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盘突出症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脊柱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而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症[1]。经严格非手术治疗无效后,常须手术治疗,实施腰椎间盘摘除术,可直接摘除突出的椎间盘髓核组织,并扩大神经根管以解除神经根压迫,达到治疗目的。术后由于各种因素,少数病人可出现如椎间隙感染,脑脊液漏等并发症。我科开展此手术多年,技术成熟,疗效可靠。术后加强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及时预防和控制并发症,可收到较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收集2007年1月~2009年2月实施手术病例240例,术前均经影像学确诊,并有明确的手术指征,其中男168例,女72例,最大年龄80岁,最小年龄23岁,平均住院日26d,均施行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术后出现椎间隙感染6例,脑脊液漏2例,神经根粘连2例。
2 观察及护理
2.1 椎间隙感染
2.1.1 临床症状椎间隙感染是较为严重的合并症,文献报道[3]发生率为0.2%~4%。表现为原有的神经痛、腰腿痛症状消失,1~2周后出现腰腿抽筋样疼痛,腹部胀痛,不能翻身,体温升高,白细胞升高。
2.1.2 预防及护理椎间隙感染原因主要与医源性及患者自身抵抗力有关,一旦发生,既给治疗带来困难,也给患者增添痛苦及经济负担。护理上应做好:(1)加强术前皮肤准备,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2)术后严密观察生命征,如体温变化等;(3)术后保持切口干燥,污染敷料及时更换;(4)及时协助完成相关检查,如细菌培养、血常规等;(5)保持切口引流管通畅,使用有效抗生素;(6)对症治疗的同时,安慰患者,增强信心。
2.2 脑脊液漏
2.2.1 临床表现本组1例椎间盘突出较大的患者,于术后1~2d出现轻微头痛,引流液由鲜红色转为淡黄色,量约300ml。有报道[2]鉴别脑脊液的方法为;将一滴引流液滴于纱布上,若血迹周围出现淡红色血晕即为脑脊液。
2.2.2 预防及护理脑脊液多由于术者咬除椎板和分离粘连组织,切除黄韧带或椎间盘突出较大,误伤神经跟袖囊所致。护理上应做好:(1)术后严密观察引流液量及性状,及时发现,报告医生尽快拔管,必要时局部加压包扎或加密缝合[3];(2)抬高床尾20°~30°,保持头低脚高位;(3)醋氮酰胺可促进硬脊膜收缩;(4)心理护理:向病人说明外渗的脑脊液身体每天都可以再生,对今后的工作及生活没有影响,鼓励病人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及护理。
2.3 神经根或马尾神经粘连手术部位的神经根与椎板切除后,与硬脊膜的暴露部分发生粘连与疤痕,可导致神经根再次狭窄,造成腰痛或神经根放射痛。本组1例患者术后出现神经根压迫症状复发,经保守治疗(按摩理疗),坚持直腿抬高锻炼,使神经根牵拉松弛,促进血液循环,两周后症状缓解,出院一月后回访,症状消失。
2.4 硬膜外血肿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切口深处出血如未能及时引流出来,则积血形成硬膜外血肿,压迫马尾神经及神经根,如不及时处理,可造成严重后果[4]。其临床表现为术后数小时至一天内切口处胀痛,双下肢及会阴部疼痛、麻木、无力、排尿困难,症状呈进行性加重[4]。为预防硬膜外血肿发生,除术中仔细完善的止血外,术后保持引流管引流通畅是关键。术后常规平卧位6h,以压迫伤口,减少伤口出血。本组无一例发生硬膜外血肿。
2.5 预防褥疮患者术前多长期卧床,术后疼痛,不愿活动,骶尾部肌肉组织较薄,长期受压,血运不良,加之大小便后如未及时清洗,易发生褥疮。护理上应做好患者及家属褥疮防护知识宣传,督促、协助患者翻身,保持床单元及局部皮肤清洁干燥。本组无一例褥疮发生。
3 体会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及提高手术技巧的基础上,加强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并发症,及早处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同时要加强病人心理护理,增强病人信心,使其配合医护人员治疗及护理,以预防及控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使患者术后顺利康复。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吴肇汗.外科学F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75.
[2]刘已华,盖芸.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颈髓损伤患者80例护理体会[J].河北医学,2003,8(3):270.
[3] 吴煜.腰椎术后脑脊液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0,3(5):545―546.
[4]胥少汀.骨科手术并发症预防与处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2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34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