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体医融合推动学校体育发展的路径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今天,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如今国家相关部门已经陆续出台了多个文件,提出“体医融合”,逐渐形成新的健康理念。新形势下,高校体育教学也应当与时俱进,以新的理念来推动体育发展,完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本文对体医融合进行概述,分析了其面临的问题,并重点探究了发展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体育融合;体育;问题;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7-0-01
  引言
  体育与医学都与人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不断推进,体医融合成为了关注焦点。但在种种因素的影响下,两者融合所产生的效果却并不明显。新形势下,如何充分地发挥体医融合的优势,实现1+1>2,已然成为一项亟须解决的热点问题,以下则是笔者就此的分析与论述。
  一、体医融合概述
  “体医融合”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提出的,很早以前美国就已经开始重视体育与医学的有效融合,在这一方面展开深度研究,同时获得专业论证与经验。之后,我国也逐渐对此进行全面剖析,逐渐形成新的健康理念,并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体医融合,顾名思义就是指体育与医学融合,涉及多个方面的知识,包括运动医学、营养学等,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新时代背景下,健康中国战略继续推进,体医融合应用范围及对象更加广泛,既有社会大众,又有教育教学,在展开体育活动的过程中,需要以医学手段为主,这样才能够进一步全面保障人们的身心健康。
  二、体医融合面临的问题
  由始至终,学生健康问题是各级院校最为关注的核心要点。针对高等院校来说,体育课程以及医务室都是为学生健康服务的。而体育教师作为体育课程的引导者,目前也承担起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重任。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体育课程在整个教育体系的地位更加突出,为了增强学生体质,高校体育课程类型越来越多,但部分体育教师存有错误的观念,认为只要加大运动强度,即可提高体育训练效果,未能考虑到学生的个人情况,这种情况下极易发生安全事故。经调查,现如今多数高校仍旧未能重视体育课程之后的医疗监督,只是简单地制定了相关方案,并没有完全地落到实处。在以往的校园管理模式中,体育、卫生是两个相互独立的部门,虽然如今体育融合势在必行,并深入教育领域,但在定式思维的作用下,目前这两个部门并未形成共通,在具体工作过程中互动配合极少,甚至为零。绝大多数医务室人员、体育教师都认为医疗就是医疗,体育就是运动锻炼,无法实现真正的融合。归根结底,造成以上现象的关键因素为“一体化”概念并没有深入人心,缺乏协调共识理念,且未能结合实际情况建设、完善整个体系。
  三、体医融合推动学校体育发展的有效路径
  1.坚持“健康第一”,完善健康档案
  新形势下,为了进一步贯彻“体医融合”理念,高校开展体育课程、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健康第一”,充分把握融合的意义及现实价值,逐渐走出传统模式的禁锢,创新教育教学手段,真正地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将健康运动教给学生,培养他们的运动技能及身体素质。作为新时期高等院校,应主动探索新的路径,对学生体质健康展开全面的评估,根据国家标准要求,进一步调整健康检测方案。如M省某高校体育部门完成基础数据整理之后,对该数据进行细致分析,全面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重点考虑特殊体質学生,针对性地制定健康运动处方,同时给予学生适宜的运动指导,坚持“健康第一”,体现体育运动的个性化,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另外,高校体育面向的不仅仅是学生,还有校内教职工,完善师生健康档案也是最为主要的一项工作。高校可从多个角度出发,定期对学生、教职工的体质状况进行检查,实现综合评估,确保学生与教职工都能了解自身情况,根据针对性的运动建议进行调整,最终提高体质健康水平。
  2.加大培训力度,组建优质团队
  学校体育发展进程中体育教师扮演着重要角色,新形势下体育教师引导学生塑造良好体质及品质方面也发挥着一定作用。但通过调查并分析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可发现体育健康教育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课堂规划过于混乱,根本难以确保学生的健康体质。众所周知,教师的能力与理念对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要想贯彻“体医融合”,新时期体育教师应及时更新理念,课堂上不仅要求学生了解健康知识,认识健康的重要性,还应强调良性发展,科学引导,增强话语权,端正学生的健康运动思想。为了充分发挥体医融合的优势,推动体育发展,高校应加大针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强化体育教师的健康教育意识,组建优质团队。如S市某高校可将体育专业技能、运动医学等整合到一起,共同形成培养体系,确保体育教师同时掌握体育、医学,成为复合型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教授运动知识,并尤为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适量运动对人体健康有着正面的影响,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如今运动医学刮起了一阵阵热潮,为高校培养复合型体育教师提供一定借鉴与参考。
  3.优化课程体系,促进体医融合
  长期以来,竞技类、娱乐类运动项目是高校体育课程的主要内容,尽管目前体育课程更加侧重于学生的实际需求,但本质上却仍旧未能真正地重视健康教育。新形势下,高校必须及时优化课程体系,将健康教育的比重适当加大,重新界定体育要素及健康要素,并将其与运动实践结合起来,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认识科学锻炼、强身健体的重要性。同时,校内体育部门与医疗部门应互动合作,采取有效措施,如举办健康讲座,以案例授课方式为主,宣传科学锻炼,或者是调整体质测评,将测评结果纳入体检报告当中,强化学生自身的意识,并针对性地优化课堂教学内容,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学习到知识,掌握运动技巧,进而提高他们的体质健康。
  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背景下实现体医融合势在必行,这也为学校体育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现阶段高校应当充分了解体医融合,把握其面临的种种问题,从坚持“健康第一”、完善健康档案、加大培训力度、组建优质团队等多个方面做起,持续探索新型路径,构建融合平台,创造体医融合活力,为学生提供适宜的健康运动空间,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尹航.“体医融合”背景下高等医学院校体育特色项目的构建[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38(11):75-77.
  [2]孙通,罗敦雄,陈洁星,高松龄.“体医融合”背景下医学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研究[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9(02):55-58.
  [3]柴仲学,周银.体医融合视角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15):226-227.
  通讯作者:贺天麟 Email:37774029@qq.com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2970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