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形势下完善高校研究生奖助体系的路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收费体制的改革,进一步完善高校研究生奖助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成都大学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分析目前研究生奖助体系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完善研究生奖助体系的相关对策,为做好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研究生奖助体系 路径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9)07-0-02
  近几年,我国研究生奖助体系建设研究和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制约着研究生资助体系充分发挥作用,如何找出问题,剖析深层次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和途径,推动研究生奖助体系良性发展,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正是本文要探讨的主要内容。
  一、研究生奖助体系的现状
  2012年9月,财政部、教育部颁布了《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紧接着《四川省高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四川省高校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四川省高校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等也在四川省财政厅、教育厅陆续出台。我国从2014年起开始取消研究生教育公费制度,实行全面收费制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两方面,其中90%由中央财政承担,其余的10%则由地方财政承担;研究生国家助学金同样由中央和地方两方承担,其中中央财政承担80%,地方财政承担20%;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主要依靠高校和地方财政,60%由地方财政负责,剩下的40%则需要高校来承担。
  二、我校研究生奖助体系的现状
  我校在籍研究生共有396人,另有与国内外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200余人。在国家层面,我校研究生奖励及助学体系由三个方面构成: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硕士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硕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在学校层面:主要有研究生学校奖学金、研究生学校助学金、究生新生奖学金以及“三助一辅”(助研、助教、助管、兼职辅导员)。
  关于对我校硕士研究生的国家奖学金的评选名额以及评选依据按照当年国家财政部、教育部下发的名额和标准为基础。硕士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硕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的名额按照当年四川省财政厅划拨的经费和学校预算资助的经费为准。
  我校研究生学校獎学金名额为学校总人数的20%,按照每生每年4000元的标进行奖励,研究生学校助学金名额为100%,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6000元。
  研究生“三助一辅”的设岗人数占我校学生总人数的20%,向计划内招生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进行发放,硕士研究生在学校设置的助理教学(助教)、助理研究(助研)、助理管理(助管)等形式的岗位上工作,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相应的岗位报酬。
  对于家庭经济较为困难的硕士研究生新生,经学校进行核实后,每学年初可暂时缓交学费,先报到入学,学校帮助学生通过助学贷款等方式来补交学费。对于学生本人发生重大事故、重大疾病、严重意外伤害、或学生家庭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等突发情况,经学校对其情况进行认定后给与适当的临时困难补助。
  三、调研情况分析
  1.调研对象
  目前,我校研究生人数较少,研究生奖助体系也在不断的完善中,因此,我们认为对全校硕士研究生的奖助体系进行调查和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我校硕士研究生奖助体系,为研究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截止至2018年6月,成都大学共有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成大籍)共396人,其中毕业生70人,本次调研活动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向全校以公共发放了300份调查问卷,回收调查问卷180份,其中有167份判定为有效问卷,调查问卷的回收率达到了60%。除此之外还对一些硕士研究生进行了访谈。
  2.调研内容与调研分析
  2.1硕士研究生资助整体状况分析
  在本题的回答中,选择了解的人数一共81人,回答非常了解的同学有25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4.97%,有51人选择了解一点,另外还有有10人选择了不了解,这说明还有部分硕士研究生对于研究生奖励与助学制度的具体内容和相关要求没有了解。
  根据表2,有110人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了解学校奖助政策的,有87人通过班主任讲解,有83人通过学校网站了解,有13人通过其他方式了解。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通过本校官方宣传渠道了解硕士研究生奖励与资助相关政策的研究生有88.02%,说明我校研究生大多数同学还是了解研究生奖助学金政策的。
  根据表3,有24人对我校研究生奖助体系“非常满意”,有124人“基本满意”,有15人“不满意”,仅有4人“非常不满意”。综合问卷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感觉不满意的硕士研究生仅占硕士研究生总人数的11.38%,这些数据说明多数硕士研究生对本校研究生奖励与助学体系及其实施方案以及实施结果等各个环节持认可态度,但仍有少数硕士研究生对本校的研究生资助制度持不满意态度,这也说明了我校在研究生奖助体系实施的某些方面仍需改进和完善。
  2.2关于研究生资助政策激励作用的调查
  根据表4,有29人认为现行的资助政策对学生的激励作用非常大,有107人认为作用较大,占总人数的64.07%,有30人认为作用不大,只有1人认为没有起到激励作用。这些数据说明我校现行的研究生资助政策对硕士研究生自我发展有着明显的激励,达到了大部分硕士研究生预期的激励效果。
  根据表5,有76人认为我校的资助属于偏向于经济保障性资助,有31人认为偏重于学生发展,有60人认为属于两者类型都有。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不同的学生对于期望得到的资助要求也不同,而我校对学生的资助体系仍然是经济资助,对于学生的其他需求考虑的较少,需要不断完善资助体系。
  根据表6,“除了经济资助外,你最希望得到的资助是哪些方面”其中,“能力提及个人发展方面”有120人选择,“专业知识及技能方面”有108人选择,“实践锻炼方面”有103人选择,“学业方面”有75人选择,“心理方面”有45人选择,“其他”有8人选择。在167份有效问卷中,几乎所有的硕士研究生都认为,除了经济方面的资助外,自身能力的锻炼提升是研究生最渴望得到的资助。其次是专业方面的知识及技能、实践能力,再次是学业方面,但是需要引起注意的,还是有45人需要心理方面的资助。   2.3关于研究生“三助一辅”岗位的資助情况以及研究生学术科研情况
  在本题中,有57.49%的研究生没有参加过“三助一辅”,有43.71%的的同学参加过“三助一辅”工作 ,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得出我校研究生还没有认识到“三助一辅”工作的重要性,或者由于导师等其他因素,我校三助一辅工作的覆盖面还不够,根据我校实际的情况,我校每年公布的岗位数量大于研究生申请数量,也说明我校研究生奖助体系需要不断的完善。
  有100个同学获得过科研方面的补助,但是金额在500元之内,有24个同学获得过1500元的科研方面的补助,但是比例在14.37%,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我校研究生科研机会较少,获得的科研方面的补助较低,还继续提高比例。
  二、调研结论
  一是我校研究生奖助学金资金来源渠道不够多元化。
  二是我校研究生奖助学金偏重于经济保障性资助,有待转型。
  三是我校宣传、评估和监考机制有待完善。
  四是我校研究生“三助一辅”岗位培养功能较弱。
  五是在研究生心理帮扶方面有待加强
  三、调研建议
  1.完善研究生奖助学金资金来源渠道,加强资助宣传力度
  我校为市属高校,研究生奖助学金额主要来源于政府专项拨款、学校自筹两个部分,跟随导师进行助研工作的费用所占比例较低,一方面国家在增加投入的同时,也需要学校积极寻求社会和校有的支持和帮助。另外,高校在完善研究生发展性资助重视度的过程中,也需要增强硕士研究生奖励与助学政策的宣传力度,只有让硕士研究生全面了解资助政策,学生才能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利用资助政策是实现自我发展。
  2.制定科学合理的奖助标准和公开透明的评定程序
  针对不同学科的差异性,我们要实施差别资助,扶持基础学科发展,各学院也应该根据学院特色制定适合本学院的研究生评优评奖将细则。在奖学金评定标准方面,学校给出一个大的标准和重点指标,各学院根据学院差异制定细则。在评定程序方面,我们要做到公开透明、严格规范,我们必须设立公平的评定程序,才能使我们的资助落到真正有需求的硕士研究生身上。
  3.完善奖助学金的管理、监督和评估机制
  研究生资助类型从偏重于经济保障性资助向偏向于学生发展及其需求为主的发展性资助转变,这种转变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设立专职化的资助管理机构,专业化培养研究生资助团队,合理性制定科学的研究生奖助学金管理办法,以便我们在资助施行过程中按照我校的实际状况进行优化,确保奖助工作的灵便性,另外我们对奖助学金实施的监督也是必不可少的,使奖助工作接受全校师生的监督,做到公开透明。另外建立合理的评估机制也必不可少,根据评估,我们可以发现问题,根据意见和建议,不断修正资助政策实施过程中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的部分。
  参考文献
  [1]陈光奎.关于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实证研究——以安徽大学2008届硕士研究生为例[J].法制与社会,2010(5):222-223.
  [2]苌庆辉,闫广芬.扩招后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主体因素——对生源、生师比、师生关系的考察[J].现代大学教育,2010(5):49-52.
  [3]王斌.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6).
  [4]李欣阅.硕士研究生奖学金改革实施效果研究——以上海市四所试点高校为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5]韦联桂.高校管理沟通研究概述[J].山西科技,2012,(3):48—51.
  [6]王仰麟,生玉海.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与研究生奖助体系的构建一以北京大学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4):l4—15.
  [7]袁群华,植仲培.研究生教育全面收费形势下奖助学金体系建设研究--基于欧美研究生教育资助体系的经验和教训[J].文教资料,2014,(24):83-87.

  [8]雷晓锋,籍征,王文文.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改革背景下的奖助体系改革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6):27-30.

  [9]杨舒涵.爱尔兰研究生奖助政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
  [10]史耀媛,卢毅.研究生奖助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5,(3):54-58.
  [11]王馥君,杨东华.理工科优秀研究生奖学金评定体系构建[J].高教论坛,2013,(7):106-108
  作者简介:丁璐(1986—)女,讲师,成都大学学生处,主要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事务管理等。
  杨阳(1977—)女,助理研究员,成都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主要研究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事务管理等。
  程士涛(1985—)男,讲师,成都理工大学人事处,主要研究教育经济与管理、大学生事务管理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48456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