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工匠精神视域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中国进入经济转型和创新驱动阶段转型发展的关键期,对高校的”双创型”人才培养有了新的要求。在工匠精神的视域下,高等院校肩负着培养“双创型”人才的重任。高校要把资源与时代潮流的变化结合起来,在培养创新型、创业型人才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中发挥工匠精神的成分。高等院校职业教育重在鼓励学生不断追求创新,提升创业能力。文章以作者所在单位的大学生双创教育成果为例,提出学生、高校和社会三位一体协同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教育内容,同时也与当前我国大力提倡的创新型国家建设密切相关。自党的十九大以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思想要求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对发挥“双创”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高等院校肩负着培养双创型社会人才的重担,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迫切需要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双创型人才,在人才培养的同时与工匠精神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为我国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的原本含义,是指的工匠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对产品追求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一种职业态度和职业理念,它提现了一个国家的制造业水平的最高境界,是社会文明的一种重要体现。工匠精神的内涵可总结如下几点:一是精益求精,即追求卓越、追求美好的最高境界,即使只是为了一点微小的改进或提升,也愿意花费大量的工夫和时间来进行反复雕琢打磨;二是严谨态度,对自己所负责生产的产品始终保持着极高的要求和一丝不苟的态度,按照严格的工艺标准和检测标准来要求和对待,不达到标准绝不交货,严厉拒绝投机取巧或偷工减料的行为;三是耐心专注,利用极高的耐心来一点点追求产品的完美,专注于提高产品质量,不断对设计、材料及生产等环节进行改进,在追求更高质量的道路上永不停歇;四是专业敬业,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爱岗敬业,以成为业内最优为目标。
  二、工匠精神视域下理工类高等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在世界上都处于领先地位,我国和发达国家在诸多方面的差距已越来越小。这与我国对发达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学习和借鉴是分不开的。但我国要进一步赶超发达国家,则需要更多地依靠我们自己的自主创新。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鼓励更多创新创业的社会行为。因此在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自主创新大背景下,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性、实践性是我国现代高等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也是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实际需要。
  三、工匠精神视域下理工类高等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现途径
  (一)建立完善的保障体系,搭建创新人才培养的经费平台
  理工类高等院校应积极成立“双创”领导小组,颁布大学生双创项目立项实施办法,制定相关的大学生科技创新管理办法与参赛细则,同时要完善创新创业的项目经费保障。理工类院校应该实行引进来,走出去的模式,以学生就业单位为导向,充分利用好企业的资金来源,拉动企业对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立项项目的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完善的资金使用流程细则,为大学生双创项目提供充足的活动经费,促进大学生双创项目的稳步发展。理工类高等院校还应该组织相关的创新创业指导教师积极申请校级、市级、省级以及团中央的一些资助项目,在获得资助的同时,也为活動的开展提供了资助背景支持,进一步确保了双创项目的健康发展。
  (二)增强大学生实训经验,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创新创业教育重在实践。2016年10月,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在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中强调:重视实践环节,拓宽大学生参与实验实践的渠道,特别是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搭建平台,增加投资,优化服务,使他们在实践中接受教育和人才[3]。理工科院校“双创型”人才的培养是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国高等院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历史较短。创新创业人才的理念模式还处于摸索阶段。近十余年来,“互联网+”,“创青春”等全国大学生双创活动正在全国范围内火热的开展。理工类高等院校应该根据大学生专业异向,积极组织搭建相关专业的双创实践平台。化工类专业的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竟赛,全国制药工程设计大赛,省科技创新大赛,全国移动互联网+大赛等;机械与自动化类专业的全国机器人设计大赛,AI智能制造设计大赛以及面向各个专业的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高等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应积极指导相关专业的学生参加各类双创活动。依托学校、地域特色,打造出适合本专业发展的特色双创项目,搭建出有特色的实践平台。
  (三)依托学科特色,打造创新创业硬件平台
  理工类高等院校的学科特色鲜明。以作者所在单位,化工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为例,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基础设施是极其重要的。其设施包括: 一是各种专业实验室,仿真模拟实验室,创新创业实验室和实训中心等实验教学平台; 二是高校科技园,创新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双创空间,创客空间等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三是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创业示范基地等。以作者所在单位为例,为丰富学生的实践、实训提供了专业的科研实验室,积极打造学生第二课堂。比如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依托山东省生态化工协同创新中心、化学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工过程与装备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化工分离过程工程实训基地、化学反应过程工程实训基地等教学实践平台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同时,还创建了生态化工创客空间,为学生的实践提供了场所。化工学院还与相关企业合作,建成了北京欧倍尔软件技术开发有限公司——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和青岛泰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校外实习实践基地。
  (四)强化制度供给与文化支撑,建立健全创新创业体系   “如果没有工匠精神文化氛围,工匠精神很可能成为一个时尚的口号。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来塑造工匠精神,创造出符合惯例、自律等规律的氛围,塑造学生的工匠精神。因此,高校应结合“创新与创业”教育的需要,以工匠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制高点,贯穿于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素质教育的全过程。积极构建以工匠文化、企业文化为核心的高等院校校园文化体系,搭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平台,强化制度供给与文化支撑,为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提供重要途径。以作者所在单位为例,为强化制度供给与文化支撑,学院开展了“卓越工程师计划”系列培训,“忆青春·扬未来”校友论坛、“沐风”论坛、飞跃论坛等培训与讲座,将企业、科研院所优秀的校友邀请到校,为学生传经送典。积极开展“先进企业文化,熟练进入校园工艺”和“校友创业成功举报会”的主题活动,邀请企业共同组织技术创新竞赛,大学生“金点子”竞赛等校园文化活动。整合工艺和企业文化。在各种主题活动和社团活动的建设中,培养学生的优秀专业精神。化工学院针对大学四个不同年级的特点,构建了立体式创新创业体系,形成了“大一抓基础、大二抓动手、大三传帮带、大四结硕果”的模式。
  在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自主创新的大背景下,理工类高等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不仅是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而且影响着我国先进科技创新能力与新型人才的培养。理工类高等院校应以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通過强化制度供给与文化支撑、构建创新创业体系、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撑多个角度来联合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双创型的人才要在整个过程中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才能使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上升到一个新高度,才能把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石颖.工匠精神视域下艺术类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路径[J].中国农村教育,2019(20):47-48.
  [2] 朱玮.工匠精神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分析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02):36-38.
  [3] 张旭刚.高职“双创人才”培养与“工匠精神”培育的关联耦合探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7,38(13):28-33.
  [4] 秦洪庆,李国选.以科技创新活动为载体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知识经济,2018(02):148-14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2084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