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范围经济理论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教育资源的供给和需求矛盾一直是我国教育的大问题,面对我国有限的、稀缺的教育资源,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内部生产效率能够有效缓解矛盾。本文通过对范围经济概念的剖析,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范围经济概念,从理论上论证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范围经济存在的原因,并与高等教育阶段学校范围经济进行比较。旨在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内部生产效率的相关研究提供相关理论基础,为我国政府在义务教育阶段探索小学生和初中生联合培养等办学体制改革问题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推动我国义务教育科学发展。
  关键词: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范围经济理论
  中图分类号:G5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6-0-02
  一、引言
  我国一直存在义务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相对于其他国家更加突出。学校作为非营利性组织,缺乏产权和利润驱动,资源配置决策客观上有成本最大化的倾向,这往往导致有限的资源利用效率低效问题。要使我国义务教育走出资源短缺的困境,不能光靠国家持续不断增加投入,更应注重提高现有教育资源利用效率。学校规模经济和学校范围经济分析是探讨教育投资效率的两种重要视角和方法。近些年来,我国学者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规模经济问题开展了许多研究,已有学校范围经济研究主要集中于高等教育阶段学校,但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范围经济研究基本没有。本文将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范围经济进行理论研究,希望能为我国政府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提高教育资源生产效率提供有别于规模经济的另外一种有效途径,也可以为我国政府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探索小学生和初中生联合培养等办学体制改革问题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推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科学发展。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国外少数学者在较早期就研究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范围经济规律,并在学校组织方式、学校规模、学科发展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Jimenez(1986)[1]与 Callan和Santerre(1990)[2]均将中小学视为一种多产出组织,运用超对数成本函数的方法对玻利维亚、巴拉圭与美国中学和小学联合生产中的范围经济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发现中学和小学联合生产并没有成本互补性,没有产生范围经济的结果。但Smet和Nonneman(1998)[3]对美国弗拉芒学区中学办学过程中范围经济问题的研究表明存在范围经济现象。研究将这些样本学校分成3个类型的学校和7个学习领域。范围经濟的计算结果显示,专业化的学校体系(每所学校提供单一学习领域的产出)会比多产出的学校体系(每所学校都涉猎7个学习领域的产出)要多花费2倍以上的成本。国内学者尽管近来针对高等教育阶段学校范围经济的研究较多,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规模经济研究也日益增多,但到目前为止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范围经济研究基本没有。
  三、范围经济内涵
  范围经济这个概念是由Panzer和Willing提出的。范围经济是指“单个企业联合生产两种产品或两种以上的产品时,其成本要比将它们分别放在不同的企业生产要节省。”(Panzar,J.C.andWillig,1977[4],1981[5])这种生产方式也被称为是联合生产(joint production)。
  美国经济学家小艾尔弗雷德·钱德勒(1999)[2]在其著作《规模与范围——工业资本主义的原动力》一书中,把范围经济定义为:联合生产或销售经济,是利用单一经营单位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或销售多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强调的是生产和销售的范围经济,比生产的范围经济更进一步。
  平新乔(2001)认为“当一个企业以同一种资源(或同样的资源量)生产一种以上的产出品时,由于生产活动纬度的增加(即生产范围在横向上的扩展)所带来的效益增进(或利润上升,或成本节省),叫作范围经济。”范围经济可以“使单个企业以相同的资源生产的两种产品比两个单独的企业生产出的产品更多。”[5]假定只有一种投入要素x,投到两个企业中的投入量为x1、x2,用生产函数形式表达就是:
  f(x)>f(x1)+f(x2)
  其中x=x1+x2,同样道理,如果 f(x)<f(x1)+f(x2),则存在范围不经济,如果 f(x)>f(x1)+f(x2),则存在范围经济。
  尽管范围经济的概念存在一些分歧,但学术界对范围经济的内涵已基本达成共识,也就是说,范围经济是同所谓的多产出组织(Multi-producet Organization)紧密连接在一起的,多产出一定是存在同时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出,从事这种生产的组织被称作多产出组织。我们可以看出范围经济基本特点:第一,企业必须生产经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第二,产品的单位成本由此而降低。
  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范围经济的内涵
  范围经济理论最初是应用于银行业、交通运输业、公用设施、电信业、石油业、卡车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铁路运输、航空业以及医疗服务行业等具有多产出组织特征的众多行业里。直到1989年,美国学者cohn将高等教育机构定义为一种多产出的组织,说明高等教育机构是从事多产出生产活动的。它的产出主要包括两大类:教学产出(teaching output)、科研产出(research output),而其中的教学产出又被划分为两种:本专科产出(undergraduate output)和研究生产出(graduate output)(Cohn et al;1989;de Groot et al,1991;Koshal&Koshal,1999)。因此,大学、学院等高等教育机构是一种典型的多产出组织。我们就有必要对高等教育中的范围经济进行分析和研究。大学产出的混合性使得我们有可能在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仅仅通过改变大学里(以及大学之间)资源的现有分配方式而降低成本。   由此可见,高等教育机构为一种多产出组织,通过范围经济理论的研究可以提高内部效率,充分运用现有资源。那么,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可否可以用范围经济去衡量?首先可以研究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可否定义为多产出组织。本文前面已经阐述了多产出组织一定是存在同时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出,从事这种生产的组织被称作多产出组织,同样,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产出也可以分为:教学产出、科研产出及社会服务,同高等教育阶段学校一样可以定义为多产出组织。
  首先,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学可以分为对学生的培养以及对教师的培养,对学生的培养又可以分为小学生培养以及初中生培养,对老师的培养包括校本教师培训项目以及教师发展学校项目等。如:目前世界各国兴起的教师发展学校项目改变了以往中小学教师进大学培训的单一学习方式,建立了大学与中小学之间的教师合作培养模式。该模式将中小学作为教师教育的重要基地,致力于探索教师培养新途径,有效地促进了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其次,当前,世界各国都在提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推广和普及教育行动研究等一批适合于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研究方法,教育教学科研活动已经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重要工作内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科研产出主要表现形式是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包括:课题研究报告、研究论文、著作、学习资料汇编、精品课程、教
  案等。
  再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也承担着日益重要的社会服务职责。近年来,世界各国政府都提出了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目标。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作为一类重要的学习活动场所,理应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发挥引领和骨干作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可以向社会开放图书馆、教室、操场等物质资源,为附近社区居民提供学习健身活动场所。此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也可以参与社区教育中来,为附近社区居民开设一些课程或培训项目,提高社区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提供社会服务的过程中,与社区居民共享了学校资源,提高了学校资源的使用效率。
  从另一角度讲,范围经济理论指出联合生产比分别在两个企业生产能够能节省成本。就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而言,学校能够在学生和教师联合培养以及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联合生产活动中更有效地对学校的各项资源进行整合、共享和匹配。此外,在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小学生和初中生联合培养也可使学校各项资源进行共享,节省办学成本。
  因此,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范围经济可以定义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由于产出范围的扩大,如小学生和初中生联合培养、学生和教师联合培养以及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联合生产活动等,导致联合生产费用低于各项单独产出活动的费用之和,这样所带来的总办学成本的降低以及办学效益的增进,就叫范围经济。
  五、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范围经济存在的原因
  根据Bailey和Friedlaender(1982)的研究,范围经济产生的原因,最常提到的就是投入的公共性(public inputs)和不可分性。例如,大学里的图书馆,不仅用于教学,而且同时用于科研。就投入的公共性而言,范围经济与规模经济的区分在于投入是被一种产出负担还是被多种产出分担。关于范围经济的例子,Baumol等(1982)举了小麦与麦杆(wheat and straw)、羊毛制品与羊肉(wool and mutton)、牛肉与牛皮制品(beef and hides)等等。这被称为是具有成本互补性(costcomplementarity)。范围经济的第二个来源在于生产技术或生产过程的公共性,例如,现代电脑技术和机器人智能系统的结合,使得多种不同的电子产品可以同时采用大致相同的生产技术进行生产运作。范围经济的第三个来源是同所谓的网络经济(economies of networking)联系在一起的,范围经济的另一个来源是对无形资产的共享。
  1.由于前面我們所说的范围经济与成本次可加性的关系,范围经济成为企业集团研究的理论基础。根据平新乔(2001)的归纳,范围经济的好处有以下四个方面:
  1.1由于生产过程是相互联系的,联合生产可能会带来成本节省。一个农民种粮食又兼养猪,就由于种粮与养猪之间的有相互促进的效应。
  1.2 N种产品(服务)在需求上也是相互联系的,联合生产后,一家企业同时为N种不同需求服务,这可以利用需求上的互补性而提高效益。例如,机场内设各种商店与餐馆,就是由于出门旅行与就餐、购物是互补的。
  1.3有时一个企业集团从事的各种生产活动无论从生产上还是在需求上均无什么联系,但出于“分散风险”的考虑,N种产品会比单生产一种更安全,不易于被市场风险或金融风险一网打尽。
  1.4一个企业集团从事N种不同的生产活动,也有利于调动企业内部的经理与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假设,如果一个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当外部遇上风险,企业利润受到随机干扰时,对企业经理的绩效就难以做出准确评估。而如果企业从事多种生产服务活动时,各种风险由“大数定律”的作用会相互抵消一些,企业的风险均值就会小得多,这有利于股东对管理人员的业绩做出正确的评价,从而有利于提高管理人员与经理的效率,节省成本。
  2.根据前文分析,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由于是一种多产出组织,其办学过程中存在的范围经济特性也可以带来如下好处:
  2.1节约教育成本优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中,小学和初中生教育培养过程是相互关联并有衔接性的,联合培养可以分摊图书、教室、实验仪器等固定成本,降低公用经费、人员经费等变动成本,从而节约生均培养成本。教师发展学校、校本培训等教师教育新途径使得学生培养和教师培养过程更加联系紧密,教师和学生的联合培养也有助于分摊了学校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降低了教师培训和教育成本。教师用于研究的时间同时对于教学来说可以是一种无成本的副产品,因为研究使教师能够跟随自身学科发展的最新变化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工作也能使教师对一门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学科结构把握更为清楚与准确,这对于研究来说也是一项没有成本的投入。此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参与到社区教育和社会管理中来,与社区居民共享学校人力、财力、物力资源,也有效降低了社区和社会教育成本。   2.2教育产品差异化优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提供的小学生培养和初中生培养、学生培养和教师培养、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多种教育产品在需求上也是相互联系的,这些教育产品联合生产后,一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可以同时满足不同教育需求者对于教育的多样化、个性化、差别化的需求,这可以利用需求上互补性而提高办学效益。
  2.3生产技术或生产过程的公共性优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小学生培养和初中生培养过程中具有许多相同的教育教学技术和规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中的学生培养和教师培养也分享一些相同的教育技术和规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中行动研究等研究方法的兴起,使得教育教学过程和研究过程紧密联系,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许多技术和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来。上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各项工作生产技术或生产过程的公共性优势,使得学校各项工作的生产过程能够互相促进,节约各项工作生产技术的研发成本,提高办学效益。
  六、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校范围经济比较
  上文分析表明,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校都是一种多产出组织,都可能存在由于多种产出的联合生产进而带来总办学成本的降低以及办学效益的增进的结果,因此都具备了学校范围经济的特性。但由于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校办学目标和办学规律等存在明显差异,因此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校范围经济特征和规律可能会有所差别。例如,高等教育阶段学校教育产出差异化比较突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产出差异化特点相对不突出;高等教育阶段学校依据产出特点划分的学校类型(如教学型、研究型、教学研究型等大学)比较明确,如偏重教学型的大学、偏重研究型大学、偏重社会服务型大学;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依据产出特点划分的学校类型不明确,基本每一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都会存在多种产出,且基本都以教学为主,只是其他各类产出水平不一样。
  七、结论及政策建议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产出特征分析表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作为一种多产出组织,具有范围经济的特性。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范围经济的存在的会降低总办学成本以及增进办学效益。面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资源匮乏与办学效益不高的困境,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重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范围经济特性,积极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范围经济理论和实证研究
  当前,国内学者们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范围经济特性没有达成共识,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范围经济理论和实证研究都非常匮乏,其现实价值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面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资源匮乏与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的现状,积极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范围经济理论和实证研究,将有助于拓展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生产效率研究范围,为我国政府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提高教育资源生产效率提供有别于规模经济的另外一种有效途径,推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科学发展。
  2.拓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职能,促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产出多元化
  一般认为,高等教育阶段学校有三项基本办学职能: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高等教育阶段学校因这三项基本职能的侧重点不同而划分成不同类型学校,不同类型高校之间办学职能差异较明显。与高校一样,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也被赋予了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三项基本职能。只是,大多数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都将教学职能视为中心职能,而忽视其科研与社会服务职能,因而只重视教学产出,而忽视科研及社会服务产出,不同类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之间办学职能差异不明显。依据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范围经济特性,拓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职能,促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产出多元化,不仅可以提高学校教育资源生产效率,节约办学成本,也可以满足国家和社会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多元化任务需求。因此,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除了要承担起培养好学生这一基本职能外,还应适应校本培训的要求承担起培养教师的职能,根据校本教研的要求承担起教育科学研究的职能,根据终身教育和社区教育的需求承担起为社区居民提供社会服务的职能。
  参考文献
  [1] Jimenez, E. (1986) The structure of educational costs: multiproduct cost functions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Latin America, 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 5(1), 25-39.
  [2] Callan, S. J. and Santerre, R. E. (1990)The produ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local public education: a multiple product and input analysis, 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 57(2), 468-80.
  [3] Mike Smet and Walter Nonneman.(1998).Economies of scale and scope in Flemish secondary schools, Applied Economices,30,1251-1258.
  [4] John C. Panzar and Robert D. Willig (1977). "Economies of Scale in Multi-Output Production,"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91(3), pp. 481-493.
  [5] Panzar, J.C.and Willig, R.D. “Economies of Scop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71,May 1981,pp.268-272.
  [6]小艾尔弗雷德·钱德勒.规模与范围——工业资本主义的原动力[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
  [7]平新乔.微观经济学十八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叶子(1984—),女,内蒙古赤峰人,北京政法职业学院纪检处,管理学硕士。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2805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