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大数据的崛起、深度学习的助推、语音识别的突破推动着人工智能革命从悄无声息到浪花翻腾。人们一边享用人工智能衍生产品带来的方便和满足,一边陷入忧思和迷茫,不断产生诘问:人工智能会不会取代人类?未来人与机器该如何共存?面对此次人工智能革命,我们要保持理性冷静的头脑,既要看到问题和困难,也要保持乐观的心态面对挑战,迎接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
  关键词:人工智能;人机博弈;人机和谐
  中图分类号:B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0)01-0036-02
  人工智能在2016年的人机大战中大放异彩,继而带来整个领域的革命。智能机器的胜利向世人宣示,人工智能已经接近甚至超越了人类的某些专项智能,这波风暴的来临将对人类产生巨大的影响。正如人工智能英国数字化和文化部部长马特·汉考克预言:“人工智能有望像19世纪的蒸汽机那样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那么人工智能达到了什么样的智慧程度?它有哪些新的特点?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吗?人工智能时代人应该怎样与机器相处?又应该如何与自己相处?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和回应。
  一、人机博弈:人工智能卷土重来
  人工智能由来已久。1956年夏季在美国常春藤联盟大学达特茅斯学院研讨会上,包括被后来誉为“人工智能之父”的麦卡锡等十余人汇聚一堂,共同讨论自动计算机及机器化等问题,并在会议期间确定了“人工智能”这一名称,确立了初步任务,出现了最早的一批研究者,人工智能就此诞生。至此已经历了60多年的艰难历程。在这段历程中,人工智能经历了酷暑与寒冬,最终赢来了春暖花开。最初,人工智能进展顺利,取得了一些突破,迎来了一次繁荣。尽管当时的编程比较初级,但研究人员还是打造了“奇努克”打败州冠军,夺得西洋跳棋世界冠军,之后各国开始纷纷建立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并给予大量的资金支持。人工智能诞生后的十多年,该领域的研究一直取得新进展,人们认为机器智能有可能赶超人类智能,甚至在1967年,图灵奖获得者明斯基预判:“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下,创造人工智能难题将会从根本上被解决”[1]。但20世纪70年代初问题和争议纷至沓来。人们发现人工智能不足以解决实际问题,研发的程序也都只是用来“表演”的“工具”。研究人员也发现机器智能通向人类智能还有一条天堑。因此,人工智能初遇寒冰,進入低潮。20世纪80年代初,像人类专家解决问题一样的专家系统出现,引领人工智能实现复兴。费根鲍姆和莱德伯格研发了世界第一个专家系统程序,各企业和科研机构纷纷效法,各国政府也增大投资,并助推了大量IT公司的兴起,人们认为机器专家会取代人类专家,人类专家在未来可能会失去工作。然而,随着个人计算机的快速发展,原来需要人工智能承担的任务个人计算机就可以解决,人们的关注点和政府投资都偏向了个人计算机产业,到了20世纪90年代人工智能发展低迷,进入第二次低潮。但是即使困难重重,人工智能仍然默默前进,蓄势待发,终于在2016年大放异彩,迎来了第三次大发展大复兴。
  AlphaGo是第三次人工智能革命的成果和代表,它的成功与前两次不同。AlphaGo以深度学习为基础,在大数据的支持下能够自行处理比赛中出现的各种复杂的情况,堪比人类智能。这也是此次人工智能能够卷土重来,并掀起浪潮,迅速渗透各行各业的原因。深思这次人工智能的强劲势头,不难看出它有许多新的特点。
  第一,深度学习闪亮登场。人工智能的核心及关键技术在于机器学习,而深度学习即深度神经网络是机器学习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可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并在实践中获得了成功。人的大脑有1 000亿个神经元,每一个神经元都堪比一台电脑,深度学习就是让机器模拟人脑,对复杂的问题和对象进行识别、分类,并做出自己的判断。深度学习技术让人工智能的学习能力不断增强、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
  第二,大数据崛起。人工智能时代,数据成为虚拟世界的基础。随着个人计算机、互联网、物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全球每天都会产生海量数据,数据的积累达到了新的高度,大数据应运而生。人工智能整合了基于开放性互联网的浩如烟海的大数据,经过机器的处理,对包括语音、图像、文本等信息进行标注,使得机器能够自觉自主地辨识不同的目标,提高了数据的价值。
  第三,应用范围广。AlphaGo的胜利引起了人工智能的新一波浪潮,并水银泻地般地迅速进入其他行业,引起了巨大反响。前两代人工智能大都停留在研究所和实验室阶段,基本没有进入市场,而这次人工智能浪潮则迅速产业化,并渗透各个领域。在语音识别及合成、图像识别、机器人助手、无人机、智能交通等领域受到了广泛欢迎,得到了大量应用,引起了社会的巨大反响。
  二、喜忧参半:人类面临严峻挑战
  人工智能试图让机器模拟人脑,延伸人的脑力进而放大人的智力。前两代人工智能由于技术局限等原因并没有成功地模拟人脑。而第三代人工智能从内部结构、运行机制和外部功能诸多方面来看,都已经符合“图灵测试”这个智能标准,智能程度已经接近甚至超越人类而临近“奇点”[2]。因此,在人工智能时代,人类在享受科技成果的同时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第一,职业结构重组,传统职业消失。在人类发展历史上,技术革命总会引起社会职业结构的变化,例如,前两次工业革命蒸汽动力、电力代替了人力和畜力,引起了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的迅速转移,产业结构发生重大转变,农民遭到大量淘汰,工人急剧增加。第三次工业革命之后,随着信息等高技术的发展,农业、工业领域需要有更有经验和智慧的从业者,而服务业更是如此。经验和智慧成为人类守护自己职业的最后一道防线,但是,在人工智能时代,机器智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人类更多的职业将被机器取代。例如,2016年里约夏季奥运会,中国的“今日头条”派出了“小明”机器写作系统,记者“小明”在奥运会期间发布了450篇新闻,而且从新闻的生成到发布只需要2秒,其文章下载量与人类记者发布的文章下载量不相上下。在医疗行业,手术机器人、精准医学、远程人工智能医生都已经进入应用阶段,未来随着技术的深入将会更加普及。因此,像记者、医生、教师等需要人类高度智慧的行业将受到人工智能的冲击,机器可能部分取代人类。在那些需要重复性工作的行业,情况更是如此。例如,在制造业领域,工人从事的工作主要是传送、装配、包装、搬运等,这些工作完全可以由机器人代替。因此,企业工人、服务员、快递员等在未来会大批量地被人工智能取代,传统职业将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人们需要寻找新的职业岗位,社会将形成新的职业结构。   第二,生活方式转变,智能社会形成。农业社会人们生活在封闭的村落,家家户户自给自足,无须与外界接触。工业社会人们在城市中生活,水、电、暖成为必需品。人工智能时代,智能将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智能引领着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最终人类会越来越依赖智能,从而整个社会变成一个智能社会。智能机器将变得更聪明,更照顾人的感受,人类将从适应机器走向依赖机器。例如,在家用机器人领域,小米公司在2016年8月推出米家扫地机器人,以价格优势和满意度较高的客户体验受到市场欢迎。在养老方面,2015年中国美的集团与日本安川电机建立了合资公司,研发助老助残机器人、康复理疗机器人、智能服务机器人等,智能机器人照料老人成为一种趋势。在教育领域,2015年腾讯陆续推出千元以下的教育学习机器人,通过语音交互等方式满足用户学习英语、国学、诗词等内容。因此,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革新和发展,未来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少不了智能机器的身影,从而智能将成为人类生活的必需品。
  第三,意识受到侵犯,忧思人类未来。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人所独有的,具有不依赖于物质的特质,而人工智能的出现给人类固有的观念带来冲击。智能机器也开始像人一样具有思维和意识,而且能够在大数据等技术的支持下与人类进行交流,并高效地处理复杂的问题,接近甚至超越了人类智能。康德、黑格尔等古典哲学家认为人具有主体性,人是独立的,人的意识也是独立的,不容侵犯。人工智能时代,人脑这个意识的器官的神秘面纱开始被慢慢揭开,“机器思维”开始直追人类思维,人的独立性受到挑战,意识的独立性受到威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的观念不断受到冲击和更新,同时陷入对未来的深深忧虑,人类不断反思和追问未来人工智能与人的关系到底会怎样?人机是否会实现“共生”?人的生命是有机的,人类漫长的演化过程是有规律可循的,而人工智能是无机的,未来会走向何方是难以预料的。但是随着智能技术研究的纵深突破,在未来,例如,人体的受损器官被智能器官取代,人体基因密码被破译,基因被重组,甚至智能芯片植入人脑或人的身体的某个部分,那时的人还是通常意义上的人吗?我们对于人工智能未来是否会达到这样的程度,无法给出判断,但是“人机互补、人机互动、人机结合、人机协同、人机一体化成为智能时代发展的趋势”[3]。面对这样的大势,人类应该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关切人类本身。
  三、人机和谐:人工智能的未来狀态
  技术是人类的发明创造物。人类自诞生以来,起初只靠自己的身体进行生存,没有外在技术的辅助,随着人类躯体的进化和外在环境的变化,人类学会了钻木取火、磨制石器,开始了创造技术的历史,同时开启了与技术打交道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人与技术不断地适应、融合。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打破了人类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农民为了谋取生存纷纷进城,开始学习新技术,与机器打交道,从最初的恐惧和不知所措慢慢走向了与机器和谐相处的状态。
  人工智能时代,人类面对威胁到自己主体性地位的智能机器产生了巨大的恐慌,担心人类由于过度依赖机器而沦落到被奴役的地步。那么未来人与智能机器之间会呈现怎样的状态?人机的关系会趋于和谐还是走向分裂?人是否会被机器所奴役?
  第一,人的主体地位没有被消解,反而更突出。技术产生以来,一直处于被指挥的地位,在人类的驱使下为人类服务。现代技术诞生以来,人类开始走上了配合机器才能实现需要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人类慢慢被技术控制,逐渐丧失了自我判断和思考的能力,成为技术的奴役,因此海德格尔把现代技术比喻为巨大的“座架”[4]。在人工智能时代,智能机器拥有了思维能力和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可以更好地适应人类和配合人类。例如,扫地机器人可以通过高度精密复杂的算法规划路径,保证清扫不留死角,在电池耗尽时可以自动回充,充分满足了人类的需求。虽然智能机器具备了人类的思维和判断能力,具有了一定的自主性,但是人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因为机器的智能化而动摇。人是有高级智慧的生物,在人工智能时代,人类的智慧更加凸显,不但不会被机器异化,反而更加自主。
  第二,人机关系走向和谐,趋于融洽。在非智能时代,人与机器的相处模式是人类指挥机器,机器配合人类,处于一种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在这对相互关系中,人类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操纵机器,而机器并不理解人类的意图和想法,因为那时的机器是非智能的机器,是没有思维和判断的机器。例如,人类想要开车上路,必须首先学习驾驶并取得驾照这本通行证,因为汽车是非智能的机器,它不能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去驾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道路交通情况。而人类在智能交通上的梦想就是实现无人驾驶,让智能汽车代替人类扮演司机的角色,而且这个司机能够听懂人的语言,理解人的意图,可以自主处理道路情况,规避道路风险,实现驾驶安全。人类再也不用去考驾照,只要享受智能汽车带来的舒适和安全即可。因此,人类设计智能机器,目的是让机器更好地理解人类意图进而更好地服务人类,而不是被动地适应人类。在这个过程中,人与机器的关系会越来越和谐、融洽。
  第三,人机边界模糊,人机趋于一体化。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速,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人造智能比如人造智能内脏、人造智能四肢、人造智能五官有望实现并应用于医学领域,替代人类的破损器官。甚至随着智能芯片功能的日益完善,芯片有可能会植入到人类大脑,帮助人类学习、思考。未来社会到处都充满智能的衍生产品,世界也将变得越来越智能。人与机器的关系会互相依赖到难以分离的地步,人的生活、工作无法离开智能机器,而智能机器在与人类的交流、适应中不断实现自我突破和创新。最终,人类与人工智能将趋于一体化,并在开放的环境中协同共进。
  人工智能在大数据、深度学习的基础上实现了智能领域的革命,人类进入了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进军人类最骄傲最神圣的领地——人脑,给人类带来巨大惊喜的同时也带来了忧惧。在20世纪中叶计算机时代刚拉开序幕的时候,诺伯特·维纳曾预言:“我们可以谦逊地在机器的帮助下过上好日子,也可以傲慢地死去。”[4]我们可以自主选择是否接纳这场人工智能革命,选择接受的人请保持乐观的心态迎接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
  参考文献:
  [1]陈宗周.AI传奇——人工智能通俗史[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20.
  [2]RayKurzwell.奇点临近[M].李庆诚,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234.
  [3]孙伟平.人工智能对“人”的挑战[N].光明日报,2018-01-29(15).
  [4]约翰·马尔科夫.与机器人共舞[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前言XVII.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0982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