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及主要注意问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高中阶段的教学任务是非常繁重的,想要学生们在这种环境下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就一定要改变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将现代化的技术和理念应用到高中教学工作中,实现对教学模式的优化和完善。化学是高中阶段比较重要的一门学科,微课是当前教育工作中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将这种教学模式应用到化学课堂上,可以让学生们对化学知识有个深入的理解,在学习新知识方面也有着促进作用,有效降低了教師的教学负担,提升了整体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微课;高中化学;作用;问题
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主要应用的就是计算机信息技术,对于化学试验中一些反应,可以通过视频为同学们进行播放,使学生对反应过程中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还可以对操作方法和工业生产流程进行模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其可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化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们明确课堂上的重难点,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微课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许多问题,实现微课的合理应用才能将其作用发挥出来。
一、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优化化学实验,提高实验的可视性
化学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做反应试验的过程中,通常都在讲台上应用各种设备和仪器,将不同的反应物质放在大烧杯中,让学生们观察反应现象。但是学生们在观察的过程中,都存在着观察不仔细的情况,往往还没有进行观察,反应就已经结束了,这就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影响。而将微课应用到高中化学教学中,就可以使用投影仪将不同物质的反应情况向学生们进行展示,学生们在屏幕上可以清楚的看到反应过程,更加直观、具体的观察实验效果。
(二)模拟错误操作
化学教学中也存在着许多危险性的实验和错误的操作方式,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只是通过语言上的讲解让学生们自己进行理解,无法对具体的情况进行了解。比如将水放人浓硫酸中的不正确操作,这种实验是比较危险的,化学教师不会在课堂上进行操作。而微课教学就可以将这些错误的操作中视频进行播放,让学生们了解错误的操作方法,和进行错误操作所导致的结果,让学生们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吸引学生兴趣的同时加深学生的印象。
(三)模拟工业生产程序
在进行工业生产程序的步骤讲解时,教师们可以合理应用微课作用,根据课堂内容进行课件制作,再对比较分散的环节进行深入的讲解,实现工业生产程序的动态体现,对操作程序进行模拟,让学生们对工业上常用的生产步骤进行了解,对于比较重要的环节可以通过课件的反复播放来加深学生们的记忆。
(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化学教学课堂是比较枯燥的,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比较低,而利用微课进行教学会使用音频、视频、图片、动画等方式进行教学,可以将理论知识通过不同的方式直观的体现出来,让学生们更容易理解,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金属冶炼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收集一些实际工作中冶炼金属的一些图片和动画,让学生们可以感受到金属冶炼的主要过程中,激发学生们的兴趣,让学生们产生继续探究的欲望,这样就可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
(一)微课实施的针对性
微课对于危险性的实验、错误操作方法的讲解和实验反应速度较快的操作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要具有针对性,不能所学的化学知识教学都应用这种教学方法,很容易出现过犹不及的现象。而且学生们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学生们自己动手操作,在参与的过程中掌握化学知识,这是主要的学习途径,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以此为主。
(二)采用和制作水平高的微课课件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已经融入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其也为教师们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资源。但是许多教师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并没有将图片和资料进行处理,直接应用到化学课堂教学中,有些资料与课堂实际内容不相符,会对学生们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学生们不能对其进行正确的理解,影响了微课方法的应用效果。所以在实际应用微课进行化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们的学习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制作的微课课件也需要贴合课堂实际,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提高课件的制作水平。
(三)加强师生间的互动
许多化学教师在应用微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只是将微课中直观的特点体现出来,一味的让学生观看教学课件,却没有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想要改善这种情况,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就需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们在轻松的氛围内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探究,教师还要将自己的引导作用体现出来,帮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对学生进行鼓励。
把微课合理妥善地应用于高中化学的教学里,并把它和原来的一般的教学方法相互融合起来,让它们之间互相补充,就可以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效果,使课堂教学更活跃。
参考文献
[1]花国兵.简论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J].中学课程资源,2016(4):22-23.
[2]韦妮娜,杨荣榛,靳伟锋.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及问题探究[J].学苑教育,2017(23):79-7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47359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