强学生对凭证、账簿、报表等的实务操作,其目的主要在于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具体参见表1、表2、表3、表4。
  表1实践性教学方式表
  从选用的教材上来讲,版本不统一,有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有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的、有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的、有上海立信出版社的、有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的、有国际出版社的、有电子工业出版社的,还有自编的。其中选用教材相对集中的是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的系列教材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系列教材,分别占所调查院校的35.7%。
  
  (二)“实践性教学方式和方法”指标
  实践性教学要突出综合性和岗位的流动性,既要模拟会计核算过程,又要模拟企业的经营运作过程,使学生在仿真的环境中,明确经营活动的来龙去脉以及岗位的职责和工作内容。
  本指标按“手工会计”和“电算化会计”两个方面分别对“分岗位模拟”、“综合实习”、“分角色模拟”及“所使用教材名称及出版社”等问题进行了调查。
  从调查结果上分析,有多数的院校都“分岗位”、“综合”或“分角色”进行了模拟。具体来说:
  1.有一半以上的院校在“手工会计”方面进行了“分岗位模拟”,当中:57.1%的学院设置了“出纳”岗位,50.0%的院校设置了“会计主管”岗位,35.7%的院校设置了“工资核算”岗位,50.0 %的院校设置了“成本核算”岗位,有57.1%的院校设置了“总账报表”岗位。
  2.有近60%的院校在“电算化会计”方面进行了“分角色模拟”,当中:64.3%的学院设置了“出纳”岗位,57.1%的院校设置了“账套主管”岗位,64.3%的院校设置了“往来会计”岗位。
  在考核标准上,设置了“百分制”和“等级制”两种。从调查结果上分析,多数院校采用了“百分制”的考核方式。
   从实训的教学手段来看,采用手工实训的院校达到了100%。在此基础上,仅有31.2%的院校安排了多媒体实训。
  表6 实训的教学手段统计表
  在会计实践性教学中,具体采用何种方式进行,最终又将何种方法进行考评,各高职院校可以结合本专业学生的特点,在既定培养目标和定位下,灵活的加以选择。
  
  (三)“校内实验室状况”指标
  本指标设计了如下两方面的调查内容,即:“手工实验室的配置”和“电算化实验室配置”。通过调查,我们得知,绝大多数院校都配置了实验室。其中配置了“手工实验室”和“电算化实验室”的院校各占了81.25%和85.7%。
  表7实验室的配置情况表
  
  (四)“校外实习基地”指标
  校外实习是一种直接让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跟班或顶班参加会计实务工作的实践性教学形式。校外实习一般属岗前练兵,是教学环节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属于综合性实习,其实习内容涉及面广。
  调查结果显示, 14所院校有数量不等的校外实习基地,占被调查院校的87.5%,基地共计40个,平均每个院校有2.5个。其中最多的有6个,最少的有0个。校外实习基地(单位)的规模也有大、中、小之分。其中:规模大的有11.1%,中等规模的有77.8%,规模小的11.1%。
  我们还对院校与实习基地之间的合作时间做了调查。可见表8:
  
  (五)“任课教师情况”指标
  高职院校的教师除了要具备普通高校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外,根据其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的特殊性要求,同时还要具备实践教学能力和操作演示能力等。因此,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在“任课教师情况”指标下,设计了“年龄”、“学历”和“会计实践经历”三方面的内容。
  1.年龄方面
  从调查结果上分析,老中青比例为1:3:1的,这说明,在我们的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中,中年教师是教学的中坚力量,此结构基本上是合理的(最佳结构应为1:2:1)。统计数字见表9:
  表9任课教师的年龄情况表
  2..学历
  通过调查我们得知,在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中,大部分的教师为大学本科水平。统计数字可见表10:
  表10 任课教师的学历情况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我们所调查的这14所调查职业院校中,会计学专业的师资队伍中目前只有一名博士生,硕士生的比例也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这折射出,我国的高职高专院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储备更多的高水平人才是任重而道远的。
  3.会计实践经历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的任课教师都参加了形式不同的,时间长短不一的会计实践,但仍有12.5%的教师从未参加过任何形式的会计实践活动。这对于日常的教学是极为不利的。(表11)
  注: 在统计时,对调查表中部分院校所填写的人数一栏的资料,我们采用了简单算术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表12 “双师型”教师的情况表
  
  四、研究的局限性
  
  本次调查受调查者水平和调查范围所局限,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本次调查只是从教师角度开展的,没有对学生进行会计实践性教学状况的调查,调查范围未涉及我国南部及西部地区的高职高专院校等。但在一定程度上,本次调查可以反映出当前我国高职高专院校会计实践性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有待于广大的会计教师及会计工作者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以便提高高职高专院校会计教学水平,为培养社会需要的技术型人才做努力。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760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