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雨课堂在分子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借助雨课堂进行分子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工作,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复杂的知识点,了解本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提高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进行授课过程相关数据的收集,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设计,进一步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 雨课堂;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微信
  中圖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9)08-0033-03
  Application of Rain Classroom in Molecular Biology Teaching//LIU Ying
  Abstract Teaching molecular biology course with the help of rain classroom can help students master complex knowledge points and understand the latest research progres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ir lear-
  ning enthusiasm and efficiency. Teachers can use rain classroom to collect the relevant data during the teaching process and grasp the students’ learning state, so as to adjust their teaching design and fur-ther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 rain classroom; molecular biology; teaching reform; WeChat
  1 前言
  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以教师的课堂讲授和学生的被动听讲为主,对于自制能力较差、学习热情不高的学生而言,容易出现注意力分散、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只有促进师生间的有效交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切实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作为清华大学开发的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将PPT、MOOC、手机微信融为一体,实现课堂师生实时沟通及课外教学资料推送等系列功能,因其简便性、易用性,受到教学机构的广泛欢迎[1]。本文以分子生物学课程为例,从课前预习、课堂交流及课后复习等方面讨论雨课堂的应用与实践,以期为广大生物学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2 课前预习
  重点与难点的预习 作为生物类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分子生物学为后续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也是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重要考点内容之一。但是分子生物学的课程内容以细胞内的动态化过程如DNA复制、转录及蛋白质翻译为主,理论复杂,知识点繁多,比较抽象难懂。国内许多高校还将分子生物学开设为双语教学课程,进一步加大了这门课程的学习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学生能够进行充分的课前预习,将有助于知识点的把握及学习效率的提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虽然可以通过布置作业、课堂提问等方式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却很难对全体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在翻转课堂实践中,教师可以提前将课程的重点、难点内容制作成课件、视频或音频,推送至网络教学平台,供学生自行下载学习。除此之外,QQ群或微信群的建立也有助于课堂学习资料的提交与分享[2]。
  相比而言,作为专业的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具有专业性强、操作简单、功能强大的优点,为线上学习群的建立与维护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学生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进入虚拟课堂,形成与现实课堂同步的虚拟教学单位,教师则可以在课前将教学资料上传至虚拟课堂中。在这个虚拟课堂中,不仅有教师上课用的课件,还有相关资料、习题、试卷及讨论区等,课堂与资料的存在均长期有效,不需要进行专业维护。学生可以随时登录虚拟课堂,进行学习资料的查看与预习,对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也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初步了解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学习能力,进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相关资料的推送 作为现今生物学领域的前沿和核心学科之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理论和方法层出不穷。在分子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引入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就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但是相关知识点的拓展往往涉及较为复杂的理论背景,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所以最好作为课堂讲授的补充内容,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课外学习使用。
  在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都拥有每天发布两条公告的权利。教师可以选择在正式课程开始的十分钟之内,发布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最新研究进展(如端粒酶与人类疾病的关系、MicroRNA的调控作用、基因编辑技术的最新进展等)以及科学研究的有趣案例(如表观遗传学与基因表达调控的关系、核糖体的分工、DNA分子计算机的应用等),这样一来,就可以很好地利用学生的碎片化时间培养学生的科学文献阅读能力。教师也可以将总结性的复习资料发布在雨课堂中,如复制、转录、翻译的比较,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模式等,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系统性复习。
  目前,雨课堂的功能只能显示出每条公告的阅读人数,无法显示具体的学生姓名。对于教师而言,虽然可以通过阅读人数来了解班级对于本门课程的整体学习兴趣,但是无法掌握具体学生的学习情况。如果能在雨课堂中掌握学生的具体课外阅读情况,将有助于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并可作为平时考核成绩的评定依据之一,计入最终考核成绩。
  3 课堂交流
  弹幕功能用于课堂讨论 现代课堂的教学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与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学习与深入理解的过程;教师成为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指导者,而学生则成为主动学习的实践者[3]。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思考,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但是许多学生由于缺乏参与课堂交流的习惯与勇气,无法主动陈述自己的观点,导致教师很难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课堂气氛也会比较沉闷。   利用先进的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于课堂交流的参与度。在雨课堂中开发学生喜闻乐见的弹幕功能,在进行课堂提问及课堂讨论过程中,其匿名特性使得部分内向的学生有了发表自己见解的新途径,有助于教师对于学生观点的及时了解。通过实时多元化的互动方式,學生获得平等参与课堂交流的途径,即使是较为乏味的弹幕,也可激发学生的极大热情,提振课堂的学习气氛。在“真核生物的转录调控”一节的讨论部分,学生就利用弹幕发表了大量个人观点,如“增强子对于某个基因的远程调控作用是如何实现的”“调控机制为什么这么复杂”“增强子与启动子的结构有什么不同”等,活跃了课堂气氛,加深了学生对于知识点的了解与掌握。
  习题功能用于随堂测试 对学生进行测试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传统的试卷测试需要教师进行命题、阅卷、评分及成绩统计工作,工作量较大。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评估平台如问卷星、Kahoot及Quizizz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然而其使用过程均要求将教师和学生集中于统一测试平台之上,操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费时费力,难以在课堂教学中广泛推广。
  习题功能是雨课堂中重点推出的用于教学效果检测的重要工具。教师在知识点讲述完毕之后,可以利用习题功能进行随堂测试,随时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在最新的3.0版本中,测试题的类型包括单选题、多选题、投票题及填空题,可以满足基础知识点的考查要求。教师也可以将系统内的习题测试结果综合记录为学生的平时成绩,作为课程考核结果的重要组成部分[4]。
  如RNA的转录过程是分子生物学课程的重点内容,知识点繁多,相关机制也较为复杂。在这一部分的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以设计30道相关的测试题,在课堂上要求学生随机抽取,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答题。这样一来,不同学生的题目差异性较大,很好地避免了抄袭情况的发生,其测试结果也具有较强的公正性与准确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测试的目的应以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及学习成就感为主,如果测试题中出现过偏过难的内容,则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下一阶段的学习效果。
  4 课后复习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学习模式从课堂扩展到课后,从校内扩展到校外,将阶段性学习转变为终身学习模式,而作业则是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及科研素质的重要手段。如华中农业大学在国家生物学理科基地班的微生物学课程教学中重视作业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采取“3道基础题+2道发散题+1道固定题+1份知识拓展”的“3211”塔式题目设计,帮助学生理解课堂知识,培养学以致用、独立思考的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5]。
  雨课堂中也开发了相关的作业功能。教师可以通过平台进行作业的布置,在题目设计方面,应在突出章节重点与难点的同时,兼顾课外知识的拓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评价体系方面,还应完善作业的批改评价及反馈机制,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但是由于作业的布置与完成均需要在安装有雨课堂的电脑上进行,对于学生的个人电脑拥有情况提出较高的要求,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作业这一功能的使用范围。
  5 结语
  2018年8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要求严格本科教育教学过程管理,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在现今的高等教育领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对一名优秀的教师而言,不仅课前要进行详细的准备工作,课堂互动的调度及学生学习状态的把握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在大数据背景下,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今,对于教学信息技术的掌握成为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如雨课堂进行教学,有助于教师对于过程性授课资料的收集,在归纳整理分析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新的教学模式也有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显著提升学习效率。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雨课堂的应用为教学过程提供了智能化、数据化的支持,并有望在未来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与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帅国.雨课堂: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教学工具[J].现代教育技术,2017(5):26-32.
  [2]房耀维,刘姝,吕明生,等.网络教学平台在研究生“高级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微生物学通报,2018,45(3):546-550.
  [3]戴亦军,何伟,袁生,等.“互联网+”背景下“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微生物学通报,2018,45(3):683-690.
  [4]李宁,王顺,张秀梅,等.“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初探[J].基础医学教育,2018,20(7):593-596.
  [5]陈雯莉,胡胜,聂海玲.“微生物学”课程作业设计及评价体系的改革实践[J].微生物学通报,2018,45(3):473-479.
  项目来源:烟台大学教学研究改革项目“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柳莹,烟台大学海洋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分子生物学(2640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360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