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SEM期待值的杭州市社区机构养老模式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按照杭州市统计公报的相关数据,杭州市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然而由于养老模式相对滞后,养老需求难以满足。文章根据文献综述与模式比较,阐述了相关模式的利弊,总结了社区机构养老的可行性。其次,文章通过案例分析,文献总结以及实地访谈等方式总结出了相关理论框架。再次,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对杭州市居民关于社区机构养老期待的各个因子做了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总结了居民养老最为关心的一些问题。最后,文章在上述实证基础上,对社区机构养老模式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社区机构养老;结构方程模型(SEM);实验模拟
  一、杭州市人口养老现状
  根据前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杭州市老年人口数量从118.02万人增加至144.91万人,老年人口比例从17.1%增加至20.03%。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杭州市的人口结构经历了一个从年轻型转变为成年型,再转变为老年型的历史阶段。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杭州就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开始面对较大的养老压力。
  中国社会保险费用相比较之前也有所上升,中国的五险一金费率高达全球13位,养老形势依旧严峻。根据我们的调查,杭州市对自己养老前景感到不是很乐观。
  结合上述杭州市养老现状,本文的应用价值在于通过SEM建模统计、沙盘模拟等手段,探索出一套适合杭州发展的,且能在较低养老成本下的成就高质量养老的社区机构养老模式,旨在令杭州的老年人老有所依。
  二、规范分析:基于不同养老模式的对比
  根据杭州市的统计年鉴与统计公报,我们发现杭州市的养老模式仍以机构养老、家庭养老等模式为主,同时也有新浪、搜狐等媒体所报导的少数诸如社区居家养老等新模式。但上述模式都具有相当程度的缺陷:供不应求、安全隐患、存在监督问题、成本较高以及质量无保障等,因此并不能很好的满足杭州市居民的养老需求。与此同时,一种新的养老模式——社区机构养老在四川成都诞生,在沿海城市大连达到兴盛,而在杭州的养老结构中不足3%。为解决上述养老模式带来的问题,笔者认为在杭州推广社区机构养老模式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社区机构养老是在社区居家养老的基础上,将主体从居家转变为机构的模式,往往通过下述路径加以实现:由居民发起,由社区物业组织与经营,将得到的政府前三年的财政支持用于固定资产的购置,并将居民缴纳的较少的费用(一般为养老机构费用的1/3到1/5左右)用于正常运营,以日托制为主体,实现低盈利甚至无盈利的经营。大量老年居民能够白天在社区养老机构受托,在健康、餐饮、文化娱乐方面享受服务,晚上则回家与子女享受天伦之乐。当然这个概念强调有机结合(不包含腾讯、搜狐中那类单纯有着社区外壳的机构养老)。这从总体上解决了上述一些模式所不能解决的问题,根据近几年来在成都与大连等城市的实践,社区机构养老模式确实是一条可以解决当下困境的养老路径。
  三、理论框架:基于理论文献与实地访谈
  我们所强调的社区机构养老模式是强调社区资源与养老机构的有机结合,故而我们所探讨的理论框架本身含有以下假设:首先,社区机构养老的目标定位以本社区的老人为服务目标,并能协调各级地方政府的政策问题。其次,社区机构养老的模式为小区业主经营,公众(一般以居委会为代表)监督价格与质量。最后,社区机构养老充分利用社会公益资金,并考虑老人的多层次需求。
  我们主要借助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双因子理论进行分析,在经典理论范式的基础上建立框架,讨论各需求因素之间的影响与各类需求的强度排序。我们认为各类因素中,最为基础的是安全与健康需求,最为核心的是醫疗需求。同时,我们利用博弈论中期望效用函数U=u(x)-c(x),并且结合市场化带来的成本减少与价格下降确实增加了民众的实际福利的实际。我们得知价格是贯穿于其他各因素的基础因子。
  不过,在以上因素之外,在对宁波慈溪市的新园社区的考察中,还了解到该老年养老机构还存在融资有限的问题;老年人各类精神需求没有被充分满足,根据《社会心理学》中艾森伯格的亲社会理论,社交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这两类需求还有上升空间。
  根据以上文献,我们将老年人需求进行排序和建立联系框架图,需求排序:基础需求>互动需求>享受需求。需求联系框架图为:
  基础平台(价格作为成本因素对效用起负影响)包括:价格、实时看护、助餐、基础设施、周边环境。
  互动平台包括:需求调查、人员态度、交流氛围、社交设备、心理咨询。
  享受平台包括:娱乐平台、书报阅览、养生调理、老年健身、天伦之乐。
  四、计量分析: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期待值统计
  (一)结构方程模型的说明
  结构方程模型是探究理论、概念之间关系和结构的统计方法。结构方程模型整合了因子分析、路径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的思想和方法,包括测量模型与结构模型。测量模型求出观察指标与潜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构模型求出潜在变量与潜在变量之间的关系。上述3个方面因子及对应的16个观测变量,共同构成杭州居民对社区机构养老期待值指标体系的二级、三级指标,一级指标即是我们要研究的总体接受度。3方面因子为潜在变量,是无法直接测量的现象;18个观测变量为显变量,由调查直接获得。模型中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以下3个矩阵方程式:
  方程(1)是结构模型,它通过β和Γ系数矩阵以及误差向量ζ把潜在变量之间联系起来。方程(2)和(3)是测量模型,通过这两套线性方程连接观测变量与相应的潜在变量η和ξ。其中η为内生潜变量向量;ξ为外生潜变量向量;β为内生变量影响系数矩阵,反映内生变量之间的关系;Γ为外生变量影响系数矩阵,反映外生变量对内生变量的影响;ζ为随机误差项矩阵。x为外生指标矩阵;y为内生指标矩阵;Λx为外生指标与外生潜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外生指标在外生潜变量上的因子负荷矩阵;Λy内生指标与内生潜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内生指标在内生潜变量上的因子负荷矩阵。δ、ε为随机误差项矩阵。结构方程要估计的参数包括:外生潜变量与内生潜变量的结构方程系数;观测变量与潜变量的测量方程系数;反映剩余误差的大小的观测变量误差项估计;反映观测变量之间关联的误差项与误差项之间协方差的估计;外生潜在变量的方差。方程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法进行估计,拟合优度检验采用卡方值(自由度)、GFI、RMR、RMSEA、NFI、TLI、CFI等各个指标进行检验,以考量模型的拟合优度。   (二)结构方程模型的初步建立
  我们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这个经典的管理学理论,将养老平台分为三个平台:基础平台、互动平台、享受平台(三个平台所满足的需求层次向上递增)。其中,低层次的平台为高层次的平台提供基础支撑作用。同时我们以传统福利经济学的基数效用与博弈论的期望收益作为理论基础,认为一个人的实际期望收益为Eu=U(x1,x2……)-U(P),也就是说价格这个变量会与基础平台其他因子产生共变关系,影响总的期待值。因此,结构方程模型在建立过程中要考虑到价格与其他变量的残差共变问题。同时,按照《社会心理学》基础教材中艾森伯格的亲社会行为理论,在互动平台中,Q13、Q15、Q16、Q17存在共变关系。同时,我们根据实际经验可以得出,工作人员的素质与沟通能力与心理咨询的结果存在一个相关关系,因而我们也认为Q14与Q17存在共变关系。根据实际经验,我们将平台三中”与儿女的天伦之乐“这一因素会和平台二的老人的交流氛围与心理咨询问题产生共变关系。我们针对杭州八区(未纳入富阳,以保证文章前后逻辑的一致性)一共发放了317份问卷回收了300份,以此通过SEM進行计量分析。
  结合以上理论,我们利用AMOS21统计软件将得出下述的结构方程模型:
  经AMOS检验,我们发现我们的建模NFI、TLI、IFI都接近1,说明样本良好,卡方自由度之比达到1.989,说明模型接近理想状态。
  (三)逐步回归分析
  考虑到各因子间共线性等因素,我们采用逐步回归法来进行回归处理。从模型拟合过程中,我们得出终模型的R方为0.896,调整R方为0.794,拟合优度较好。DW值为2.158,说明相邻两点残差项相互独立。
  方差分析表中F=90.558,P=0.000,认为所拟合的回归方程具有统计意义。
  从F检验的显著性看,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子分别是心理咨询与交流引导,老年人良好交流氛围营造,助餐服务(当天三次营养健康餐),文娱享受平台的图书、报刊等阅览服务,互动交流平台的工作人员交流能力与态度等五项。其中,各项的方差膨胀因子(VIF)均小于5,可以认为个因子之间没有明显的多重共线性。
  从回归方程中,我们可以发现,所有的系数都为正,且系数值的差距并不是非常大,表明各影响因素与总体接受度都是正相关,且影响程度相差不是很大。其中被调查者对平台交流的心理咨询与交流引导的期待值对总体期待值的影响最大,系数为0.274。而对助餐服务(当天三次营养健康餐)的期待值对总体的影响最小。其他因素依次按影响程度从大到小排为:心理咨询与交流引导,文娱享受平台的图书、报刊等阅览服务,互动交流平台的工作人员交流能力与态度,老年人良好交流氛围营造,助餐服务(当天三次营养健康餐)。
  (四)沙盘模拟:基于ztree软件的实验分析从城乡规划的视角,结合《社会学导论》中的功能结构论,我们对社区养老机构的布局形式做了一个平面实验。第一阶段:
  ztree是一款能揭示部分人群的特定偏好的软件。为了得到一般性结果,我们要求实验对象分别以消费者、经营者、社区管理员的身份,对相关情境的偏好进行排序,以众数作为统计量,对社区的养老机构布局进行了多次沙盘模拟的尝试,最终描绘出如下排序和平面结构:
  安全与健康>助餐饮食>养生调理=基础健身=儿女天伦之乐>娱乐>交流=阅读
  上述结果与我们传统的社会学功能结构论的观点大致相当。人们总是优先考虑安全健康、餐饮、儿女等因素,因此食堂、保健所、医务室等场所必然要在居民楼与文娱场所的中间,起纽带作用。其次是文娱场所,由于设施较多,需要一定的占地面积,且户外活动往往需要条带状空间,因此不在最内侧。最后是书刊阅览室,占地要求不多,且需要安静的阅读氛围,因而处于最内部的封闭区域。
  (五)总结与建议
  本文阐述了当下杭州市的养老困境,同时对现存的各类模式做了规范分析,结合了杭州市统计公报的客观数据,阐述了社区机构养老模式在杭州推广的必要性。最后,我们提出了下述建议:
  首先,在SEM计量分析的实证下,笔者建议发挥社区机构养老模式的规模服务优势,在尽量低盈利的基础上降低价格,要全面完善、协同发展娱乐享受、互动交流、安全基础三个平台的建设。在模式打造过程中,不能仅着眼于基础设施的完善,而要关心老人的心理情绪,为其创造良好的交流氛围,定期观察,完善整体反馈功能。
  其次,在回归分析对结构方程的验证下,说明该模式需要在保证安全基础上应更加重视交流反馈、心理咨询服务,提高工作人员服务意识,营造良好的交流氛围,帮助老人满足”最后尊严“与”自我实现“的高层次需求。
  最后,我们根据ztree偏好实验与结构的沙盘模拟,根据实验的需求排序结果,社区机构养老的布局逻辑应该是基础平台放在中间,然后文娱设施、书刊阅览室逐层向内期待递减。
  参考文献
  [1]刘美霞.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联动的思考[J].聚焦.居家养老,2013.10.
  [2]陈伴.基于契约委托合作的社区养老机构经营模式研究[J].管理视窗,2012.2.
  [3]邓欣.论述居家养老与社区医疗机构关系的现状[J].管理科学,2015.2.
  [4]张小蕾.民营养老机构延伸社区服务困境调查[J].热点透视,2015.4.
  [5]王以新,冯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养老机制建设中的发展思路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15.5.
  [6]俞国良.社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⑴-2013(2).
  [7]黄晨喜.社会福利[M].上海:格致出版社,2009⑴.
  [8]孙立平,应星,吕新萍.社会学导论[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1)-2012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47359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