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跨文化交际中的认知误区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宝惠

   摘 要: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本质上挖掘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认知误区和心理认知误区,并分析其认知根源,以期为提高交际者的跨文化认知能力提供参鉴。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跨文化交际;文化认知;心理认知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1)12-0093-02
   引言
   跨文化交际是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体、群体或组织之间进行的交流活动。目前,随着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推广,跨文化交际在全球化的趋势下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成为社会科学中一门极具活力的新兴学科,正在引起广泛的关注。跨文化交流也正在从一种不自觉的人类行为转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但是由于人们对文化差异的感知度较低,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思维模式千差万别,往往导致交际双方产生心理对抗,造成跨文化交际的冲突和误区,导致交际失败。跨文化交际的失误主要分为: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其原因可归结为:语言知识的欠缺,语言迁移的作用,思维模式的不同和价值观念的不同,等等。笔者认为认知语言学注重语义的理解与形成,而跨文化交际的实质是交际者双方头脑中意义(观念)的交流,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从根本上是由于对特定语言意义理解的不同步或缺失造成的。因此,结合认知语言学对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及其根源进行分析,有助于找到应对跨文化交际失误的相应对策。
   一、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认知误区
   跨文化交际的第一步就是要掌握“文化”的内涵。任何一种文化现象必然具有深刻的内涵,人们所能看到的一种文化特质的行为、空间、环境等外在表现只是这种文化现象的表层结构;而决定某一文化的思想意识、思维模式、价值观念则是其深层结构。[1]文化的核心部分涉及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或是一个特殊群体的历史、身份、价值观和世界观,核心以外的行为只是这种内力的表象。文化不仅是指普及传播某一群体范围内人们共同认可和接受的价值取向,而且还指用大家认可的价值观去提高人们的知识水平、技能水平、鉴赏水平,去凝聚人心、汇聚意志、增聚精神,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形成或改变着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这是一种文化能够世代相传的动力。[2]
   文化认知误区主要存在于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时空观等方面认知的失误。时空观涉及人对世界的认识,如物体之间的时间和空间关系,人体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思维模式是理解、推断和解释及评判世界、行为、关系等的方式;价值观则是在前两者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很强主观意愿的、然而形成于时空观与思维模式的判断标准。[3]如果说对语言本体的认知主要是对客观实际或事物的描述,那么对文化的认知则主要是人类头脑中已经形成的一定模式的主观评判的理解。应当看到,对语言的认知和对文化的认知不能割裂开来。文化中包含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的进程又以认知的过程和不断发展为基础,语言与文化的相互作用又反过来促进认知能力的提高。因此,对语言与文化的认知都是人类普遍认知的组成部分,两者的结合就是我们所说的认知语境。在任何一个层面出现认知的欠缺或冲突,都会使我们在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中出现误差甚至错误。
   二、跨文化交际中的心理认知误区
   跨文化交际中潜在的误区还来自于交际双方的心理取向,即对待不同的人、观念、事物或行为的态度。心理定势与偏见就是某种具有信念和情感性质的态度。心理定势往往是过于一般化、简单化、忽略细节差别的,也过于夸大了与某种类别或某一群体的人相关的特征,比如人们常说西方人思想开放,东方人比较保守;美国人富有,波兰人灵活,法国人浪漫,德国人严谨等。心理定势使得群体中的每个人都被贴上了群体性格的标签,这些标签甚至在我们还没有同这些文化背景下的人接触前就已经先入为主了。美国著名政论家沃尔特・李普曼在其《 舆论》一书中最先对心理定势进行了描述。他认为现实对人类来说实在是太复杂了,不可能直接理解。而且,匆忙多变的现代社会生活也使人们没有时间和机会去建立亲密的关系,因此,从经济上考虑,需要以概括的和类型化的方式来看待人和事务。[4]刻板印象其实扮演了一个“摘要”的角色,简化了感觉和认知,并帮助将环境信息整合进一个统一和规范的形式里去。然而,这“ 摘要”不是个体通过试验获得和维系的,而是通过文化实践习得的并逐渐构成了个体世界观的主要组成部分,但这也意味着它要对来自文化习性的数据强加一个前理性的鉴定和分类。心理定势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显而易见,因为人们在交往时对对方行为的预测是以对其文化的固定看法为基础的。这种固定看法使人对他人的行为产生期待,并且潜意识中认为这种期望是正确的,而且总是按这种认定去行动。定势越准确,对对方行为的预测越准确,交际就越顺利,反之就会阻碍交际的顺利进行。但较强的定势容易变成偏见。偏见是一种以错误的或不可变通的概括为基础的一种反感心态。这种心态也可能表达出来,也可能被别人知觉到。它可能是针对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群体,也可能是针对某一群体的个体。在跨文化交际中,它也是歧视和仇恨的根源,比如历史上厌恶、憎恨、排斥、仇视犹太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反犹主义就是由民族偏见而产生的。
   三、跨文化交际失误的认知根源
   造成跨文化交际失误的主要原因是语言与文化认知的欠缺。关联是交际的必经之路,它是通过理解交际者的交际意图而达到的明示交际,要达到明示交际,意图的互明必不可少,而意图的互明是通过一系列的推理和选择达到的。推理和选择的过程实际上是交际者相互认知的过程。对语言的理解来源于一个群体的共享知识和观念,不同的交际者因为经历不同,在不同文化交往过程中缺乏共同的经验和知识,自然也就缺乏共享的观念,造成包括所使用语言在内的跨文化交际渠道和方法的不一致甚至冲突。[5]
   语言知识的欠缺,无论在哪一个层面(语音、结构、意义),都是因为对所学语言本身的特征以及在语言对比的认知程度上出现问题造成的。无论问题出现在词汇层面还是语法层面,还是受到母语语音、结构或意义不同等方面的负面影响,都可归结为一点,即没有认识到不同语言的特殊性。但无论结构、语音、意义表达方式如何不同或不准确,通过解释还是可以进行顺利交际的。然而,如果问题出在文化认知方面,解决起来就要复杂得多。由于认知环境不同,人们形成了某种特定的思维方式或对事物、行为或关系的评判标准,即价值观念,这种即成的观念走向极端即是文化的定型,甚至导致对某一群体或文化的歧视。[5]如很多学者认为的那样,语言的失误可以容忍,文化的失误在很多情况下不能容忍,甚至导致冲突。换言之,是因为不了解对方交际者的文化,最终不能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移情)或及时进行语言或行为上的调整而导致跨文化交际的失败。因此,从不同的角度看某一跨文化交际失误,既是语言运用的失误,更是文化认知和心理认知的失误。在分析跨文化交际失误时,值得强调的一点是交际者双方的认知。交际双方要达到彼此理解,关键在于是否拥有共享的知识并达到明示交际。因为跨文化交际失误当然不能完全归咎于交际者的一方。跨文化交际必须是双方的努力,否则,即使我们自认为已经理解了对方,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一种不平等的跨文化交际。中国跨文化交际的教学似乎过分强调异质文化的重要性,并在了解对方文化上下了很大工夫,但往往忽视了对本土文化的认知,无法进行对比和鉴别分析,这同样会导致跨文化交际的失误。
   结语
   综上所述,取得跨文化交际的成功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了解和理解双方文化内涵的差异;二是识别和认识不同语境下的不同沟通方式。这样,我们才能成为自觉的跨文化交际的参与者。我们只有秉承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求同存异的原则,提高跨文化意识,了解对方文化,尊重文化差异,并寻求容纳的方式和手段,才能跨越文化差异的鸿沟,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促进国际间的有效交流,实现文化事业的繁荣发达。
  参考文献:
  [1]多德.跨文化交际动力[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2]黄燕.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选择[J].河南大学学报,2008,(3).
  [3]沈志法,跨文化交际的语用失误研究综述[J].忻州师院学报,2006,(5).
  [4]库利.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5]许秀云,曹春春.图式与文化――图式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3).
  [责任编辑:黎 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14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