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功能视角下的金融体制改革逻辑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金融功能需求也呈现多样化特点,分析不同的金融发展理论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论文探讨金融功能视角下的金融体制改革逻辑,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在于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发挥市场配置金融资源方面的价值,推动我国金融体制走向总量配置型,从而进一步完善政策性金融体系。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the demand for financial function in China also presents diversified characteristics. Analyzing different financial development theories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logic of financial system refor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inancial function. The focus of China's financial system reform is to properly hand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market, give play to the value of the market in allocating financial resources, and push China's financial system towards total allocation, so a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policy-based financial system.
【關键词】金融功能;金融体制;改革
【Keywords】financial function; financial system; reform
【中图分类号】F83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0)02-0073-02
1 引言
金融作为当前经济的重中之重,其中的基础性作用是配置资源,市场想要在配置资源方面发挥重要价值,就需要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通过这样的逻辑,金融改革完善金融市场机制的关键性就突显出来了。
2 金融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金融和经济发展之间说复杂也简单,说简单也复杂。有人把经济分为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认为实体经济和货币不存在内在关系,货币自己是没有价值的,只是为了方便交换,对经济不产生什么影响,这就是“货币面纱论”。但凯恩斯主义非常认可货币价值,认为利率非常关键,而货币供求决定利率,所以货币可以说是非常有用的了[1]。
就当前国家金融形势来看,国家通过制定货币财政政策,操作经济关系。经过很长时间的研究和争论,主流观点认为金融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具体表现在:提高储蓄率;增加储蓄转变到投资的占比;结合金融经济现状,提供了各种跨界的转移资源,有利于储蓄转变到投资。另外,发展金融可以避免泄漏相关的金融资源,还有助于配置资本。
3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现实逻辑与矛盾
3.1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逻辑起点
还没改革开放的时候,储蓄者主要以政府为主,政府利用国企实现财政收入,然后通过财政支出进行投资,促进经济增长,当时我国金融市场还处于初始阶段。改革开放后,国民收入与储蓄结构开始波动,政府不再占据主动的资金地位,可还是需要负责社会投资,那么政府怎样才能得到资金呢?在此背景下,金融手段就应运而生,政府相关部门逐步开始完善金融体制。金融改革后分离出工、农、中、建这四家国有商业,吸引国民积极储蓄,初步有了金融体制的雏形。政府只要控制住国有银行,就是控制了一个巨大的储蓄池。为鼓励贷款发放,利用利率管制,保障银行的固定利差,有了固定收益的吸引,贷款与利润成正比。贷款被用在国有部门,从而带动了经济增长。
3.2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基本路径
经过多年来的金融改革,确定两条基本路径:多元化金融机构与市场化金融活动。前者的具体表现包括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等丰富多样的金融机构。由于机构的产权形态不同,我国金融机构的产权形式多样。金融市场化趋势体现在:首先,与计划性配置财政资金比较的话,配置资源开始利用金融市场;其次,在金融体系内部,跟商业银行比起来,开始习惯利用资本市场开展。
3.3 现今金融体制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大力进行金融改革,不过还是以国有金融与银行为主导,发展金融开始注重筹集资金,不再只重视配置金融资源;开始重视金融资源的总量,而不是配置金融资源的结构。不过,我国经济总量转结构,增长转发展,难免会出现不符合市场变化的问题。
4 全面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市场体系
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内容,最重要的正是政府与市场之间的联系,市场的配置资源要完美体现政府的功能。金融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内容,所以一定要遵循基本的指导思想,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在于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发挥市场配置金融资源方面的价值,也要发挥好政府在金融行业的功能,进一步完善政策性金融体系,让政府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1 市场化
市场对于配置资源很关键,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点明了金融改革的方向,即市场化。具体包括以下内容:市场决定金融价格、金融机构市场化改革与金融市场竞争,它们之间互相联系[2]。首先,金融價格市场化改革。金融体系的关键环节是利率与汇率。20世纪90年代,我国已经开始让利率与汇率影响市场化改革,现在利率只在存款利率上有所约束,但汇率已经有了科学的浮动体系。在这个前提下,人民币汇率也要完善市场化体系,完美体现了我国在人民币汇率上的改革趋势。其次,改革金融机构时,改革国有银行始终是重中之重。2003年之后,我国开始改造股份制,成绩斐然。以后也可以根据国有企业的改革需求,深入提高国有金融机构的治理能力,完善金融体系,这样金融机构才有可能真正成为市场化金融机构。最后,支持金融市场竞争。思路是放宽准入,利用扩大市场主体规模,让市场竞争更激烈。扩大金融业的内外开放,深入金融监管。
4.2 证券化
证券化指的是与银行贷款相比较来说,逐渐将证券作为工具进行金融活动。我国金融发展以后要慢慢趋向证券化,有利于解决现在金融体系存在的矛盾。2008年之后,我国经济体负债增加,风险变高,解决降杠杆降负债率问题迫在眉睫。如果减少负债,将不利于我国社会的经济发展,如果应对措施不正确,会带来经济危机,而如果选择增加资本,减少负债的话,还是比较稳妥的。那么大量发行证券,特别是股票占据主体,能够有效扩张资本。所以,现在特别重视资本市场发展,重点内容包括:首先,完善资本市场机制,改变不同层次市场所占据的比重联系。其次,推动股票市场改革,支持场外交易,多渠道促进股权融资。规范债券市场,短时间稳定增加债券市场,创新债券产品。最后,激发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层次与产品。基于证券化的指引,完善市场制度,实现直接融资规模扩大。
4.3 国际化
国际化在于可以兑换的人民币。资本项目核心内容包括: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扩大可兑换的规模、健全资本流动管理机制。资本项目可兑换带来利润的同时,风险也很大,因此需要严格监管。中国金融体制改革伴随着改革开放,前提是计划金融机制,同样也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所以,资本项目可兑换不是不受限制的跨境资本流动,一定要事先想好应急预案,突发情况下能够临时管理资本流动。市场化、证券化、国际化是我国以后金融改革的基本趋势,三化齐头并进,完成金融改革。
4.4 完善政策性金融
中国地大物博,不能一味根据市场化配置金融资源。在很长的时间里,成本高风险大的区域,商业化金融不会接触,这就需要政府的辅助。同时,解决经济发展矛盾也需要政府提供针对性的金融手段。因此,要求政策性金融,其实现方式很丰富,选择政策性金融机构也好,选择商业性金融机构也行,没有很大的约束限制。
5 结语
相信在市场化、证券化、国际化的三化驱动下,借助市场与政府的双重力量,顺利地进行中国金融改革,完善现代化金融体系,实现实体经济的稳步增长。
【参考文献】
【1】陆岷峰.金融支持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有效性分析[J].财经科学,2018(06):89-91.
【2】白永秀.关于后改革时代的系统思考[J].当代财经,2018(04):18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2234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