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高校学生责任心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笔者自2006年担任高校政治辅导员以来已有五个年头,在五年里,接触到了85后、90后的学生们,在跟他们的朝夕相处中发现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科技不断创新,学生的责任心伴随着其年龄的成长在日渐减退。本文针对当前学生责任心缺失的现状,结合当今高校教育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高校学生;责任心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2-00-02
  
  自2006年担任高校政治辅导员以来已有五个年头,在五年里,接触到了“85后”、“90后”的学生们,在跟他们的朝夕相处中发现在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科技不断创新的当今社会,学生的责任心却随着其年龄的成长在日渐减退。
  一、探究原因,发人深省
  (一)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制约学生发展
  由于应试教育的思想根深蒂固,不少地方还是以升学率来评价一所高中,以教学成绩来评价一位老师,以学习成绩来评价一个学生等等,致使学校的领导、老师、学生在智育方面你追我赶,这样使智育的地位显得极其突出,而德、体、美则被放在了可有可无的地位上。
  这种教育模式一味只注重了智育,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意志,行为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内心世界的塑造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能力的培养,致使一部分学生成绩非常优秀,拔尖的学生做人上却很自私,只求自己成绩好,对班级及其他的事漠不关心,缺乏责任意识。伴随着他们的鱼跃龙门,这种意识也被带入了象牙塔内,并一点点在蚕食着学生们还略显稚嫩的心灵。
  (二)“温室效应”突显成效,阻碍学生发展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持续实行,全社会独生子女的数量不断增多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的摆在人们的面前。家长特别是祖辈的过分溺爱使相当一部分孩子从小娇生惯养,过着衣食无忧,饭来张口的生活,再加上社会上不良风气对学生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平时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不乐于助人,只求权利,不尽义务,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却不能以礼待人;对别人要求过高,对自己要求过低;只注重个人发展,奉献精神不足。在活动中,愿当主角,不愿当配角,不愿做重复性、输出性工作;总担心自己被埋没,被大材小用,把个人得失看的过重,学习积极性不高,厌学现象严重,混日子,混文凭对自己对家长不负责任。
  这些现象,虽然我们不希望看到,但在相当一部分学生身上确实存在,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这样的素质,怎能走进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又怎能肩负重担,谋求国家的发展?
  这确实是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高等院校作为学校教育的最后一站,也是学校教育产品的成品阶段,它所培养的人才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发展。一个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必须是既有较为全面的知识积累,又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既有社会参与能力,又有理想追求意识;既敢于进行科学探索,又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当然,培养这样的社会有用人才的工作是艰难的,但我们绝不能因为这样的人才难以塑造和培养就降低我们教育的理想与追求。要智育教育与德育教育并举,努力培育高等院校的人文精神,使高校在适应社会需求的同时始终保持引领时代发展的精神高地。
  二、大力强调对学生责任心的培养
  责任心是指一个对其所属群体的共同活动,行为规范以及他所承担的任务的主动负责的态度。责任心也是建立在教师对自己必须履行的职责之具体和深刻认识基础上,是教师对事业形成稳定的心态并在行动上的表现。
  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的目标要使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梁启超说:“人生于天地间各有责任,自放弃责任,则是自放弃其所以为人之具也。一家之人各放弃其责任,则家必落,一国之人各放弃其责任,则国必亡;全世界人之各放弃其责任,是世界必毁。”托尔斯泰说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式责任心。可见,责任心对一个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加强高校学生的责任心教育,是当前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对教育工作者来说已经市“责任重于泰山”。
  三、创新举措,着力学生责任心的培养
  (一)不搞形式主义,培养落到实处
  高校教育要有利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增强社会责任感。当前大多数学校只重视了智育成绩的提高,德育教育只重视了学生违纪问题,而对具体的培养目标没有落实到位,停留在表面上,这是很多高校应该落实的。
  (二)确定集体的奋斗目标,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集体活动是学生个体为实现与个人目标一致的共同目标而参加的共同活动,活动本身有着极强的目的性。因此,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既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目的,也是借以进行教育的手段。通过集体活动让学生由相识到相知、相容、相助,从而使他们的人格受到尊重,参与意识,主人翁精神大大加强,集体的目标代表了集体的方向,要让每个学生清楚地知道集体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的目标,只有明确了目标,个人才能在集体中产生动力,并为这些目标不断奋斗,最终为了集体的荣誉奉献自己的力量,通过确定目标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班集体的主人,认识到集体的重要性,明确自己在集体中存在的价值,认识到自己的责任。
  (三)形成教师高度的责任感,做好积极引导工作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这很好地概括了教师的职业定位,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精深的知识和较强的教学与科研能力,还要有较高的道德素养;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传授者,还必须是人文精神的培育者和引导者。
  高校教师对学生的一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同时,高校教师在对学生责任心教育过程中担当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大学期间学生开始形成比较稳定的价值观,并且在责任意识上有着较大发展。教师的教育活动旨在教育学生成为负责任的人,这里包括言教和身教两个方面。通过言教,使学生懂得什么样的行为是负责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不负责的,使学生对责任感的认识从知知不多到知知较多,从片面的了解到全面的理解,从而使学生能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是否负责,形成完整的责任认知。言教,主要通过系统的讲解,使学生提高责任认知,还可以通过报告、讨论、演讲、辩论等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加深理解。
  同时,教师不但要以言立教,而且更要以身立教,以自身高度的责任感去影响感染学生,成为学生效法的良好模范,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责任感的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因此,教师首先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学生的榜样,使责任感的内涵真正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并把它化为切实的行动,贯彻到日常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去,从而促进学生养成讲责任的习惯。
  (四)构建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优化责任环境
  所谓“近朱则赤,近墨者黑”。一个本来粗俗、慵懒、不负责任的人走进一个文明、勤奋、严谨、负责的群体,他的个人行为必然会收敛,他的心灵必然会被感化,他的人格将得以扶正。反之,其行为将变本加厉。譬如一个人喜欢随地吐痰,周围的人见而远之,或事不关己,冷漠待之,他当然不可能缄口不吐,甚至众人见而恶心众人吐。如果周围的人能群起而批评之,教育之,让他认识到随地吐痰的危害性,用众人的力量责令他清除痰迹,他从此将自我收敛,他从此也可能参与对乱涂乱扔的监督。因此,优化责任环境,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1、经常性利用校会和班会对学生进行负责任方面的教学,学校还应确定“责任从我做起,责任与我同行,责任牢记心中”的教育主题,通过设立科学合理且具有一定数量的标语牌、警示牌以及橱窗、板报、画廊的设计与布置,使校园内无处不充满育人的气息和氛围。
  2、通过岗位的设定,时间的安排,责任制的落实,让全员参与,实施全程、全面、全方位的细化管理。从宿舍到食堂,从教室到操场,从校内到校外,我们既明确了学生的行为规范要求,也细化了教职员工每个岗位的责任要求,每个时段的管理要求,努力做到事事有人过问,时时有人检查,及时教育和纠正学生行为中的不良现象,逐步让学校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3、组织学生参与管理,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相互监督意识,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和团委的作用,每天都根据所分配的不同岗位,安排一定数量的学生骨干进行深入细致的督察和评估,并把结果及时进行公布,让全校师生都引起关注,让所有班主任都引起重视。
  总之,人的责任心的培养都将是时代的需要,只有人的责任意识加强了,社会才会更加文明、进步。作为肩负人才培养的教师来说,这是我们的本职,责任不可推卸,学校更应该规范学校的管理重视学生责任心的培养,为社会培养负责任的人。
  
  参考文献:
  [1]叶澜.教育学原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7):293.
  [2]叶澜.教育学原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7):166.
  [3]中国教育学会主办.德育报[J].2009,(5)18:971.
  [4]叶澜.教育学原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7):147.
  [5]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合编.教育学基础[M].教育科学出版社:26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40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