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时代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审计署令第11号)的出台,对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论文通过分析内部审计职能定位的现状,找出制约现阶段内部审计职能作用发挥的主要障碍,提出改进和提升内部审计职能定位的措施。
  【Abstract】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ina,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Regulations of the Audit Office on Internal Audit Work" (Audit Office Order No.11) ha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internal audit work.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internal audit function positioning, finds out the main obstacles restricting the role of internal audit function at this stage, and puts forward measures to improve and enhance the internal audit function positioning.
  【关键词】内部审计;职能定位;障碍;措施
  【Keywords】internal audit; function positioning; obstacles;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9)11-0050-02
  1 内部审计职能的新定位
  《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明确了内部审计的职责范围,共12项职能。在当前的形势下,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能需要由传统的财务监督向为管理者提供服务并创造价值转变。
  1.1 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为监督、评价和建议
  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为监督、评价和建议,可以全面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去,又独立于企业经营、财务和人事等职能管理活动之外,对内部控制环境、控制活动等进行全过程有效监督,指导企业规避风险、转移风险和控制风险,确保企业健康发展,并对企业的运营和管理情况做出客观的评价,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提出建议,最终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效率。
  1.2 内部审计的核心职能是为企业管理服务
  把为企业管理服务定位为内部审计的核心职能,是内部审计部门的新定位、新要求。内部审计部门需要为企业管理者的决策和管理服务,服务形式也将由过去的被动式转变为主动式。内部审计部门提供服务的最终目的不是发现问题,而是通过提供建议解决问题,不断整改,从而使企业的管理不断优化,进而实现价值不断增值。
  2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的现状
  内部审计是改善经营、提高效益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大多数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对职能定位认识不清已经明显制约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
  2.1 内部审计职能的观念淡薄
  目前,很多管理者仍然没有充分认识到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思想观念依然停留在抓好财务就是抓好内部控制,就能防范管理风险,没有意识到内部审计的职能才是规避风险、转移风险和控制风险。
  2.2 内部审计职能的定位不准确
  一是审计人员自身对内部审计职能的定位不准确,目前企业审计人员多来自于财务,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需要。二是企业本身对内部审计职能的定位不准确,仍存在分工不明确、程序不规范的问题,不利于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与服务作用。
  2.3 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受到制约
  一方面,开展内部审计容易引发被审单位或部门的抵触和不满,内部审计工作想打开更广阔的局面比较困难,在监督管理方面往往不能发挥出令人满意的作用。另一方面,内部审计大多注重事后检查,忽略事前、事中的监督与防范,以及发现问题的整改跟踪,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不能及时全面。
  3 制约内部审计职能作用发挥的主要障碍
  3.1 对内部审计的重视不够
  一方面企业不够重视。一是有些企业没有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有些虽设立但名存实亡;有些企业将此职能归于财务或其他部门,导致了内部审计部门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审计职能。二是企业不能正确认识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忽略了内部审计可以控制风险、减少损失,在提高经济效益方面的发挥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人员不够重视。一是被审计单位或部门对内部审计提供的监督服务工作缺乏理解和正确的认知。二是內部审计人员对自身的工作缺乏坚定的态度,影响工作质量。
  3.2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强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保证人员公平、客观地开展内部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内部审计在预防经营风险、提升经济效益以及推动党风清廉创建等诸多方面的作用日渐显现[1]。但是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组织机构的一部分,内部审计部门在实际工作中也的确很难保持它的独立性。   3.3 内部审计的信息化程度不高
  一是审计人员大多为会计转岗而来,会计经验丰富,但信息化水平停留在财务软件的应用上,影响审计职能发挥。二是大部分单位主要是依靠内部审计人员个人经验开展审计工作,主观性较强,达不到审计专业软件在处理海量数据时的高效、客观。
  3.4 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在当前的形式下,要想发挥好审计职能,内审人员不仅要有运用信息技术分析数据的能力,还要有根据相关信息发现审计线索、风险点,进而找出问题并准确定性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与被审计单位建立相互信任的能力。审计人员既要有较为丰富的会计经验,又不能缺乏经济、法律、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和经历。
  3.5 内审结果的利用率不高
  一是出现审计报告披露的问题流于形式的现象,反映的都是表面的小问题,而不是管理上的深层次的大问题,提出的审计意见以建议性意见为主,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督促整改的职能发挥受到制约。二是大多数单位内部审计报告只向领导及相关人员报告,结果公开的范围都较小,制约了审计工作指导职能的发挥。
  4 改进和提升内部审计职能定位的措施
  内部审计部门应严格按照新出台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的要求,找准定位,加大内部审计的监督力度,提高审计效能。
  4.1 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结构和定位
  一是健全内部审计机构设置。要充分认识内部审计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健全机构设置,合理配备人员、保障经费等方法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完善内部审计制度。根据国务院审计署的有关规定、内审准则,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适的内部审计制度,使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保障内部审计避免管理层的制约、减少人情世故的牵绊,保障内部审计客观公正。
  4.2 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管理体制
  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重要特征。作为企业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内部审计必须具有相对独立性,才能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可以根据企业情况,在董事会下设一个内部审计委员会,由内部审计委员会进行直接管理内部审计部门,这种设置既能在保证其具有较高的独立性,又能有效地开展工作。
  4.3 强化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建设
  对于内部审计工作而言,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开展工作,将大幅提高审计的精准度和时效性。一是加强信息化建设。在硬件上要配备相应信息存储设备,在软件上建立数据分析系统,便于开展审计数据分析工作,及时发现风险点。二是加强审计方法信息化。有了软硬件的支撑,内审人员数据分析的手段、方式都将进一步增强,利用大数据分析法,审计的效率也得到提高,达到提升企业价值的最终目的。
  4.4 提高内部审计的人员素质
  一是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廉政纪律教育。加强内部审计人员政治理论学习,强化廉政纪律教育,强化责任意识。二是建立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准入制度。为适应内部审计业务范围的拓展、审计方式方法的更新及审计技术的创新,补充的内部审计人员应是综合知识和业务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三是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持续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促进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更新,为充分发挥审计职能提供有力保障。
  4.5 完善内部审计的结果运用
  一是建立健全审计问题整改机制。新出台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规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机制,明确被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整改第一责任人。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被审计单位应当及时整改,并将整改结果书面告知内部审计机构。”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内部审计部门应对审计发现问题实行“台账”管理,对整改情况实行“销号”管理,持续监督、跟进整改情况,对已经整改的问题进行后续审计,确保整改效果。二是加强内部审计结果公开。内部审计结果公开既可以扩大成果运用,又可以督促内审部门提高审计质量。三是完善内部审计信息共享。内部审计部门要加強与财务、纪检监察、人事劳资等部门的协调沟通,形成审计整改合力,使内部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成为上述部门延伸调查、处理处罚、人事变动等方面的依据。
  【参考文献】
  【1】鲍国明.新时代内审与高质量发展同行[J].中国内部审计,2018(0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1172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