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医疗卫生系统存在的缺陷及应对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全球多国面临的挑战,对一个国家与社会的进步具有深远的影响。我国人口基数大,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而我国现有医疗卫生条件无法满足老年人庞大的需求。文章分析了国内医疗卫生系统的缺陷,提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老年人;老年医学;医学人才
  随着科技的发展及医疗水平的提高,全球平均人口寿命呈增长趋势,随之而来是老年人口数目快速增加。据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超过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数超过7%,即意味着此国家或地区处于老龄化社会。目前,日本是全球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达到27%,而意大利和德国分别以23%及21%位居第二和第三名。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老年人口数目以每年3%的增长速度不断上升,根据2015年国家统计局所发布的数据,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总数约有2.2亿人,占我国总人口数目的16.1%,占全球各国老年人口总数的24.3%。有学者预计,我国老年人口数目将在2030年占全球老年人口总数的1/4。[1] 我国人口基数大,老年人口多且增长速度快,
  老年人日趋严峻的养老及看病问题暴露出目前普遍地存在医疗卫生系统缺乏调整、缺乏改进的现象。绝大多数的学者与机构已经逐渐重视建立针对老年人群的医疗机构以及培养老年医学方面的医学人才,但医疗卫生系统的现状仍与日益增长的老年人口的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一、我国老龄化社会现状与医疗卫生系统的不足
  (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特征与矛盾
  目前我国面临的难题之一是人口老龄化社会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其主要特征有:①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现状是“未富先老”,我国在经济欠发达的时间提前步入老龄化社会,与其他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相比,我国人均GDP低、老年人生活收入少,与发达国家老龄化社会的基本条件差距较大;②老龄化发展迅猛(每年增长率>3%),我国人口基数大,老年人口规模大,但总体的人口增长速度较慢,因此老年人口的比例逐年上升;③高龄老龄化(增长最快的年龄组>5%),生活条件的改善及医疗技术的提升,使得高龄老年人数目得以增长,这无形中增加了医疗的难度;④迅速增长的“空巢化”(目前为40%),由于上个世纪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近年来独生子女增多,“空巢老人”成为普遍社会现象,导致老年人缺乏陪伴与照顾,许多问题如突发的身体疾病、欠佳的心理状态等不能得到及时的发现与救治。
  (二)高患病率的老年群体需求无法满足
  随着年龄的增长,受到自身生理和病理机制的作用,老年人全身系统和器官都将逐渐衰退,由此导致其免疫力下降,患病率升高,这使得老年人群的门诊率及住院率处于所有年龄段人群的首位。考虑到我国人口数量庞大,当老龄化社会一旦进展到一定阶段,现有的医疗资源与老年患者的需求二者之间的比例定会失衡。彼时很大概率上会出现医疗资源缺乏,如医院床位不足、部分患者无法得到有效的治疗、医务人员与护理人员周转困难等。不仅如此,不同老年患者因受自身疾病的影响,其生活自理能力会有不同程度的损坏,严重者可能完全无法离床需要他人全天的照顾。由于我国“421”结构家庭逐渐占主流地位,一个家庭中的老年人数量最多,这种家庭结构使得承担家庭重任的独生子女远不能满足对患病父母长期贴身照顾的要求。
  (三) 医疗技术进步导致医疗费用增加
  作为世界上最大、人口数目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我国通过实行医疗保障制度来帮助患者解决就医费用问题。但目前我国普遍存在着在医院看病开销过大的现象,这是由于21世纪科技的发展、外国先进设备的引入、医疗技术的进步等因素促使医疗费用的增加。发达的医疗技术虽然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患者,但也无形中使得患者家庭经济负担加重,这种问题在老年患者群体中更加突出:因为老年人常存在“一体多病”特征使得治疗过程繁琐、治疗周期长、治疗效果差,所以导致治疗开销进一步的增长。
  (四)老年患者临终生存质量差与缓和医疗的缺乏
  老年患者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面临着全身多个器官功能的丧失,多个疾病于一身的共同影响,因而救治难度大,治疗结果不佳。尽管可以通过21世纪发达的医疗技术与多功能的生命支持系统延长终末期老年患者的生命,但这些救治方式严重忽视了临终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及其家庭的经济承担能力。无生存质量保证的一味的延长生命,对老年患者而言仅是徒增终末期的痛苦,并增加了治疗的开销。缓和医疗是指在对治愈性治疗已无获益的终末期患者所进行的整体积极性的诊治,目的是提高终末期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过度医疗。缓和医疗是过去的十几年中在美国发展最迅速的专业领域之一,如何让老年患者在生命末期得到合理的诊疗,而不是过度医疗,有尊严的离世,是缓和医疗所解决的问题。但目前我国几乎没有医学院设置与缓和医疗相关的课程,社会各界也缺乏对缓和医疗的认识。
  二、新医疗模式与老年医学人才的优势
  (一)改善我国老年医学人才缺乏的困境
  对同时具备临床医学知识和老年医学知识的高素质人才进行综合地评估、选拔与培养,才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老年医学人才匮乏的现状。在提高我国老年医学专业人才的数目的基础上,更要关注将其进行合理的分配与安排,满足多个省市不同等级的医疗机构的人才需求。不仅如此,在每个医疗机构内,组建一个同时包括治疗、护理、营养管理、心理咨询等多个专业人才的团队,不仅可以提高老年患者的治愈率与康复率,也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住院的老年患者发生诊治效果不佳、生存质量较差与术后康复慢等问题,从而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医患纠纷。
  (二)构建医养结合的社区医疗服务体系
  完善的社区医疗服务体系的构建,在一方面可以满足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群的看病需求,为其提供及时的援助,也可以对社区内的老年人群进行定期的家庭护理、随访和随诊。另一方面,基层社区医疗机构也可以开展针对老年人群的健康知识普及教育,可以定期举办社区内的强身健体活动以提高其对疾病的预防能力。不仅如此,社区医疗服务机构也有利于开展对“空巢老人”的帮扶措施,如:招募志愿者陪伴老人说话、帮助老人的解决一些日常生活需求,以慰藉“空巢老人”的内心。   (三)顺应医学人文观念对身心全面关注
  老年人群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受到重视,部分长期受病痛折磨的老年患者,或缺少亲人关爱的患者,会或多或少的出现心理状态不佳的情况。因此,在医生对老年患者的身体疾病进行治疗时,也应保证满足老年人心理和精神层面的需求。维护和尊重老年患者的生命,提高其独立生活的能力和生活的质量,对其定时的进行心理状态的评估,有利于避免老年患者发生心理层面的疾病,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他们身体的康复。
  三、科学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途径
  (一)加大医疗资金投入,调整医疗资源分配
  一方面,由于过快的步入老龄化社会,政府应合理的调整资源分配,加大对卫生系统的投入,加大国内科研项目的投入,尽可能地降低医疗成本,从而减轻患者的个人经济压力,使得患者看病需求得到解决。不仅如此,应强化政府责任,通过建立有效的法律法规来保证老年人的基本医疗保障收入,也可以通过政府问责机制,来规范我国医疗卫生体系,完善老年人的医疗保障制度[5]。另一方面,由于大多数老年人群都处于一种居家养老模式,政府应大力推进医养结合模式,完善基层的医疗服务机构,合理利用现有的资源进行改造,避免基层医疗资源的闲置与浪费现象。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应履行自身责任与义务,为急需帮助或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提供及时且有效的救治,也应提供定期挨家挨户地进行随访与随诊,保障社区内老年人可以得到定期的检查与帮助。
  (二)完善老年医学学科教育,培养专业人才
  有关政府教育机构应将老年医学专业纳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令有资质和能力的医学院校开设老年医学及相关专业(如老年基础医学、老年临床医学、老年心理学、老年康复医学、老年社会医学、老年保健学、老年健康管理和循证医学等 [6]),从而培养出具备全面专业知识的、有较好的人际交流能力、服务意识和牺牲意识的高素质人才。不仅如此,可以通过开展老年医学的继续教育,使现有的在职及在读医学人才、各层老年医疗机构的服务人才进一步地接受专业且规范的老年医学教育,帮助其完善现有的知识并弥补自身知识缺陷,提升其临床实践技能,从而更科学有效的进行医疗服务。
  (三)增设院内老年医学科室,全面发挥医疗资源
  由于中国的老年医学学科起步较晚,并且长期未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因此相比于其他国家的情况,我国老年医学建设严重滞后、供不应求。因此在培养具有老年医学及各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的同时,应加快建设院内老年医学科室,并组建包括多个科室及多种专业医生合作的团队,提倡老年医学与全科医学有机结合,建立一个全面、全程、全方位多功能的老年医学科室。我国政府应向不同医院投入建设老年科室的专项资金,在大型医院中打造为老年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诊疗区,并帮助有一定条件的小型医院、职工医院或妇幼保健院等转型为提供康复医疗指导的老年医院,从而使现有的医疗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
  (四)加强老年人健康意识,预防和控制慢性疾病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疾病有四种: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等)位列第一,其次是恶性肿瘤(常见的有肺癌、食管癌、胃癌等),再次为糖尿病,最后为呼吸系统疾病。除上述四种疾病之外,阿兹海默症、骨质疏松、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也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指出,通过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预防80%的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的发生,可以预防55%的高血压及40%的肿瘤的发展。上述疾病通常有共同的患病危险因素,如吸烟、饮酒、饮食不当、肥胖及运动过少等,因此,应通过多种渠道与方式对各年龄段人群展开健康教育。基层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应向老年人群大力宣传对慢性疾病的提前预防以及病后控制,通过建立社区内老年人健康档案、制定慢性疾病防治指南,帮助有患病风险的老年人及已患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提升自身免疫力,从而达到对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高发慢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老龄化社会已经成为我国乃至各国未来的必然发展趋势,由其引发的矛盾在未来的几年中将愈发明显。由于医疗卫生系统投入不足、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均、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缺乏,日益增长的老年人口的需求将得不到满足,二者之间的供需矛盾在一段时间内将尤为突出。我们的政府部门、各级医院及基层社区医疗机构应担负起责任,对我国现有的医疗模式做出改变,科学的应对我国即将面临的老龄化挑战。
  參考文献
  [1] United Nations.World population sheikh 2015,statistical papers-United Nations (Ser.A),population and vital statistics report [N/OL].(2018-01-26)[2018-11-26]. http://doi,org/10.18356/88fa44e7-en.
  [2] 汪耀,孙明晓.老年医学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2010,8(06):5-7.
  [3] 王玉川,李柏志.基于人口老龄化现状对医疗服务管理的挑战及对策[J].中国老年学,2019,12(04):3341-3343.
  [4] 姜姗,李忠等.安宁疗护与缓和医疗:相关概念辨析、关键要素及实践应用[J].医学与哲学,2019,7(39):41-46.
  [5] 李晶,赵雅玲等.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社会问题,卫生投入政策的探讨[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6,6,31(05):529-530.
  [6] 王涛,张晓等.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老年医学人才培养研究[J].重庆医学,2016,11,45(33):4730-4733.
  作者简介:鱼靖涵(1998.06- ),女,汉族,本科生。
  *通讯作者:何彦妮(1998.03- ),女,满族,本科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2178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