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峨山县农业机械化促进农民增收的初步探索与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当前峨山县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科学、合理、客观评价农业机械化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的作用,是发挥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现阶段提高农业机械化应用水平仍然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综合产出率、实现峨山县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的关键点和有效途径。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农民增收关系
  一、峨山县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
  峨山县地处滇中腹地,2018年底有耕地面积214189亩,人口155828人,其中乡村人口96691人,城镇人口59137人,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07575千瓦;拥有拖拉机7421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62台、小型拖拉机7259台;农产品加工机械7846台;畜牧机械1152台。年内完成农业机械总作业面积78.31万亩,农副产品加工4.07万吨,农机设备固定资产原值达3.24亿元。有各类农机服务组织达21573个,农机总户数21564个,形成管理、培训、推广、监理、修理、供应等农机管理服务体系,拥有县级农机管理监督机构1个,乡镇农业技术农机工作站8个,农机专业合作社9个,农机经销点73个,修理点141个,农机从业人员总数达23480人。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农机体系和农机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农机化服务呈现多元化发展格局。农机作业涵盖了整个农业生产过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基本适应了农业生产的需要,逐步满足了现代农业对农机综合保障的需求。
  二、农业机械化与农民增收关系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技术的更新,传统农业逐渐向现代化农业实现过渡,在这一过程中生产工具也实现创新,农业机械将传统的手工器具代替,进而提升了劳动生产率。现代化先进的农业机械将传统人力操作工具替代,这也相应的改善了劳动条件,缓解了农户劳作承担的人力负担,从而全面提升劳动生产率,实现农民增收。农业机械化的实现,有利于实现农业增长形式多元化。在农业领域内,专业分工得到细化,充分发挥出了农机的替代意义,从原来的农业劳动力领域逐渐转移到种植业之外的领域,如此便实现了农业增长形式的变化;加工业机械化有利于提升农副产品附加值,进而实现农户增收。
  三、农业机械化发展是促进峨山县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1.农业机械化提高了农业生产率,促进农民增收。首先,农业机械化生产大幅度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多形式、多层次的非农业产业转移、增加农民收入创造了有利条件。峨山县2015-2018年农业机械化水平分别为48.20%、49.01%、49.60%、50.42%,耕地复种指数平均为188.97%,机耕面积平均达99.01%,机播面积平均达1.03%,机收面积平均达28.31%;其中烤烟地起垄、机械地膜覆盖、喷灌设施、植保机械、果蔬烘干设备、鲜萝卜机械推丝在农业生产中得以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节省了人工费用支出,节本增效效果明显。按2018年统计数据测算,全县21564个农机户,9个农机专业合作社,23480人农机作业人员,年内完成机耕作业面积23.19万亩,实现农机作业总收入2736.42万元,人均创收达1165.43元,较2015年比增加632.28万元,增幅达30.10%,由此可见,农业机械的推广与应用,对农村经济收入增量较大,农民增收明显。其次,农业机械发展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峨山县当前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村劳动力较1998年同比减少了2.6万人,更多的人工生产环节被农业机械所替代,特别是耕、种、收方面较为明显,转移出来的剩余农村劳动力更多地投向二、三产业,成为农村经济增长的主力军,也是峨山县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
  2.农业机械化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实现企业增效,带动农民增收。近年来,峨山县利用气候和土地资源优势,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推进土地流转机制,优先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先后兴起了一批以花卉、蔬菜、萝卜、温带水果、油橄榄、山地“三七”、中药材种植为代表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及加工基地。2018年底,峨山县的花卉种植面积1.12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4.07万亩,温带水果种植面积2.97万亩,油橄榄种植面积1.72万亩。花卉、蔬菜、温带水果、鲜萝卜初加工后大部分为外销农产品,产品远销昆明、广东及东部沿海等地区,成为峨山县农业发展的又一支柱产业,为实现农副产品的就地增值,提高农业产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高原特色的农业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机械化的支撑,由于油菜、蔬菜、花卉、萝卜种植生产周期短,复种指数高,机械化应用水平相对较高,如土地耕整、中耕管理、浇排灌设施、适用植保机械、半机械化收获、农产品初加工机械等在生产中应用广泛,既减少了生产过程中人工费用及成本支出,又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加了农业产出。
  3.农业机械化让广大农机手致富奔小康。由于国家农机化政策的正确导向,峨山县农机手或农机服务组织在经营使用农业机械中获得了明显的经济实惠,他们很快走上了致富的道路,成为峨山县有名的“农机老板”或农业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随着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农机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农机服务产业化进程加快,农机作业、农机化服务、维修三大市场蓬勃发展。2018年,全县9个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业服务总收入达667.25万元,比2015年的449.27万元增加了217.98万元,增幅48.52%。特别是农机专业合作社从无到有,服务领域不断拓宽,跨区作业区域涵盖省内种粮大县及周边省、自治区,最远到陕西、广西等地,2018年完成跨区作业面积2150亩,实现收割作业收入34.71万元,扣除成本和费用,实现净收入16.81万元,台均实现净收入2.10万元,人均纯收入1.17万元,大部分入社机手在近几年获得了丰厚的收入,建了新房,购置了家庭轿车,成为了当地勤劳致富的排头兵。
  4.农机购机补贴政策使农民受益,节约购机成本,促使农民增收。随着中央和地方政府加大农业机械的购机补贴力度,拓宽了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领域,提升了农业机械化水平。2009-2018年,峨山县共落实各类农机购机补贴资金2500万元,受益农户11287户,其中耕整类、设施农业类、收获类、农产品加工类等补助力度最大。农机购机补贴政策在引导峨山县农机装备结构调整、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上发挥了显著作用,峨山县农业机械化出现了数量、质量和效益同步增长的新局面,农机向大型、高效、节能、环保方面发展。
  四、结束语
  農业机械化的实现与农民增收之间关系非常密切,随着峨山县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了农业机械化在峨山县各乡镇的发展,而农机的推广普及,也会促进峨山县农业经济的发展,对峨山县各乡镇农户的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各级政府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保障;要加强对农机合作社的扶持;对农机科技推广体制进行不断的创新;以及重视对农机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最终才能够促进峨山县各乡镇农村农业机械化的进一步发展。只有积极实现农业机械化,才能够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增加农户收入,进而促进峨山县国民经济的增长,推动农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彭峰.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存在问题与对策[J].科技经济导刊,2016(22):99-100.
  [2]陈雪玲.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时代农机,2016,43(4):7-8.
  [3]潘晓峰.山东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7.
  [4]乔志业,陈晔.农业机械化与农民增收的关系分析[J].乡村科技,2017(3):29-3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1948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