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如何完善我国高校的信息素养教育体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信息素养教育程度决定着大学生立足社会竞争力水平的高低。本文从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出发,论述了“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下信息素养教育的概念,剖析了当前高校信息素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完善我国高校的信息素养教育体系提出了几点思考和建议,以期不断推动我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体系的改革与发展,为社会输送更多创新型优秀人才。
  关键词:信息素养教育  高校  教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G2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9)02(b)-0205-02
  在“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高校信息素养教育不应该仅仅只是简单的指导大学生了解数据库资源,教会大学生使用相关的常用检索工具如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检索信息的方法和技能,更要注重对学生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能力和信息评价等相关知识的教育培养[1],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当前高校的信息素养教育体系不完善,使得大学生在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完善我国高校的信息素养教育体系,对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一带一路”背景下培养创新型人才,推动我国经济稳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  信息素养的概念
  信息素养是指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如何去获取信息,以及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简单的来说,就是信息素养由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四个要素共同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其中信息意识占先导地位,基础是信息知识,核心是信息能力,信息道德是最终保证。
  “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赋予了信息素养在新形势下更加宽泛的定义。新的信息素养是指人们在当今“互联网+”和大数据环境下,在海量信息资源中能够熟知信息资源,辨别和筛选出自身所需信息,学会并且能熟练掌握检索和创造性使用信息的技巧的能力[2]。
  2  我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现状
  2.1 信息素养教育重视程度不高,信息素养教育考核机制不完善
  在我国,高校与相关部门对信息素养教育缺乏定位与认识,重视度不高[3]。信息素养教育主要依托于高校图书馆,教学工作主要由图书馆内的馆员承担,没有专门设置文献检索课的教师编制,师资力量方面欠缺。图书馆馆员除了要参加教学工作,还要承担馆内的其它工作,工作繁杂,因而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信息素养教育的教学研究中去。同时,在教师的培训、进修、交流上,高校一般都偏向于一线教师,由于图书馆并不是正式的教学单位,因而,在图书馆中承担教学的老师参加培训、进修、交流的机会少之又少,所以在更新知识、了解前沿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上十分欠缺,教育效果不甚理想。对信息素养教育的不重视,使得信息素养教育的地位与专业课相距甚远,很容易让学生被动地进行信息素养教育,对信息素养课程也缺乏热情,只为了修学分,必然使得高校在建立考核机制方面无从下手,对信息素养教育的考核始终不能突破瓶颈。
  2.2 信息素养教育方法和内容缺乏创新性,教育资源整合度不高
  当代中国,信息素养教育从 20世纪80年代逐渐兴起,教育内容一是对新生介绍图书馆馆情和基本功能、宣讲图书馆内的借阅规章制度等;二是开设文献信息检索课,从课程设计上着重强调了对学生信息检索技能的培养。主要是对信息检索理论知识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经常使用的信息数据库的检索使用方法进行授课。高校的文献检索课程通常设置为16学时,其中2学时为上机操作信息数据库的检索使用方法。课程量大繁杂,理论课程枯燥,实践课程量少单一,实践性欠佳;三是举办一些集中授课、报告的专题讲座。从总体上来看,我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方法和内容都显得陈旧单一,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未能将信息素养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开放式信息素养教育网站少,教育上缺少创新性。同时,高校信息素养教育采取的“文献检索课”等教学模式缺少了与其他课程的紧密联系与沟通,通常各自独立和分布零散,整合程度低。
  2.3 大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较弱,学习主动性较差
  很多大学生遇到问题时,往往采取简单的用百度等搜索工具寻求所需要的信息,很少将电子图书馆中大量的电子信息资源作为自身获取信息途径的重要来源。大学生忽视图书馆和实验室资源对解决问题的重要作用,在搜索和获取自身所需信息方面显得能力不足,很容易催生出一些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用后即忘、东拼西凑等处理信息的不良习惯,获取信息的质量大多呈现出粗浅、浮泛的现象,不能很好地利用已有的有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问题的根源在于大学生信息意识的淡薄,造成獲取信息的能力弱,进而形成学习障碍。
  大学生群体在信息素养方面的这些不足,一方面在于学生本身。另一方面在于学校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模式存在问题。在大数据时代,面对海量复杂的信息,只有完善教育体系,着力提升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
  3  完善我国高校的信息素养教育体系
  完善我国高校的信息素养教育体系,离不开教育理念、方式、资源、技术等方面的创新,培养大学生主动应用信息的能力,为我国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3.1 转变信息素养教育观念,整合教育资源
  首先要转变高校对于信息素养教育的观念,要充分认识到信息素养教育在培育创新型人才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信息素养教育工作中要不断深挖大学生的信息需求,以其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高校应对信息素养教育的授课教师多给予深度培训的机会,使他们掌握最新的信息素养教学手段,从而调整更新自身的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充分调动老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与此同时,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信息资源中心,在当前的信息时代,要尽可能地加大对学校各类信息资源的挖掘和利用,丰富馆内文献和电子平台资源,做好共享服务工作,为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提供物质保障,满足其信息需求。   3.2 教育方式和内容多元化,搭建开放型教育平台
  高校在信息素养教育上除了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技能,更要注重对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能力和信息评价等相关知识的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高校要合理引导学生认识信息素养教育的意义,把握住不同受教育层次的学生获取信息方面存在的差异,并针对不同受教育层次的学生,开设不同内容的教育课程。例如对于本科生的信息素养教育要在信息意识、信息检索和筛选等方面进行强化,提升大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对于研究生而言,教学内容要侧重于对他们高级信息素养的培训,如教授他们科研工具的使用、文献管理软件的应用等内容,提高他们利用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博士生而言,信息素养教育应当涵盖如何跟踪学科前沿、知名刊物的投稿指南和课题研究的查新等相关内容。在课程规划和设计上,要将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课相融合,把握课程知识点,合理分配课程学时,保证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平衡,提高学生对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视程度,使信息素养教育与实践融会贯通。同时,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应积极探索信息素养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出信息技术的最大优势,将智慧图书馆、微信、QQ、微博等运用到读者信息素养教育过程中去,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搭建开放型教育平台[4],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网络课程,实现师生间的实时互动教育。
  3.3 完善信息素养教育评价指标和考核机制
  信息素养教育评价指标是评价信息素养教育是否有效开展的基础。因此,高校只有制定出完善的信息素养教育评价指标才能够全方位衡量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实现对教育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才能不断优化信息素养教育质量。教育评价指标的制定要多维度,除了将学生对检索方法的掌握程度纳入评价体系外,还要将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学生借阅数据情况等一并纳入评价指标,尽可能的保证能全面地反映出学生信息素养的综合水平。同时,信息素养教育考核上也要适应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内容上要注重对实践环节的考核。在考核中,既要对学生定期考核以掌握教学情况,又要对老师进行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的考核,以不断提高老师的专业能力。通过完善的教育评价指标和考核机制不断提高信息素养教育水平。
  3.4 做好信息素养教育营销服务
  在信息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泛,高校的信息素养教育要打破传统的教育服务模式,变被动教育为主动出击,主动推送教育,做好信息素养教育的营销服务。可以通过发放宣传教育手册,借助微信、微博、学校官网等平台及时发布最新资源信息和教育培训讲座的安排计划,利用大学生社团、协会和学过课程的学生进行二次宣传,使学生了解教育培训动态,加强与学生们的沟通,使他们参与到信息素养教育的活动中去[5]。同时还要积极反馈他们对信息素养教育的需求和意见,以不断优化服务,提升教育服务质量。
  4  结语
  信息素养教育是当代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内容,关乎当代大学生能否立足于纷繁复杂的信息社会。高校应积极探索并采取有效举措不断推动高校信息素养教育趋于完善,改变传统固有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并做好信息素养教育营销服务,帮助大学生提高信息资源利用能力和信息素养水平,为向社会源源不断的输送创新型优秀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高兆云.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探索与创新[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4(1):120-123,132.
  [2] 胡慧贤.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中的作用[J].图书馆,2006(4):78-80.
  [3] 曹晓英,韩海涛.基于数字图书馆的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6(2):83-86.
  [4] 邓佳,詹华清.MOOC环境下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研究[J].现代情报,2015(12):37-40,46.
  [5] 焦海霞,基于“互联网+”思维的信息素养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現代情报,2017(2):93-9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038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