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用评价体系建设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单雪文 胡仁昱 李占国
摘要:会计信用是会计的根本,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保障,会计信息失真的日趋严重,亟待建立完善的会计信用评价体系。上海是开展会计信用等级管理最早的城市,信息化的发展使会计信用评价体系在不断的完善中也出现了新的问题,本文以上海会计信用评级体系为例,介绍了目前在会计信用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创新性的建议,以期为完善会计信用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会计信用 信息化 接口标准
一、引言
会计信息是经济主体进行经济交往的必要信息,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其以一种通用的商业语言向人们描述企业的经济运行状况,是企业利益相关者进行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有助于企业管理层做出正确决策,是外部投资者资金流向的指南针,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但我国目前会计信用普遍存在缺失的情况,“会计造假”泛滥,会计公信力受到普遍质疑,会计信息的失真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运行的秩序,阻碍了我国现代化的进程。建立会计信用体系,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是市场经济建设的首要任务之一,也成为社会对市场经济诚信要求的重要方面。上海是我国会计信用评级管理工作做得最早的城市,有着相对完善的评价体系,作为会计核算软件技术标准的发源地,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会计信用体系注入了新的血液,上海是目前唯一将会计信息化备案纳入到评价体系当中的,也是为数不多能够通过互联网进行查询企业会计信用等级的城市之一。上海会计信用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对其他省市的会计信用等级建设有着借鉴作用,也对全国会计信用体系的不断升级、提高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采用实地研究的方法,通过对上海市各区县财政局进行的调研,了解到目前上海市会计信用体系完善进程中存在的新问题,以期为完善会计信用体系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二、上海市会计信用等级管理概述
(一)《上海市财务会计信用等级管理试行办法》概要 21世纪初的美国,信用体系频频爆出一系列财务丑闻,会计造假数额之巨大,堪称史上罕有,会计公信力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将矛头指向会计人员。国内各种各样的会计舞弊、会计丑闻接二连三爆发,而且愈演愈烈,会计信息的失真、会计造假的泛滥严重的干扰了资本市场,破坏了经济秩序,成为了市场经济发展的一只毒瘤。社会呼唤会计诚信,建立会计信用成为时代的需要,经济发展的需要。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能健康发展。试行财务会计信用等级评价制度,既是治理会计信息失真、规范会计秩序、提高行业公信力的现实需要,也是财政部门改革、完善会计监管模式,参与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的时代要求。为此上海市财政税局率先于2001年探索建立了财务会计信用等级评价制度,发布了《上海市财务会计信用等级管理试行办法》于2002年开始试行。该《办法》规定主管财政机关通过评定本市单位的财务会计信用等级,将财务会计信用等级从高到低依次分为A、B、c、D四类,并相应实施A、B、c、D分类管理。评定的主要内容包括单位负责人重视、支持财务会计工作的情况;财务会计机构、财务会计人员的配备和履职情况;单位建立和实施内部财务会计控制制度的情况;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情况;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考核情况;单位年度财务会计报告依法实施注册会计师审计情况;有关财税法规、财经纪律专项检查情况等七项。
根据规定,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都不得评定为财务会计信用等级A类单位:单位负责人未采取有效措施重视、支持财务会计工作,未依法承担对本单位财务会计工作和财务会计资料真实性和完整性责任的;未设置独立的财务会计机构,或虽设置独立的财务会计机构,但大型企业配备的具备会计师任职资格以上的专职人员不足两名、中型企业或行政事业单位未配备具备会计师任职资格以上的专职人员、小型企业未配备具备助理会计师任职资格以上的专职人员的;单位任用的财务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人员不符合《会计法》规定的;未认真执行单位内部财务会计控制制度的;单位未按规定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年度财务会计报告未实施注册会计师审计,或未能在最近两年内被出具无保留意见报告的(行政事业单位除外);在最近两年的有关财税法规、财经纪律专项检查中发现有违法、违纪行为的。
(二)上海市财务会计信用等级管理成效自2002年实施财务会计信用等级管理以来,上海市财政局不断根据实施情况和各方面的有关建议对会计信用等级管理进行完善,于2004年、2005年先后两次对该办法进行了修订。2004年的修订中,扩大了财务会计信用等级管理的适用范围,将本市国家机关纳入财务会计信用等级管理;探索式的采取会计师事务所参与单位财务会计信用等级评定的方法,根据需要与可能,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参与单位财务会计信用等级评定;要求财政部门关注单位的整体信用状况,适当关注银行、工商、海关等经济部门对单位相关信用状况的评估结果及其对财务会计信用的影响;适当缩小年鉴范围,规定主管财政机关在每年二季度对上年度已评定的A类单位、D类单位以及需调整等级的B类单位和c类单位的财务会计信用状况进行年鉴;逐步建立D类单位强制培训制度和通报制度等。为了更有效的对企业会计信用进行评价和管理,收集相关部门有用信息,建立公共开放的信用查询平台,更好的发挥会计信用的监督效应,2005年上海市财政局在修订会计信用等级管理办法中,规定主管财政机关必须使用“上海市财政局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将所有评定单位纳入系统管理;对于A类和D类的单位,增加两项管理措施。一是要求主管财政机关向A类和D类单位主管税务机关提供财务会计信用等级评定的相关信息,并建议税务机关强化对D类企业的税收管理和检查;二是A类企业享受主管财政机关规定的其他优惠措施,D类单位须接受主管财政机关规定的其他监管措施。在两次修订中,会计信用等级从内容上、手段上、方法上都进行了很大改进,尤其是财政局会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为公众查询企业信用等级提供了方便的信息通道,自2005年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以来,对外公布了连续3年企业会计信用等级评定为A类的企业名单,截至到2007年上海市共有1364家企业被评为A类会计信用等级单位。表(1)是我们从上海财税网截取的2007年部分会计信用鉴定中A类企业的公布情况。
三、会计信用评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评价过程相对孤立,政府不同部门的信息共享率低根据上海市财务会计信用等级管理试行办法,主管财政机关在财务会计信用等级评定过程中,应充分听取税务、审计等部门对单位纳税、审计等情况的意见,并适当关注银行、工商、海关等经济部门对单位相关信用状况的评估结果及其对财务会计信用的影响。那么实施中作为评定部门,财政局应该如何去听取和利用相关部门的意见。笔者走访了上海市某区财政局,了解到财政局每年在对会计信用等级年度鉴定中,都会会同税务、审计、工商、国资委等部门共同对A、D类的企业进行鉴定,但其他部门的鉴定往往比较简单,只要企业没有重大的违规违纪,基本上都会维持财政部门初始意见,
这种粗略的评定给会计信用的鉴定的充分性打了问号。信息没有能够很好的利用,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构建一个公共的平台来对企业的财务会计信用进行采集,使得分散在不同部门的信息没能充分利用,利用人工进行判断既影响了客观性,有限制了内容的完整性,导致对企业的财务会计信用评定不充分。财政、税务、审计、工商等部门每年都会不同程度的对企业进行包括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很多部门都会将检查锁定在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上,这使得检查中出现了很多共性、交叉的地方。针对企业会计信息,企业会接受不同部门的检查,这即使得企业对各种检查产生抵触,也说明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互动性较差。会计信用等级的评定工作是项综合性工作,政府机构在利用企业财务会计信息时,包括会计检查,税务稽查、审计等,发现的企业的财务信息不真实、不完整的情况,都可以作为信用等级的评定资料纳入到企业的会计信用等级中去,这样才能保证会计信用体系的完整和充分。
(二)会计信用等级查询的限制性开放阻碍了信用评定结果的利用率 根据《上海市财务会计行用等级管理试行办法》,市财政局将建立全市单位上海市财政局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会计信用等级开展查询、评价等工作。在实际调研中笔者发现,这个信息库只对A类企业的信用情况通过财税网向外界开放,任何个人和机构是没有办法获得信用为B、c、D企业的信息的,这大大降低了会计信用等级评定结果的利用率,同时即便是各区财政局也只能在系统内看到自己管辖区域企业的信息,而无法查询区域外企业的信用情况,信用建立的初衷是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而造成资源配置的浪费减少不确定性,然而在信用的使用上如果加以限制,部分公布信用等级,那么就严重削弱了信用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的作用,也是对政府信息资源的一种最大的浪费。
(三)信息技术手段的落后为会计信用等级评价带来困难 目前上海市财务会计信用等级的评价体系中将企业电算化备案纳入到考评范围内,A类信用等级的企业均是通过电算化备案,但目前电算化备案中存在典型的会计诚信问题,很多企业为了能够顺利通过备案,经常在几分钟内将尚未通过的备案数据人为进行调整,而并不是真正的在企业的账套中调整。财政部门很难辨别企业备案的数据是否全部来自企业内部,甚至有的软件公司为了达到备案的目的,将自己使用同一软件的多个客户用一套通过的数据在不同区县进行测试,这是企业诚信的严重缺失。而目前由于信息技术水平的落后,备案回访的工作量较大,人手不够,很多回访都是在财务检查的时候顺便附带的,因此备案结果的有效性是值得质疑的。
四、会计信用评价体系完善的对策
(一)会计核算软件技术标准和电算化备案 为了提高我国会计软件的性能,使得我国的会计软件能早日与国际软件发展结果,2002年上海市质量监督局颁布了上海市地方标准《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标准接口规范》。2003年国标委以[2004]4l号文通知上海市信息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将《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标准接口规范》正式列入2002年度国家便准项目计划,该标准于2004年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批准发布。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规范是财会领域的第一个信息技术标准,它规定了会计核算软件的数据接口要求,包括会计核算数据元素、数据接口输出文件的内容和格式的要求,提出了数据要求和数据核算的概念,为标准使用者理解会计核算的数据奠定了基础,规范了文本格式和XNL格式的数据接口,这个标准实施后不同的财务软件以及相同财务软件的不同版’本之间都提供数据接口的尴尬将不复存在。现在《数据接口规范》主要用于统一各会计各会计软件的数据接口,保证导出的财务数据有标准的格式,符合《会计工作基础规范》。为了检测企业所使用的会计核算软件是否符合会计数据接口规范,上海作出了表率作用率先研制出检测软件,在会计数据接口规范实施制初,上海市财政局就取消了会计电算化应用行政审批制度,改为检测“标准接口”加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备案形式。通过“会计数据接口检测软件”来检验个财务软件是否符合数据接口国家标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的检验,既有效的规范了会计核算数据格式的标准化,又能及时纠正单位在会计电算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保证了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二)会计技术标准下的会计信用等级评价体系 引入会计技术标准后,会计信用等级评价体系在以下方面得到了改进:一是数据接口规范为不同部门间会计信息的共享和校对提供了可能。面对一份简单的财务报告,可能因为报送的主体不同,企业的报表可能也会出现较大的差异。报税的时候,企业会考虑如何尽量降低收入,增加成本;为了上市和配股,企业可能要通过调高利润来刺激市场;因为要向银行贷款企业会提高资本周转率,企业会尽量“做”出一副既有潜力又有能力的报告。然而这些部门却无法或无力获得其他部门的财务报告,信息的不对称使得企业逆向选择行为比较普遍,向不同的部门报送不同的报表,这也是目前会计诚信系统下的一个空白。因为数据接口的存在,规范了企业的财务软件,使得我们能将来自不同软件的财务数据能够通过数据接口按标准格式导出。如果不同的信息主体都能从同一个报表数据库中导出数据,这样就能切实缓解企业信息虚假、披露的情况,可以有效规避企业的逆向选择行为。财务部门可以在电算化备案的基础上拓展会计信用等级评价体系,每年年初企业向财务部门报送年报,对使用电算化核算的企业,完全可以要求企业按照接口标准导出财务数据,如同电算化备案时一样,将不同企业的财务数据通过转化成财务报表。放人财政部门专门开发的数据库中,这样就保证了数据的唯一性,可以供不同部门使用。银行审批企业贷款时,可向财政部门有偿取得年度报告;证券市场的年度报告也可直接由财务部门向证券交易所发送,由于证券交易所在年度报告中使用了XBRI格式,标准的建立能够使得财政部门的报表转化为该格式,这也大为提高了报表的利用效率;税务部门通过这一熊可以解决报表的唯一l生问题。目前。因为备案不是强制性,所以很多企业没有参加备案,在徐汇区有2万家企业,而目前只有几百家进行了备案,很多企业因为担心无法通过或麻烦而不来备案,这严重的影响了备案的推进。笔者认为,如果将年报的报送纳入到信用评价中,建立一个数据库,需要贷款的企业(具有一定规模)都会到财政部门备案,因为银行不会对贷款给没有财务核算软件的企业,这样的企业内控也将值得怀疑。因此,为年报建立公共数据库也可以促进了备案制度的发展。二是将备案回访情况纳入到会计信用等级评价中。备案回访难已是困扰财政人员的一个难题,如果能够将备案检测软件中加入一个校对模块,就能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如一家企业到财政部门将2006年9月的财务数据进行备案,备案通过,2007年财政部门在回访的时可以现场从企业的财务软件中调出2006年9月的财务数据,根据软件接口导入到检测软件中,通过备案检测软件的校对模块进行数据对比,如果两次数据不一致,说明企业在备案时对修改了数据做,财政部门在对企业进行有关处罚的同时,也为信用等级评价提供了有效指标,有效的回访工作促进了备案工作正常开展。
利用会计技术标准工具可以提高会计信用等级评价的效率,拓展评价范围;利用数据接口规范可以为不同部门间会计信息的共享和校对搭建平台,让不同部门参与到会计信用评价的体系中;利用建立统一的报表数据库,可以规避企业为不同报表使用者提供不同数据的可能,大为提高了企业的透明度,增强企业的会计信用。这些技术手段将会进一步丰富企业财务会计信用等级体系建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8018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