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道德与权力共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道德与权力的和谐统一历来是政治建设及文化建设追求的理想状态,二者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冲突,但更多时候双方表现出来的是一种互相包容汲取的趋势;同时,良性道德体系与合理权力体制的构建为二者相互作用最终为权力道德的形成提供条件,整个共建过程体现功利主义的弱化与道义精神的强化。
  关键词:道德;权力;权力道德;为人民服务
  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的结论中提到:“有两种伟大的事物,我们越是经常、越是执著地思考它们,我们心中就越是充满永远新鲜、有增无已的赞叹和敬畏——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究其本质,道德作为一种行为规范的总和,它通过建立一定的善恶标准和行为准则来实现对个人的行为约束。对整个社会而言,它更多地依赖于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内心信仰的力量来调整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关系。另一方面,权力作为一种可支配力量,与道德在本质上存在诸多相同,又在其功能上与道德构建起不谋而合的相通。在时代发展趋势及人文道德建设热潮背景下,道德与权力二者的共建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道德建设依赖于权力的实现及运行
  将权力的实现及运行作为道德建设的必要载体就需要弄清何为权力?权力如何实现及运行?第一,“权力源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共生活秩序的需要。就其性质而言,权力是人类社会和团体组织有序运作的一种公共意志,一种指挥、决策和管理力量。”主流观点将其分为公权力和私权力,这种分类将权力贴上了“社会属性”和“政治属性”的标签。以一种新的人本主义的视角来看,权力可分为先天权力(如生存权、发展权等)和后天权力(如经济权力、政治权力等),这种分类以人的本身需求作为核心观点,与西方启蒙运动中“天赋人权”思想的出发点不谋而合,我们将提及的权力的实现及运行侧重于公权力对后天权力的保障,以此构建起权力内部的有机联系。第二,公权力和后天权力的实现及运行主要通过国家、政府的形式得以体现,国家及政府运用的强制的公权力保障个人后天权力的存在与独立,这种国家力量往往通过科学分工实现结构的合理,整个过程涉及组织、决策、指挥、协调、控制、实施等环节,而这些环节在国家及民族继往的发展中不断得到完善,最后,促进国家权力体系的完整,如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权体系建设之路,以及西方国家对“三权”的分配和制约,无一不体现公权力对整个社会方方面面的权力层面上的保障作用。
  此外,公共权力运作的最终目标是个人私人权力的独立和实现。“一个公正的社会没有理由(更不用说合理的理由)损害(更不用说牺牲)了任何为社会整体利益,甚至个人合法利益作出贡献的少数群体,即使是以社会、国家或者其他利益的名义。”当个人私权力在人与人的行为关系中得以运用时,道德的传播及接受过程才有其生存土壤。简言之,无论是何种权力,只有在国家公权力的领导和保障下才能得到充分运用,从而促进道德建设的纵深发展。而脱离了权力运行的道德建设,无疑于沙土上建高阁,最终难以逃脱崩塌的结局。
  二、权力运行离不开道德规范
  道德在权力中的规范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权力道德的形成,权力道德不仅是社会道德建设的主题,也是影响社会道德建设有效性的关键因素。这里的权力主要是指政治权力,即干部权力和领导权力。“善为官者树德,不善为吏者树怨”([汉]刘向《说苑 君道》),此处的权力道德即是“官德”。权力道德的核心则是在日常政治工作中,领导干部树立和实践为人民服务的核心理念。显而易见,公众权利的实现依赖于为人民服务,从而在公共权力运作与实现公众权利之间建立联系。其二,道德制度化。邓小平提出:“有必要运用共产主义道德来约束党员和先进分子的言行。”只有真正形成一种能有效約束权力的制度,才能从源头保证公权的纯洁性,避免权钱交易的出现。其三,道德他律走向道德自律,无论是制度还是规章规范,都从“他律”的层面上保证权力得到合理约束,但能从本质上保障权力运行过程不受物质利益的干扰和侵犯只有道德自律,这种自律包括权力道德的加强,它还包括领导干部个人行为的有意识规范,以及主体和内部行为概念的建立。
  三、功利主义向道义论的回归
  道德与权力共建的过程本质上是功利主义对道德主义的回归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特点是公有制和私有制在所有制中共存,市场经济在经济体制中运作。但是,在价值观上,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共同繁荣,这包括功利主义原则与道德原则之间的内在矛盾,也要求我们用为人民服务这一最高价值原则来统一两者。这一价值原则对公权与私权的关系的理解贴合国家运行发展规律,整个对这一价值原则的践行过程既包括了道德水平的提高,也包括了权力运行体制的建设,而这一最高价值原则也恰好体现了道德与权力的和谐统一,二者并非绝对对立,在践行为人民服务理念的过程中,公职人员的权力道德得以体现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提升其水平,树立起道德理念,规范自身的道德行为。
  总之,道德与权力的共建需要面对功利主义与道德主义之间的内在冲突,但其历史趋势是从功利主义到道德主义的回归过程,一个良性道德体系与合理权力体制的建构过程。
  参考文献
  [1]郑保华.康德文集[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7:313.
  [2]龙静云.论社会主义权力道德建设[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58-63.
  [3]万俊人.罗尔斯的政治哲学遗产(上)[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6-18.
  [4]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6):33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47388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