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高校来华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基本内容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校来华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及其发展方向,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以人的本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研究的理论基础,以知、情、意、行为维度探索高校来华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内容,旨在为高校来华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理论研究基础。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来华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基本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人类阶级社会的全部历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而迈入新征程,应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切实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随着我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来华留学生人数不断增加,来华留学生工作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和外交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来华留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使得高校来华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问题和新内容。为此,探讨新时代高校来华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基本内容既是一个理论课题,更是一个时代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新时代高校来华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研究的理论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所揭示的是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历史过程中的基本矛盾运动,关注的正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关系和外在逻辑。新时代高校来华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普遍存在社会实践活动,其目标本质决定着高校来华留学生能否适应中国文化并自觉地参与到中国或是生源国的社会协作中去,决定着来华留学生的成才发展,以及与社会、国际间的协作关系。
首先,人的本质决定了高校来华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根本属性。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他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一方面,一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人为对象进行开展,社会关系成为开展一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即人的本质实现社会关系的构建。新时代高校来华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社会与个体共同发展的需要为依据,确立与人的本质实现相一致的目标。其次,马克思主义理论赋予了高校来华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产生具有划时代的现实价值,辩证的世界观、科学的视角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方向与内涵,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终极目标。因此,新时代高校来华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也要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构建,培养符合国家社会发展建设需要的时代人才。最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丰富了高校来华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价值维度。“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一种大智慧,“不仅对于中国构建对外关系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普遍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同时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所蕴含的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内涵于国际层面的价值目标和个人层面社会化发展的价值准则之中,更是高校来华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只有充分发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导向,才能建设人与人、人与社会、国与国相互尊重、共同发展,形成相互包容的共同体。
因此,新时代高校来华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必须以人的本质为出发点,秉持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深刻认知,坚定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要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终极目标,形成符合人才培养、社会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内容。
二、新时代高校来华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基本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内在规定的丰富性以及对教育对象素质发展的多方面教育的需求,决定了思想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也是全面的、广泛的、具体的。”如何高效、有序地开展高校来华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键在于确定适宜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知、情、意、行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它们的发展变化是高校来华留学生思想政治品德形成的起点和先导,以知、情、意、行为目标内容,更贴近来华留学生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度以及认知行为的阶段性转换。
(一)知——思想品德认识
“知”是认知,是情感和行动的基础。认知的教育也是思想的教育,中国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目标是学生能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树立实事求是、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观,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有机结合。来华留学生有着不同的政治信仰和道德信仰,所在生源国有着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同的国家发展制度,教育部在《外国留学生管理办法》明确指出:“对留学生要进行入学教育,介绍我国的有关法律和规章制度,帮助他们了解我国的教育制度,适应我国的生活习惯。”“在政治理论教学和思想政治工作中,要划清政治问题、学术问题和生活方式之间的界限。在政治问题上,要划清模糊认识、不同政治观点同污蔑和挑衅性言论之间的界限。对有模糊认识的,应耐心进行解释;对有不同政治观点的,应正面说明我们的观点,求同存异。”
所以来华留学生的思想教育是一种“多数国家、各种社会能普遍接受和遵守的社会道德行为准则的教育,”其思想品德认识的教育目标主要是通过国情教育、安全教育和文化教育等,让来华留学生了解我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以及随着全球化发展我国在革命、建设和发展进程中的基本情况;在留学期间做到学法、懂法以及守法;尊重我国人民的政治信仰、历史传统和风俗习惯。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纵向与横向相结合以及里外相结合的教育,将政治教育转化为政治了解,达到尊重政治、尊重文化的目标,使来华留学生更好地融入我国的社会大环境,主动地参与到校园学习生活之中。
(二)情——思想品德情感
“情”是情绪、情感,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生理唤醒等三种成分组成。在我国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党的工作的一部分,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共产主义信仰教育高校学生,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准则,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学习、诚信友善,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来华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集中留学生群體的矛盾焦点,把学生生活问题与思想问题相结合,关心留学生的困难之处,加大教育过程的情感投入,使他们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引导和帮助来华留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其在学习和生活上的情感和抱负转换为理想信念激发他们的积极情感,拥有对生活、生命的爱,对学问、事业的爱,有着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审美情趣。除此之外,还要培养他们对祖国和中国的爱,具有正确的国际发展观,认识到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各国人民应和平相处、友好发展、共享成果,消除狭隘的民族主义和文化优越感以及来华之处的不适应而产生的消极抵触心理,在实际行动中体现对“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社会理念的认同。 (三)意——思想品德意志
“意”指的是意志,行为主体遵循社会道德而产生的行动和行为上的决心,也是践行、实现“知”和“情”的重要保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内容中,“意”是指大学生对道德规范的认识以及其在内心情感反应,凭借道德意志的调节,促使其践行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而排斥背离道德规范的行为。大学生成长发展的路途中会有诸多的诱惑和艰难阻碍其正确的道德认识和情感转化为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高校来华留学生面临的不仅是首次独立生活的不适应、陌生环境下复杂的人际关系、行为作品的不被认可以及在百舸争流的社会中人才竞争压力、任务繁重的学业压力等,这些都很有可能阻拦甚至阻碍来华留学生成长成才以及回国后的深造发展。高校来华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就是锤炼他们的意志韧度,用意志品质来克服困难和诱惑,自觉地将道德意志的内容内化于心:能够自觉独立的面对学习的意义;能够明辨生活中的是与非,用果断性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能够控制和支配自己思想行为,用自制性克服旧观念的束缚、解放思想;能够始终如一地克服困难和障碍、完成完成既定目的。
(四)行——思想品德行为
“行”指的是行为,是有机体在各种内外部刺激影响下产生的活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内容中,“行”是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的外部表现,是在道德意识支配下采取的符合道德规范的行动,是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根本落脚点。高校大学生作为道德行为主体,应培养大学生情绪与情感的调控能力,将道德的有益行为逐渐转化成道德行为习惯,还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自身的道德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具备科学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面对高校来华留学生文化习俗、生活习惯以及个人素养的差异性,“行”的教育目标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来华留学生能够将面对陌生环境、生活压力等消极被动性的心理活动与自身成长成才的积极主动的目标联系起来,使其具有积极主动的性质,有较强的综合行为能力,如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等,特别是明辨是非的能力,识别和抵制腐朽思想和不正确观念的能力。二是在发扬美德的基础上,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使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能夠进一步弘扬。三是有正确的、健康的审美、辨美、创造美的观点和能力,对自身乃至外界各种事物发展变化进行研习与欣赏的过程转化为技能,在玩乐中不断提高认识、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能力,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办法。
在高校来华留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知、情、意、行作为目标内容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促进的。中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来华留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共性,也有鲜明的差异性,加强针对性,增强实效性,才能做实做好高校来华留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
[2] 钱广荣.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命运共同体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新发展的整体性视野[J].思想教育研究,2016(03):10-15.
[3] 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93.
[4] 李滔.中华留学教育史(1949年以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912.
[5] 金春花.加强来华留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思考和几点措施[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05:7-8.
基金项目:文章系2017年度重庆理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研究课题重点项目“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研究——以重庆理工大学留学生教育管理为例”的成果,项目负责人:邓刚。
作者简介:邓刚(1986.06- ),男,重庆南岸人,现任重庆理工大学,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与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周梨洪(1995.06- ),女,重庆合川人,重庆理工大学马克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和发展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49836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