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模式与路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关键词:人工智能;智慧图书馆;关键要素;实施模式;发展路径
摘 要:智慧图书馆是图书馆新的发展趋势,人工智能的再次兴起将是智慧图书馆建设发展的契机。文章在分析人工智能与智慧图书馆内涵的基础上,对人工智能时代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四个关键要素进行了有效解读,探讨了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模式与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0)04-0065-03
“人工智能”一词于1956年开始在学术领域出现,于2017年重新引起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开始全面推行。目前,以Big Data、Cloud computing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逐渐兴起,以Face recognition、Voice recognition为代表的感知交互技术逐渐成熟,可以看出,“人工智能”不再仅作为一种概念存在,而是真正被运用于人类的现实生活中,并改变着各领域原有的运作模式。智慧图书馆是图书馆新的发展趋势,人工智能的再次兴起将是智慧图书馆建设发展的契机,笔者在分析人工智能与智慧图书馆内涵的基础上,对人工智能时代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四个关键要素进行了有效解读,探讨了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模式与发展路径,以期优化用户的体验,让智慧图书馆成为普及科技文化的前沿阵地。
1 关于人工智能与智慧图书馆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以下简称“AI”),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种新的技术科学[1],人工智能技术可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模拟人类的思维模式与处理数据时的行为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人类的部分脑力活动,以逐步实现人类在体力、脑力方面的完全解放。Big Data、Cloud computing和 In-depth learning algorithm这三大基础技术为AI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伴随互联网环境的形成,AI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成为互联网技术的热点领域。
“智慧图书馆”的概念是2003年芬兰图书馆学者Markus Aittola首先提出的,他认为智慧图书馆是一种不被时空局限的、可被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2],其基本特征是全方位感知、“以人为本”、低成本和秉承绿色发展理念。华侨大学的严栋于2010年引入“智慧图书馆”理论,他认为“智慧图书馆=图书馆+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化设备”。笔者认为,智慧图书馆是“互联网+”环境下的图书馆创新发展趋势,是图书馆改革发展的重要理论与实践基础。
将AI技术应用于智慧图书馆建设的价值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能够优化整合信息资源。随着智慧图书馆的不断发展,其信息资源呈现出多元化的状态,AI技术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智慧图书馆的各种数据库,对信息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以更快的速度为用户提供多元化服务。二是可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AI的应用基于互联网技术,用户能够通过智慧图书馆使用AI技术搜索,以实现对信息资源的检索和利用。AI智能化的处理模式还可以根据用户的检索记录建立用户档案,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2 人工智能时代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关键要素
人工智能时代,智慧图书馆的建设离不开传统图书馆资源、技术、馆员和用户等的支持。如下页图1所示,馆员可利用Big Data、Cloud computing和In-depth learning algorithm等技术挖掘存储信息资源,通过分析用户偏好,将相关信息推送给用户,或指导用户选择适当的技术手段,利用智能设备获取信息资源。
2.1 资源是建设的保障
资源是传统图书馆与智慧图书馆建设的保障,但二者存储资源的形式不同。智慧图书馆拥有比传统图书馆更多的电子资源,包括视频、课件和把隐性资源显性化的多元化资源等,这些电子资源为智慧图书馆信息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但也很容易出现资源与用户需求不匹配的问题。智慧图书馆应利用AI技术开发科学的智慧推荐系统,整合数据采集、用户画像、情景感知等功能模块,根据数据库中的用户基础数据进行智能分析,以明确用户的兴趣偏好和资源需求,实现信息资源与用户服务的紧密结合。
2.2 技术是建设的手段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Big Data、Cloud computing和In-depth learning algorithm等为代表的AI技术日益完善成熟,为智慧图书馆的服务节省了人力、物力,并且能够进一步获得用户的关注。如:智慧图书馆采用传感器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采集和研究,在明确识别用户情景、掌握用户思维动态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的优质服务;部分智慧图书館还研发了智能问答机器人和自动盘点机器人,实现了人机交互。
2.3 馆员是建设的关键
智慧图书馆的建设离不开馆员的推动。馆员要在AI环境下深度挖掘信息资源,进行分析研究,精准感知用户的兴趣偏好、行为规律与资源需求,进而设置更有效的服务项目。在AI环境下,馆员的工作更为灵活机动,与用户的沟通更为紧密,对新知识、新技术的需求更为迫切。AI环境下的智慧图书馆建设需要馆员转变服务理念,由“以图书馆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转变,服务模式也应由被动向主动转变。
2.4 用户是建设的重心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更新,人们的信息需求日益专业化、个性化和多元化,智慧图书馆在提供服务时应以用户为中心,分析研究用户的需求信息。在AI环境下,图书馆用户的信息行为更加积极主动,可以准确分辨自身需求,主动利用智慧图书馆的自助服务功能,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积极与馆员进行线上线下的沟通交流,主动参与智慧图书馆举办的活动,并且能够掌握并运用一定的新媒体技术。智慧图书馆的存在以用户的使用为前提,因此,建设智慧图书馆必须以用户为重心。 3 人工智能时代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实施模式
基于对AI时代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关键要素的分析,结合目前智慧图书馆的建设现状,笔者归纳了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实施模式,分为资源、技术、馆员和用户四大维度,详见图2。
3.1 资源建设
人工智能时代,智慧图书馆为用户提供的服务日益多元化,但所有服务均依托于馆藏信息资源,因此,建设智慧图书馆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抓好信息资源的建设。在内容方面,智慧图书馆在对馆藏信息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和创新创造时,不仅可以通过元数据中心、规范化数据库等实现信息资源的自动识别与自动获取,还可以利用机器翻译、语音图像识别等技术实现信息资源的智能摘要、智能标引等,真正利用AI技术提高用户对智慧图书馆的满意度。在存储方面,智慧图书馆应利用Cloud computing技术存储量大、安全性高、计算速度快等特征,将馆藏信息资源存储于云端服务器,构建云资源服务系统,以减轻建设过程中的软硬件压力。同时,智慧图书馆还能够通过云服务开展多家图书馆间的战略合作[3],做到信息资源的共享共建,进而有效增加资源存储量。
3.2 技术创新
创新是发展的灵魂,如果智慧图书馆不能及时创新应用技术,将会影响最终的建设效果,因此,智慧图书馆建设必须以技术创新为保障。具体做法包括:一是通过新技术完善服务体系。智慧图书馆在大力发展空间服务、新媒体服务等特色服务的同时,可以通过馆内优质的数字信息服务提高用户的参与度,还可以通过打造AI引擎,有效升级学习语料库与行业知识智能库,为用户提供各种智能服务[4]。二是通过学习提升技术水平。智慧图书馆馆员应虚心学习其他图书馆或其他行业的新技术,将其应用到自身工作中,以弥补自身技术的不足,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3.3 馆员培养
智慧图书馆建设离不开一支业务精湛的馆员队伍,因此智慧图书馆建设必须重视馆员的选拔和培养工作。具体做法包括:一是选拔人才。智慧图书馆可以采用“外引内调”的方式选拔优秀人才,通过网络招聘、现场招聘等多种渠道招聘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对馆内各岗位人员进行合理调配,让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特长。二是培养人才。智慧图书馆需要在职业道德、业务能力等方面加强对在岗馆员的教育培训,如采用业务进修、学术研讨、项目研究等方式,进一步提升智慧图书馆馆员的综合素养。
3.4 用户服务
满足用户需求是智慧图书馆的工作要求和最终目标,因此智慧图书馆建设应依据用户的需求进行调整。具体做法包括:一是创新服务。智慧图书馆可以推行信用借阅、在线借阅等方式,构建智慧图书馆O2O服务平台,还可以与政府部门合作,实现与市民信息数據库的对接,进一步完善图书馆用户的基本数据,在掌握用户需求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二是建立档案。智慧图书馆可以采用Big Data、Cloud computing和In-depth learning algorithm等技术获取更多的用户数据信息,形成用户画像,建立用户档案,为智慧图书馆服务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持。
4 人工智能时代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发展路径
通过分析智慧图书馆的特征,结合当前图书情报领域的发展趋势,笔者认为人工智能时代智慧图书馆建设将呈现互联化、人文化和生态化的发展趋势。
4.1 互联化发展
随着AI技术的发展,智慧图书馆将与政府部门、社会组织、街道社区等组织机构开展更为密切的合作,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减少“信息孤岛”的出现,保障人们平等享受信息服务的权利。智慧图书馆在积极参与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同时,应主动融入社区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社区服务,持续发挥自身的社会作用[5]。
4.2 人文化发展
以往有很多智慧图书馆存在“技术至上”的建设理念,把建设重心放在技术引进或技术创新上,与“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相背离,阻碍了智慧图书馆的稳步发展。目前,大部分智慧图书馆已意识到“以人为本”的重要性,在使用AI技术时坚持追踪用户的信息需求和服务环境的变化情况,并及时进行合理调整,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在AI环境下,未来的智慧图书馆不仅以图书馆的形态存在,还将以交流平台和知识共享平台的形式存在,能为用户构建一个平等、轻松、自由的服务环境,让用户感受到人文关怀。
4.3 生态化发展
随着生态理论的推广,智慧图书馆也在建筑设计、系统构建及信息服务等方面融入了生态理念,在协调资源、技术和人三者关系的基础上,构建生态化的创新服务空间。在建设发展过程中,智慧图书馆应加强RFID、人脸识别等智能技术的应用,力求打造一个资源、技术和人三者完全协调的智慧服务生态空间[6]。
5 结语
目前,智慧图书馆仍属于新生事物,虽然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多侧重于理论研究,笔者尚未发现成熟的实践案例。AI技术的普及为智慧图书馆建设带来了更多发展契机,智慧图书馆应把研究重点放在其资源、技术、馆员和用户等建设问题上,加强实践研究,避免重复研究和重复建设,早日实现满足用户需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郑天成,白浩,费高高.人工智能的研究运用与发展趋势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7(7):138.
[2] 曾子明,宋扬扬.面向读者的智慧图书馆嵌入式知识服务探析[J].图书馆,2017(3):84-89,100.
[3] 宋红娟.浅析图书馆发展的新路径[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133-134.
[4] 茆意宏.人工智能重塑图书馆[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8(2):11-17.
[5] 陆婷婷.从智慧图书馆到智能图书馆:人工智能时代图书馆发展的转向[J].图书与情报,2017(3):98-101,140.
[6] 傅平,邹小筑,吴丹,等.回顾与展望:人工智能在图书馆的应用[J].图书情报知识,2018(2):50-60.
(编校:冯 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2437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