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文英 郭晓明

  摘要: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社会是企业的依托,企业是社会的细胞”,企业的发展应是全方位的、可持续的,既要发展经济,又要发展社会事业,还要保护和改善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而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维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保护环境,正是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本文用实例验证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将会提高企业价值,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社会责任 和谐社会
  
  一、引言
  
  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随着人们对全球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广泛讨论而提出的全新概念,是人们对传统发展模式进行长期深刻反思的结晶。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作为一个明确的概念,是1980年由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自然基金会共同出版的文件《世界自然保护策略:为了可持续发展的生存资源保护》中第一次出现的。该书第一章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基本理论思想第一次明确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术语提出。该书指出:“(可)持续发展依赖于对地球的关心,除非地球上的土壤和生产力得到保护,否则人类的未来是危险的。”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UNCED)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迈向21世纪的共同发展战略,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将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为全球的行动。中国政府也非常重视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并提出了自己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把可持续性发展提到一个非常高的地位。1992年,我国首次在中科院科技政策所建立了“环境与持续发展研究室”。1992年中国政府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签署了里约宣言、文件和公约的承诺。1993年中国率先在全球制定了国家的《21世纪议程》。1994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系统地提出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策和行动框架。
  
  二、企业社会责任是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提出 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最早由欧洲发达国家提出的,近些年来这一思想广为流行,《财富》和《福布斯》这样的商业杂志在企业排名评比时都加上了“社会责任”标准,可见西方社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视。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也向国际商界领袖提出了挑战,呼吁企业约束自己自私的牟利行为,并担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到目前为止,企业社会责任并没有统一的定义,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和方面分别提出了不同的定义。企业社会责任就是指企业作为社会成员;Z,--,要承担对其所有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维护其利益相关者的合理权益。
  
  
  (二)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基础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引起了各类学者的关注,今天已经有很多研究公司治理结构的学者提出以下积极的建议:在构建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中,要让利益相关者参与进来共同组建相关各方共同治理的模式,来克服那种只有企业物质资本或人力资本单独拥有其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单边治理模式的种种弊端。企业利益相关者管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环境条件的变化不断演进。从而企业与包括政府在内的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社会责任分工的边界也在不断调整。利益相关者管理不仅提高了企业绩效,也使企业在解决失业、环境保护等过去普遍认为应由政府负责解决的社会问题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为人们以历史的、演进的方法研究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从资本投入的角度,按照利益相关者向企业投入资本的形态不同,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分为四类:物质资本利益相关者;人力资本利益相关者;社会资本利益相关者;生态资本利益相关者。具体包括:股东、员工、供应商、政府、债权人、顾客、社区公众、环境和资源等如下(图1)所示。利益相关者理论为“企业社会责任”提供了一种理论框架,在某种程度上也为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发展扫清了障碍。因为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一贯的主张就是要改变那种企业的唯一使命就是增加股东利益、提高企业价值的狭隘看法,认为企业应该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考虑问题:考虑其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与整个社会的关系,并且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三)企业社会责任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社会发展的趋势证明企业社会责任终将如同企业的盈利性一样,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的经济社会活动工作者和研究者纷纷进行对企业社会责任与绩效关系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企业社会责任的实施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企业社会责任对于我国大多数企业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正融入全球经济的现实压力迫使我国企业必须尽快适应市场竞争中的新挑战,接受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因此,我国企业应该积极的利用国外已经发展成熟的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体系和研究成果,来应对世界范围内的企业社会责任浪潮。企业社会责任是强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还必须以合乎道德的行动来回报社会。这个标准强调企业赚取利润应重视以人为本,生产过程人性化,确保产品符合道德要求;通过关注员工权益、提供健康与安全的工作环境来改善企业内部关系,培养员工对企业的感情;加强产品信息的透明度,如实说明生产条件,营造企业社会责任的良好声誉,以提高消费者对企业及其产品的信任;倡导劳工权益监督标准化,使用户不必单独制定对供应商的道德标准并进行审核。从长期看,这些措施都有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
  (四)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正相关关系 实证研究中,半数以上的实证结果都证实了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正相关关系,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布拉格顿和马尔林(1974)以及鲍曼和海尼(1976)使用股东权益回报率(ROE),证明公司社会责任与公司的ROE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帕克和艾尔伯特、海因茨以及斯图蒂温特和吉特(1978)则使用了包括ROE、利润率和每股盈利(EPS)或资产回报率(ROA)在内的若干不同的企业绩效衡量指标,研究结果同样证明在公司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指标之间确实有一种正相关关系。科齐赫兰和伍德(1984年)采用营业利润与总资产的比率、营业利润与销售额的比率和超常价值等三类会计收益率分别衡量1970年至1974年的39家公司和1975年至1979年的36家公司的企业绩效。发现即使在控制住诸如公司资产年限等因素的影响之后,公司社会责任仍然有利于提升企业绩效。但以上研究由于在评估社会表现时口径不一致,企业计算盈利的具体操作也不同,得到的结论存在某些缺憾。马克与弗兰克研究发现尽管在评估社会表现和盈利表现方面的具体操作不同,公司在社会责任或者环境责任方面的努力是可以得到回报的。我国大部分的研究文献都是定性的分析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可能的影响。胡孝权(2004)指出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基础,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为企业创造了更广阔的生存空间,有利于树立企业形象,产生广告效应,是企业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统一的关键。朱瑞雪和郭京福(2004)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会增强企业的差异化

优势,提升企业的信誉度,有助于企业建立与客户及员工的良好关系,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樊行健,颜剩勇(2005)指出企业是否承担社会责任已经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相关利益者的利益。
  
  三、基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案例分析
  
  (一)案例1:宝钢集团 宝钢股份是中国最大、最现代化的钢铁联合企业,2000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宝钢股份以其诚信、人才、创新、管理、技术诸方面综合优势,奠定了在国际钢铁市场上世界级钢铁联合企业的地位。2007年标准普尔评级公司将宝钢股份长期信用等级评定为“A-”,展望为“正面”。公司以“成为全球重要的钢铁制造商,致力于向社会提供超值的产品和服务”为使命,以“诚信、合作、创新、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为核心价值观,以“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为战略目标,实行以规模和技术为基石,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坚持管理创新,提升软实力,增强核心竞争能力为重大战略举措的跨越式发展战略。公司重视环境保护,实施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追求可持续发展,在中国冶金行业第一家通过IS014001环境贯标认证,是中国冶金行业和上海市首家获得“国家环境友好企业”称号的企业。2004年,宝钢加入“全球契约”(GlobalCompact),成为中国最先加入“全球契约”的三家企业之一。2006年,宝钢加入“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成为国内第二家加入WBCSD的企业,也是全球钢铁行业的首批7~BCSD成员。宝钢支持并履行联合国全球契约,坚持可持续发展,注重环境保护、推动循环经济及人类社会和谐发展,为改善环境、履行社会责任做出应有的贡献。宝钢从2003年开始,在员工福利、社会捐赠、回馈股东等多个方面履行其社会责任,并且在除个别数据在个别年份有所波动之外,其社会责任的投入额基本成上升态势,特别是社会捐赠项目,宝钢2007年的捐赠大大超出2006年的捐赠额,同比增长2.56倍。与此同时,宝钢的财务绩效指标从2003年开始成全面上升态势,其中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净利润三项核心财务指标,在钢铁行业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等不利外在因素影响的大前提下,近4年来均处稳中有升的态势,这表明,宝钢经营状况相对良好、有较强的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我们来看一下2004年至2007年宝钢履行社会责任与其绩效的定量分析相关图。
  综上所述,宝钢在近饵不断加大履行社会在责任的强度的同时,并没有证据表明因在社会责任方面的投入而降低了宝钢的财务绩效。并且,事实上在近4年里,宝钢拥有出色的财务绩效,本案例证明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和其财务绩效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案例2:三鹿集团 石家庄三鹿集团是集奶牛饲养、乳品加工、科研开发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是中国食品工业百强、中国企业500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也是河北省、石家庄市重点支持的企业集团。其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幸福乳业生产合作社”,经过几代人半个世纪的奋斗,在同行业创造了多项奇迹和“五个率先”:1983年,率先研制、生产母乳化奶粉(婴儿配方奶粉);1986年,率先创造并推广“奶牛下乡、牛奶进城”城乡联合模式;1993年,率先实施品牌运营及集团化战略运作;1995年,率先在中央电视台一频道黄金时段播放广告;1996年,率先在同行业导人cL系统。企业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轻工业十佳企业、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科技创新型星火龙头企业、中国食品工业优秀企业等省以上荣誉称号二百余项。企业通过了IS09001、IS014001认证、GMP审核和HACCP认证,获国家实验室认可证书、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称号,2005年8月,“三鹿”品牌被世界品牌实验室评为中国500个最具价值品牌之一,2006年,集团实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6.5%,利税同比增长9.6%。三鹿奶粉产销量连续14年实现全国第一。酸牛奶进入全国第二名,液体奶进入全国前四名。三鹿奶粉、液态奶被确定为国家免检产品,并双双再次荣获“中国名牌产品”荣誉称号。2006年位居国际知名杂志《福布斯》评选的“中国顶尖企业百强”乳品行业第一位。经中国品牌资产评价中心评定,三鹿品牌价值达149,07亿元。2006年6月15日,三鹿集团与全球最大的乳品制造商之―新西兰恒天然集团的合资公司正式运营,标志着三鹿向着“瞄准国际领先水平、跻身世界先进行列”的目标迈出了关键一步。2007年“三鹿”被商务部评为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三鹿”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产品畅销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三鹿产品有9大系列245个品种,满足了人生不同年龄段以及特殊人群的营养保健需求。三鹿集团以产权为纽带,以品牌为旗帜,先后与北京、河北、天津、河南、甘肃、广东、江苏、山东、安徽等省市的30多家企业进行控股、合资、合作,盘活资产18亿元以上,使30000多名下岗职工再就业,集团企业个个盈利,均成为当地的利税大户。三鹿集团为了培育自己的奶源基地,近年来,探索出了“四统一分一集中”集约化管理模式和“奶牛生态养殖园区”、“奶牛公寓”、“托牛所”等科学管理模式,有效地带动了奶业的大发展。现饲养奶牛80万余头,日产鲜奶6800吨,奶牛饲养辐射130个县(市、区),5500多个村,带动6万多农户发展奶业,通过延伸产业链吸纳80余万农村剩余劳动力,使其走上了致富、奔小康之路。然而,自2008年3月开始,三鹿集团先后接到消费者反映,有婴幼儿食用三鹿婴幼儿奶粉后,出现尿液变色或尿液中有颗粒现象。6月中旬以后,三鹿集团又陆续接到婴幼儿患肾结石等病状去医院治疗的信息。三鹿集团经过多层次、多批次的检验,在8月1日就查出了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物质。可是在三鹿集团查出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后,并没有及时向社会大众和政府部门通告和公布。自《兰州晨报》9月9日报道婴儿食用“某品牌奶粉’I后患肾结石,大家的目光开始投向三鹿。可是面对消费者的众多质疑,9月11日19时三鹿集团传媒部部长崔彦锋却回应:“作为具有50多年历史的国家知名企业,三鹿几乎成了我国奶粉的代名词,因此我们具有极高的社会责任感,婴儿奶粉是专门为婴儿生产的,在生产中对理化、生物、卫生等标准也是完全按照国家配方奶粉的标准执行并全面检测的。可以肯定地说,我们所有的产品都是没有问题的”。随着社会舆论压力的增加,三鹿集团来了个180度大转弯,终于在9月11日21时30分宣布产品召回声明,称经公司自检发现2008年8月6日前出厂的部分批次三鹿婴幼儿奶粉受到三聚氰胺的污染,市场上大约有700吨。随着政府部门的介入,毒奶粉事件的原因也受到大众的关注。可是,三鹿集团在9月12日14时发布消息,此事件是由于不法奶农为获取更多的利润向鲜牛奶中掺入三聚氰胺。不法奶农才是这次事件的真凶。三鹿集团在关键时刻将责任推向奶农,却只字不提自己在采购工作环节中的责任和疏漏,为自己找替罪羊,把责任推向奶农。三鹿集团由于奶粉事件从知名企业走向了破产,让人们在震惊、惋惜之余,也发现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实施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三鹿事件”中,如果社会责任真正融入三鹿集团的企业战略,也许悲剧就不会发生,企业也不会受到如此大的打击。如果企业对消费者负责,有毒产品就不会流向市场;如果企业对社会负责,企业的各级相关负责人就不会在事件发生后,竭尽狡辩之能事把自己的责任撇清,而会在第一时间向公众和政府公开有关情况,采取积极措施减少伤害,从而最终使企业自身获得解脱。
  
  四、结语
  
  “社会和谐,企业有责”。任何一个企业,对于推进社会的有序发展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感,树立良好的经营形象,既是历史发展的经验,也是未来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从整体上讲,四力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已经跨越法律层面,开始重视和强调在道德层面有所作为,并表现出了相当高的道德自觉性。许多跨国公司都制订出本企业的社会责任条例,将人权原则、国际劳工标准和环保要求写进条例之中,并安排专门管理人员督促落实。遗憾的是,我们在这方面还远远落后,直到现在,广大国内消费者还在为实现“童叟无欺”的市场目标而苦苦奋斗。至于说企业要有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要把推进社会和谐发展作为创业的宗旨,更是做得远远不够。企业是社会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对于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构建和谐社会,企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不管属于什么性质、什么类别,都要通过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为和谐社会建设作出应有的努力。企业社会责任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发展是全方位的、可持续的,既要发展经济,又要发展社会事业,还要保护和改善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从这个层面上说,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维护利害关系人的利益,保护环境,正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企业只有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更多地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关注社会整体利益,推出有利于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实际举措,才能够有足够的发展空间,不断向前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8012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