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中外合作办学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中外合作办学对于推动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培养具有国际教育背景、能够满足国际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具有深远意义。论文结合实践分析了高职院校学会计专业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开展中面临的问题,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提出可行建议。
  【Abstract】Sino-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is of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in promoting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and in training high-quality talents with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background and who can meet the needs of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faced by the accounting major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ojects of sino-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and puts forward feasible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ojects of sino-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for the accounting major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高职;会计;人才培养
  【Keywords】sino-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ccounting; talents training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0)02-0132-02
  1 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便逐渐开始重视教育,虽然说在形式上和制度上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是从人才的培养角度而言是没有发生变化的。现如今我国已经处于经济时代,在此时代背景之下国际之间的竞争核心就是人才质量的竞争,而人才的质量取决于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所以实施中外合作办学,是为了快速适应社会的发展以及个人的成长,同时,也是解决我国教育发展问题的重要手段。新的历史时期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中外合作办学模式探索,能更好发挥中外合作办学的创新引领作用。需要将以往强调的内向性发展转变为内外同步发展的格局,既要“走出去”又要“引进来”,这将有利于高校在教育国际化的新时代,制定正确的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策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育高素质国际化复合型人才,深化中外合作办学的广度与深度[1]。当然,不论是新模式的探索,还是新途径的探索,都需要把握国家政策、国情,遵守法律法规,只有在国家教育方针的引导下,才能做到“因地制宜”。
  2 中外合作办学课程的教学现状
  2.1 学生英语基础薄弱
  虽然高职院校的中外合作办学已纳入国家招生计划,但入学的学生都是第四批和第五批的高中毕业生,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费较贵,是其他普通专业的三倍左右,时常会出现招不满而降分录取的现象,导致入学门槛不高,所招收的生源质量良莠不齐,这些学生的特点是家庭条件宽裕、学习习惯懒散、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标不明确、接受知识的能力也参差不齐,特别是英语基础薄弱,听说能力不理想,在面对全英文课程中大量的专业词汇和术语时感到不知所措和茫然困惑。
  2.2 师资队伍缺乏稳定性
  国际化师资是中外合作办学的先决条件。根据中外合作办学评估指标体系中的“四个三分之一”的要求,引进的外方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应当占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全部课程和核心课程的三分之一以上,外国教育机构教师担负的专业核心课程的门数和教学时数应当占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全部课程和全部教学时数的三分之一以上。但是从中外合作项目师资现状看,部分本科院校普遍没有满足这个要求,高职院校的情况更糟。外方师资不稳定、流动性较大、从教资格不够已成为困扰中外合作办学的重要绊脚石[2]。此外,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执行过程中存在过于依赖外方师资的问题,使得中方在合作中更加被动,不敢提出一些合理的教学要求。可以看出,师资队伍结构的不稳定性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中外合作办学课程教学的质量。
  2.3 对课程教学评估缺乏有效监管
  教学质量评估是促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中外合作办学的大部分专业核心课程是由外教来承担的。受教育理念、思想文化差异的影响,外教的教学组织灵活,课程考核和评价比较随性,中方虽然有较为完善的教学质量监管和评价体系,但对于外籍教师并不是十分适用,因为外教的课程内容非常专业,中方只能检查教学內容及教学进度,去课堂听课,把握外教授课内容的意识形态等。对外籍教师的教学质量控制也只停留在表面,缺乏相对应的外教教学管理监督和评价机制,很难为外教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3]。   3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3.1 树立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高技能、高素质、具备国际观念和意识、拥有国际化知识等优秀人才是在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过程中需要明确的目标,也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出发点。
  在构建课程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一个目标,并以此核心,以此建立起完善的教学体系,并对学生实施国际化的管理模式。这个目标就是合作办学在进行规划教学的过程中,应始终坚持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原则。不断地提升人才培养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培养出具有个性、国际观念以及创新一流的国际化知识水平和政治文化素养的国际化人才,最大限度地增强国际竞争力。
  3.2 营造国际化人才成长氛围
  推进管理改革,应从管理的架构、教师管理以及学生管理、教育质量等方面入手,便于高效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的改革,创造出国际化人才的成长环境。下面从四个角度来阐述:第一,就管理的架构角度和教育管理方面进行互补的角度而言,应充分体现中外合作办学的优势以及管理特点;第二,就教师管理的角度而言,不同国家之间的教师应该尊重彼此的文化差异,共同合作提高团队合作能力;第三,就学生管理的角度而言,需要坚持把宽进严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到教学当中,这是为了为促使学生在教育管理方面能够呈现出严格有序的状态;四,就教育质量的角度而言,为培养国际化人才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是需要内部和外部的配合,形成良好稳定的教育质量管控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出监督管控的重要作用。
  3.3 完善国际化人才培养制度
  我国的教育体系应该与国际接轨,现如今,在国际当中教育管理体制基本上都是以学分制为主,所以可以在原本的教学基础上进行适当改革,推动中外合作办学的顺利进行,从而构建起以学分制为核心的教学管理制度。应该在学校当中推行并逐渐完善学分制度在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因此,学分制是为此作出的第一步努力,能够顺应时代发展而获到广大师生的认同与支持,也能促进中外合作办学和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发展。
  3.4 加强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
  国际化的师资团队在中外合作办学的进程中相当重要。在高校开始双校园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国际化师资团队的建设是重中之重。这是良好开端的基础,只有优秀的师资力量才能使接下来的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并在其基础上开拓更多的深造渠道。例如:访问学者、公派留学等形式,不但扩大了我国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范围,也加强了国际化师资团队的建设。除此以外,也应该加大吸引力,吸引更多的国际优秀教育者来我国就业,丰富我国自身的师资团队,以扩大培养范围,或者聘请留学海外的人才一起加入教学活动中,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
  为了能够塑造出一大批可以与国际接轨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国际化人才培养需求的优秀师资团队,应该集中精力扩宽渠道,加强同国外先进的学术机构进行交流合作,从学校当中选派技术骨干到国外去学习先进、优秀的方法,促使国内的大部分教师都能够掌握一定的信息交流技能。
  4 结语
  目前,中外合作办学从之前的规模发展到了效益提升的阶段。高职院校应该在当前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前提下,促进中外合作办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而确保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健康可持续发展。另外,高职院校需要在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结合自身合作专业和人才培养的实践和特点,做好人才培养方案的研讨和课程的对接,不断探索和创新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让合作院校、教师以及学生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真正受益。
  【参考文献】
  【1】蔡新宇,付丽丽,孙迪.中国与俄语区国家教育合作风险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6):67-74.
  【2】刘进,王艺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等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十七)——以格鲁吉亚为例[J].世界教育信息,2018(23):36-41.
  【3】魏明.阿塞拜疆共和國职业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4):3-8+4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2337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