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艺术类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艺术院校专业特色明显,学生较为另类,个体化差异较大,在毕业求职中也往往表现出不同于综合院校学生的鲜明特点。因此通过对艺术院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综合分析,可以为该领域内相关工作者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艺术院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在国家层面经济转型大背景下,如何做好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是关系国计民生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各高校面临的紧迫问题。在全国高校中,艺术类高校毕业工作有其不同于一般本科院校的鲜明特征。
  一、艺术类院校学生生源情况分析
  首先,艺术类院校学生生源不同于综合院校,虽然都要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入学,但该类学生除参加文化课考试外,还要准备术科考试。高中阶段往往要花费一半时间和精力在专业课程学习,因此其高考文化课成绩普遍低于综合院校学生。这也造成在毕业就业时,它们会避开综合院校学生扎堆领域,而选择与本专业学习高度相关领域工作。
  其次,由于全国艺术院校数量较少(如专门的美术高校中,全国范围内只有所谓“八大美院”),加之多位于经济发达、人口集中地区,造成生源往往以本省、本地区为主。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2018届毕业生中超过80%为本省生源,外省生源数量明显偏少,因此在就业地域选择上,毕业生会天然选择本地区。
  最后,艺术类院校学费根据专业不同,以1(1.5万元/年不等,再加上住宿费、生活费等开支,到本科毕业时总费用将达到10万元以上,该水准在全国高校中明显处于中上水平。因此毕业生在就业选择时,对薪酬待遇等诉求会明显提高,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就业选择。
  二、艺术类院校学生就业特征
  (一)就业意向分析
  笔者曾在2018年3月做过一次毕业生群体就业意向调查,结果显示有78%以上毕业生愿意选择直接就业,有12.8%的考虑考研或出国留学,9.2%的毕业生有意向自主创业。由此可见,绝大部分毕业生第一选择还是就业,考研或出国留学学生比例不高,反映出艺术类院校学生普遍缺乏继续学习深造的动力。另外在国家创新创业政策的鼓励和扶持下,自主创业也渐渐在毕业生中间流行起来,说明目前艺术类学科学生具有较强的市场开拓创新意识。但调查也发现,个别学生亦存在逃避就业压力,就业动力不足,面对就业时犹豫不前等问题。
  (二)就业地域与就业行业分析
  由于院校专业特点,毕业生在就业地区选择中会优先选择学校所在地区。以笔者学校为例,2018届毕业生就业区域仍以广州、深圳为主,部分选择佛山、珠海、东莞等附近“大湾区”都市圈地区,外省毕业生除个别回生源地就业外,大部分也留在珠三角地区(占比达95%)。另据调查,不少毕业生选择就业的公司,往往是其大三(或大四)时期的同城或邻近城市的实习公司,这一方面说明经济发达地区对毕业生就业有天然吸引力,另一方面也说明学校区位因素对毕业生择业有重要影响。
  从就业行业分布来看,笔者所带毕业生大多愿意选择到一线城市的大中型设计公司、装饰公司或工程建筑行业工作(选择设计公司占80·4%),这些行业与他们专业优势结合明显。另有部分学生考取教师等事业单位或公务员,或选择到建筑研究院等相对稳定的其他企事业单位就业,这些单位较之公司类薪酬普遍不高,但该种就业选择仍呈上升趋势,此外,选择出国留学特别是读研深造的比例较往年也有所增加。这些就业选择变化或与外部经济环境变化、部分企业招聘规模缩减,体制内就业较为稳定等因素有关。
  (三)毕业生创业情况分析
  在国家创业政策的鼓励和扶持下,自主创业等灵活就业方式也渐渐成为不少艺术院校毕业生的职业选项之一。笔者所在院系中有四支在校生团队参加校级“互联网+创业大赛”,一支队伍进驻学校创业孵化基地。在国家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政策春风下,亦有毕业生经营中小公司、创办高考画室培训机构、幼儿美育培训结构和室内设计工作室等,多种途径,灵活创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创业多,成功少”的情况亦不能忽视,以笔者接触的某2018届毕业生为例,其依靠专业特长在校期间就已开始创业(帮助社会企业做外包产品设计),但由于缺乏管理经验和团队协作能力,毕业后很快失败,不得不重新择业。因此不能盲目鼓励学生选择自主创业,有专业特长并不等于适合创业,关键需要对自身情况做综合分析判断。
  三、艺术院校毕业生存在的几点突出问题
  (一)就业与学业平衡问题
  不少毕业生在毕业季首先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如何毕业的问题,艺术院校学生在大学最后一年首先面临的压力往往不是如何就业,而是如何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创作),从而顺利毕业。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艺术院校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所需周期长、难度大,不仅要找创意灵感,更要面临后期方案的不断修改完善,因此花费时间较多。且毕业设计完成时间与就业找工作時间高度重合,不少学生往往会放弃找工作机会而专心完成毕设,等7月份离校后再次寻找工作,这时招聘机会已不多,造成再次就业时有一定难度。
  (二)毕业生就业主动性不高与“就业期待”过高问题
  部分热门专业的毕业生因自身优越感较强,在选择公司时举棋不定,反而容易错失就业良机。同时毕业生对薪酬待遇的期待值过高,大部分毕业生集中选择在一线大城市的热门企业就业,与实际就业环境还存在差距,导致“高不成低不就”现象。另外在当前社会背景下,用人单位更需求的是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而艺术类学生专业素质过硬,但文化课基础较弱,再加上本科教学期间学校整体艺术氛围浓厚,教学管理自由,一定程度上造成毕业生思想上较为自由散漫,缺乏人文素养和礼仪规范训练等,造成就业困难。
  (三)职业规划与就业心理问题
  由于专业性较强,大部分毕业生毕业后选择的就业领域往往与自身专业高度相关。但由于对工作环境和社会状况的不了解,不少毕业生在初次就业后面临离职率较高等问题,且多数毕业生以“不适合”、“不喜欢”等原因辞职。由于在本科阶段缺乏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训练与一定的社会实践经历,这些学生一旦就业,往往面临“水土不服”情况。部分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缺乏弹性,就业选择上有“非与专业相关岗位不去”等想法,从而限制了就业行业范围选择。另外,部分毕业生在毕业季很容易“毕业焦虑”,对于就业和毕业患得患失,对就业岗位环境迟迟无法融入,甚至因此患上抑郁症等疾病。以笔者接触学生为例,毕业季心理问题几乎全部与就业有关,因此对毕业生心理健康问题必须高度重视。   四、关于艺术类院校毕业生工作的若干思考
  毕业生工作是任何高校每年须面对的重要工作,不能有丝毫马虎。如何确保艺术院校毕业工作顺利开展并完成,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内容可供参考:
  (一)加强协同联动,构建完善的毕业生工作体系
  首先,在学校层面应积极推进专业实践课程开设,并将其作为毕业课程(学分)的重要内容,以此让学生引起足够重视。对生涯规划、就业创业等课程建设加大力度,运用多种授课形式,有效地将课程内容传导至每一位毕业生。二级院系应为毕业生就业全程指导,不断拓宽就业渠道,运用多种形式及时搜集和发布就业招聘信息,保证学生充分了解就业方面的各种信息。同时积极挖掘校企合作资源,引进相关对口企业,组织开展专场宣讲会,加大宣传力度,全面完善就业工作服务体系。
  (二)全程跟踪,加强对毕业生“精准指导”
  针对毕业季学生应当做好全程跟踪情况,充分利用学生干部等资源熟练掌握学生就业动态,在此基础上利用多种渠道发布准确及时的就业信息,同时针对每位毕业生的具体情况,提出针对性、个性化就业建议。此外应提前介入毕业相关工作,确保与用人单位进行长期稳定的就业联系,分类梳理好学生实习单位资料,跟踪调查实习生状态,普查了解是否有在实习单位就业的意向,做好个性化咨询辅导。探索“校企联合助力就业”方式,引导相关专业教师带领学生提前深入企业,将课程作业与企业项目相融合,把课堂教学内容实战化,从而为学生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三)对毕业生加强鼓励引导,更新完善就业理念
  就业的主体是广大毕业生,因此最重要内容还是加强对毕业生个体的鼓励引导。针对上述艺术院校学生特点分析,可以鼓励引导他们多方面准备,如掌握外语基础、考取教师资格证等,掌握多点实际技能,扩大就业视野,拓展就业渠道。“事业有成,理念先行”,毕业生只有首先对就业创业有清晰的认识,才能在就业实践环节从容不迫,就业工作也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徐婵.试论在设计艺术院校大学生中进行创业教育的构想[J].台州学院学报,2009(2).
  [2] 徐帅,徐宏.新形势下高校就業服务体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33).
  [3] 武蓓蓓.艺术类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J].大众文艺,2016(14).
  [4] 冯宣凯.对艺术院校就业情况的思考[J].高教研究,2017(2).
  [5] 李波,毛宇飞.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探析[J].中国林业教育,2017(5).
  [6] 李宁.艺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难题以及解决策略[J].艺术研究,2018(2).
  作者简介:宋晓涛(1987.04- ),男,河北石家人,硕士,广州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学校党政办干部,研究方向;高校党建,学生工作问题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46934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