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雨课堂”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着我国教育的信息化和现代化。雨课堂作为一款新的教学工具为教学带来了许多新的体验。笔者拟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和混合式学习理论,将雨课堂灵活地融合到初中英语教学中。
  关键词:雨课堂;初中英语;建构主义;混合式学习
  信息技术的演变使我国的教育事业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为了让我国教育事业适应新时代信息化的发展,教育部于2012年通过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教育信息化拉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要着力促进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
  尽管许多教师都开始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中去,但是这些尝试都只停留在课堂上,对课前、课后融入信息化的因素却很少,而“雨课堂”的出现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雨课堂是由清华大学研发的教学工具将课前、课中、课后贯穿起来,为教学增添了许多不同的体验。雨课堂还能及时地向教师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
  通过知网搜索关键词“雨课堂”并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该研究点在最近这三年备受关注。但是,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大学课堂与雨课堂的结合,涉及初中英语课堂与雨课堂结合的就很少。因此,笔者拟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和混合式学习理论,探讨如何将雨课堂灵活地融合到初中英语教学中。
  一、教学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是主动地去获取知识的,他们可以借助成人或同伴的帮助去达到意义的建构。
  (1)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对知识真正的理解只能由学习者基于自身的经验建构起来,否则只是死记硬背知识而已。
  因此,教师应该放弃“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他们根据已学的知识去构建新知。通过雨课堂,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教学素材,让他们在课后可以利用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2)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学生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刺激,学习意义的获得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获取的知识进行自主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每个学习者的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原有的知识经验也不一致,他们对外来信息的选择、加工和处理的方式都大相径庭。传统的大班教学很少关注到学生由于知识体系的差异导致编码方式的不同,因此很难真正落实因材施教。但是,雨课堂关注到这种情况。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随时翻看教学课件,对于有疑惑的地方可以按“不懂”,让教师进行解答和及时修改教学内容,从而缩小学生个体认知能力的差距。
  (3)建构主义的学生观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中的,他们可以基于以往经验,对未遇过的问题提出假设。因此,教师要尊重和重视学生的已有经验,引导他们从已有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引导他们丰富和调整自己的认识。
  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以讲授法、演示法为主。课堂的互动普遍集中在师班互动的环节,一般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前设计好问题,学生被动回答,致使人际互动形式单一。这种师班互动的形式是单向的,是由教师掌控互动内容和方向的,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学习的地位。雨课堂设置的“弹幕”、“不懂”按钮为师生的交流提供了大量的机会。教师能够实时地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了解他们基于自己原有经验的不同对新知有错误的认识,以便及时修改教学进度和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二)混合式学习理论
  何克抗(2005)是国内倡导混合式教学的第一人,他指出,“学习要结合传统学习方式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雨课堂所倡导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个性化学习与混合式学习倡导的理念高度一致。在雨课堂中,学生能根据兴趣选课自学,有利于在有限的时间里集中注意力。其次,雨课堂的移动性利于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符合混合式学习中学习者自定步调进行学习。[7]雨课堂的微型化、碎片化符合个体学习的风格,满足不同的学习需要。
  二、教学设计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和混合式学习理论,笔者拟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九年级上册Module 1 Unit 1 Wonders of the world为例结合雨课堂进行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课型是听说课,授课对象是九年级的学生。他们热情开朗、勤奋好学,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逐渐变得不敢在师生面前发言,课堂的参与度变低。除此之外,他们还肩负着中考的压力,导致他们过分着重书面得分而忽视了听说能力的重要性。因此,本课程的教學设计意图是结合雨课堂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和听说能力。这节课的教学将分为导入、听力前、听力中、听力后、总结和作业五个部分。
  (一)导入
  教师点击雨课堂中的开始授课,学生用微信扫码加入课堂。教师在课前已经给学生布置了一个课前任务:将暑假的旅游照片上传到雨课堂。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随机点名抽取数名同学来分享他们的照片和简单介绍旅游的景点。
  设计意图:通过雨课堂这个工具提前做好课前准备,使同学初步接触本节课的内容。将分享的图片推送到每位学生的微信端,可以避免以往前排学生看得清照片所以参与度高,后排学生看不清照片导致参与度低的情况。
  (二)听力前
  教师向学生们介绍他/她有一个做导游的好朋友,今天将由她带领大家环游世界。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导游带领大家环游世界这个情景,带领学生欣赏世界奇观的图片并获取信息。从学生们已知的“Zumiao(祖庙)、Canton Tower(广州塔)过渡到新单词“The Terracotta Army(兵马俑)和The Three Gorges Dam(三峡大坝);从学生们熟知的“London Eye(伦敦眼)”到陌生的“The Giant Causeway(巨人之路)和The Victoria Fall(维多利亚瀑布)”。为学生逐步扫清听力任务中新单词的障碍。   (三)听力中
  向学生推送听力任务,让学生在听力之前画出关键词和推测有可能的答案。听第一遍听力的时候只需要判断正误;听第二遍听力时要把错误的地方改过来。
  设计意图:逐步增加听力任务的难度,训练学生推断答案和画关键词的听力技巧。
  (四)听力后
  学生们跟读文章,注意句子的抑扬顿挫。找出关于描写世界奇观的信息点,通过小组合作制作一张思维导图,总结描写世界奇观需要涵盖什么要点。通过思维导图准备一个简单的报告:我最喜爱的世界奇观。随后,教师用雨课堂展示学生们做的思维导图并且抽取举手的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
  设计意图:加强小组合作,测试学生们掌握的情况,培养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五)总结和作业
  总结今天所学知识。用雨课堂推送同桌互评表,学生填写完后提交。用雨课堂推送课后作业:做一张题为“My favourite wonder”的海报。
  三、雨课堂的局限性
  (一)雨课堂需要保持网络的畅通
  雨课堂的电脑端和微信端都需要有畅通的网络来支持,因此需要学校提供免费的局域网。这样的话就限制了雨课堂的使用环境,不利于推广到贫困地区。
  (二)雨课堂对手机和微信的依赖
  雨课堂需要学生使用手机和微信,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很难保证每位学生都在通过手机认真听课,而不是分心玩手机上的其他程序。
  (三)雨课堂的弹幕功能不易掌控
  雨课堂添加了现时最流行的弹幕功能,方便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然而,一些自制能力差的学生可能会乱用弹幕功能,扰乱课堂秩序。
  四、结语
  雨课堂这款教学工具连贯了所有的教学步骤,操作简单且功能丰富,对提高学生学习热情、课堂参与度、追踪学生学习情况有重大的帮助。但是,雨课堂也不可避免地有依赖网络、手机、微信和弹幕功能不容易控制的局限性。因此,教師要辨证地看待雨课堂,充分发挥它在教学活动中的优势,尽量减少它的局限性带来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DB/OL]. http://www.moe.gov.cn/.
  [2] 黄庭培,郑秋梅,李世宝.教师和学生的课堂行为互动及优化策略[J].开放教育研究,2016,22(01):18-26.
  [3] 何玉芬.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J].新课程学习,2015(02):103.
  [4] 黄卫民.当代物理课程特点评介[J].南方教育论,1991(01):
  12-13.
  [5] 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报,2005(09):37-49.
  [6] 朱丹.基于“雨课堂”教学平台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7] 刘晶慧.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1(02):110.
  作者简介:陈晓君,女,学科(英语)教学在读研究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0758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