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医务社会工作介入医疗救助项目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社会工作,简称社工,是一门助人的专业,其焦点在于人类与社会环境的互动,目的在于协助个人、家庭、团体、社区能适应所在的社会环境脉络,增强或恢复其社会功能的能力,及创造有利于达成目标的社会条件的一种专业活动,以预防或舒缓社会问题。社会工作是专业的社会工作者用科学、专业的方法帮助他人解决困难的专业活动。社会工作可以应用在許多领域,其中包括:学校、社区、医院、社工机构、养老服务、残疾人服务、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等等。文章主要叙述笔者在J医院实习过程中了解到的社会工作在医疗救助项目方面的运用,及其存在的困境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
  关键词:医务社会工作;医疗救助;问题分析;对策探讨
  “2015年12月15日国务院扶贫办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七千多万贫困农民中,因病致贫的有42%;因灾致贫的有20%;因学致贫的有10%;因劳动能力弱致贫的有8%;其他原因致贫的有20%。”由此可见,因病致贫的家庭不在少数,极其需要相关人员进行帮扶。医务社会工作和社会工作一样,都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助人工作,目的都是为了使个体能够更好的解决困难、适应生活。医务社会工作在帮助患者的同时也会遇到种种困难,合适的应对策略会帮助医务社工解决困难、在轻松工作的同时也会降低社工同仁们的职业倦怠情况,进而提升医务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效率。
  一、医务社工概述
  医务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在医疗方面的一个分支,医务社工不仅仅是在医院提供服务,同时也是在疗养院、社区等机构或家庭中为患者提供心理关怀、社会服务的专业社会工作者。医务社会工作者不仅要了解医疗方面的知识,还要了解社会中的各个保险政策以及社会工作、心理学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只有医务社工自己对相关知识准确了解,在遇到需要帮助的患者及家庭时才会准确、快速的对其给与帮助,协助患者家庭走出困境。
  医务社会工作者主要运用个案和小组工作的方法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不良情绪疏导和医疗项目救助,医务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对象不仅限于患者本人,同时也包括患者的家人以及他们所生活的社区。对于患者本身而言,医务社工要辅助医生采用恰当的方式向患者本人告知病情,在此过程中应以“最小伤害原则”为基准,避免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其次,对于患者家属尤其是照料者而言,他们承受的心理压力甚至多余患者,医务社工要采用适当的方式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缓解患者家属的负面情绪;最后,医务社工要向患者生活的社区说明患者当前的身体状况,必要情况下联合社区向患者的家庭提供实际救助。
  二、我国医务社工现状
  当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医务社会工作者在社区健康教育、居民健康档案建设以及医院病源建设、患者管理、患者服务和人文关怀、医患关系调节等方面,已经发挥了巨大作用。
  医务社会工作自1921年在中国起步以来,已历经近百年。2000年,上海东方医院成立国内第一个医务社工部,之后医务社会工作便开始普遍开展实务工作。在我国,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的医务社会工作发展时间相对较长,实践经验多于北方地区,医务社会工作多见于三甲医院中的社会工作部和宁养院,以及其他医疗机构,在小城市的普通医院内极少见到。
  三、医疗救助概述
  医疗救助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对社会民众的健康保障起到兜底线的作用。
  医疗救助项目设置的主要目的是避免患者家庭因为患儿的病情压力过大,甚至出现无力支付医疗费用的情况。同时,医院会分配专门的社会工作者或志愿者团队为其展开小组活动来缓解患儿及其父母紧张焦虑的情绪,对情绪反映较强烈的家庭会额外进行个案辅导,最终目标是确保患儿能够进行恰当的医疗救助,减轻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与心理压力。
  四、我国医疗救助现状
  我国医疗救助制度的发展自2003年开始,首先从农村医疗救助实施,城市医疗救助紧随其后,逐步形成城乡医疗救助统筹发展的模式。当前,社会各界医疗慈善捐赠额不断上升,2018年度流向医疗健康领域的社会捐赠额占总额比例20.44%。当前在我国医疗救助中参与工作跟进的项目社工来源包括两类:一类是医务机构内的医务社工对工作进行跟进,另一种是当地政府购买的社会工作人员在机构内工作,虽然两种社工的来源不同,但是都负责着相同的工作内容,有着共同的职责所在。
  医疗救助的种类多种多样,按救助病种,可以分为以下三类:(1)门诊救助:主要针对一般疾病。(2)住院救助:主要针对重大疾病。(3)综合救助:门诊救助和住院救助覆盖病种有限,单独采用都不能很好地解决贫困人群医疗问题,综合救助模式成为我国医疗救助模式的发展方向。此外,对一些重大疾病,如精神病、各类传染病(如艾滋病、血吸虫病、结核病等),通过建立专项救助资金实施救助,也成为综合救助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救助对象,我国目前主要有城市医疗救助对象和农村医疗救助对象。城市医疗救助对象主要是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中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但个人负担仍然较重的人员和其他特殊困难群众。农村医疗救助对象为农村五保户、农村贫困家庭成员和地方政府规定的其他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农民。在各地的试点实践中,逐步增加了其他救助对象,如低收入老年人、流动人口中的孕妇、精神病患者等。
  五、问题分析
  (一)医疗救助项目宣传不全面
  根据患者家属的反馈来看,他们了解救助项目的渠道仅限于医务人员推荐,这也就证实了某些医疗救助项目存在宣传方式过于单一的问题。甚至某些救助项目只有纸质材料的文档宣传,没有海报和电子宣传页,这对于患者家庭来说就很难接触并详细了解到救助项目的具体内容,从而错过了救助机会,严重情况甚至会导致家庭因承受不起高额的医疗费用而破碎。
  (二)专业人员较少
  虽然医院等其他医疗机构设定了专门的医务社会工作人员,但是大部分都是是相近或相似学科毕业的人才,而并非是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这对于社会工作专业发展来说也是有所影响的。机构内的人员没有扎实的社会工作专业基础,很难为他人进行专业的社工服务,从而影响工作效率。   (三)职业法规制定不完善
  虽然现在的医务社会工作已经逐渐开始发展,但是相关的职业法律法规制定仍然不够完善。首先,对该职业的从业资格认证还不够规范,医务社工的晋升体制的确定也不完备;其次,对医务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內容没有完全明确的界定,在实务过程中给人一种“好像什么都能做,什么又都不能做”的错觉;最后,医务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能力参差不齐,实务过程也缺乏固定的工作模式。
  (四)项目申请过程繁琐
  有些医疗救助的申请了流程相当繁琐,需要各级各类的盖章及票据,导致患者及其家属不愿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申请救助资格。笔者对曾经接触到的此类患者家属了解到,他们大数文化程度较低,很多人从最开始的填写申请表格就产生了放弃接受资助的想法。家庭状况并不富裕的他们不愿舍弃赚钱的时间去相关单位整理票据并盖章,甚至有些人会觉得尽管申请表填写完成,最后得到救助资格的也可能不是自己。所以,很多家庭会因为如此繁琐的流程对救助项目望而却步。
  六、解决策略
  (一)加大宣传力度
  针对重点群体加强宣传。重点加强对医疗机构相关科室的患者及其家属等群体的宣传,做好宣传进家庭活动,有针对性的加强宣传。
  创新渠道和方式加强宣传。各机构应拓宽宣传渠道、发展宣传新形式。各机构可以通过张贴宣传海报、机构宣传栏、设立咨询点,向群众分发宣传手册等开展宣传活动。利用QQ、微信、医疗机构工作群等网络新媒体、定期向患者及其家属发放医疗救助项目相关信息。
  (二)完善相关职业法规
  加强组织领导。各机构要重视医务社会工作服务管理,科学制定规划,落实目标任务,建立制度机构,规范工作运行,强化保障措施,加大监管力度,抓好督促检查,使各项工作规范有序、各个环节紧密衔接。
  完善工作制度。首先,在医疗机构醒目位置设置医务社工部工作牌。其次,设置工作例会制度。要求社工部工作人员每天早上在会议上总结自己前一天的工作成果以及介绍自己今天工作的简要内容。最后,设置定期回访制度。要求社工定期对参与救助的患者家庭进行回访,回访内容主要包括患者的病情状况、医疗费用的花费情况以及救助资金的到账情况等等。
  (三)加强医务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
  加强医务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是使医务社工专业化最直接的一步,通过定期开展相关救助项目的培训以及自身能力提升等活动来增强在职医务社工的专业能力,建立健全医务社会工作者队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机制,对获得社会工作职业资格的人员给予一定的职业津贴等。
  (四)简化申请程序
  救助项目申请流程应尽量简化,避免患者家属出现“只因一件事情,跑遍所有部门”的情况出现。慈善医疗救助机构应选择性收取重要医疗票据等其他佐证材料,避免重复且多余收取材料从而增加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同时,在患者家属填写救助项目申请表格时,应由医务志愿者或社工等其他工作人员监督并讲解申请人不清楚的地方,以避免因为申请人文化程度等原因错过救助机会。
  七、结语
  医务社会工作者本着“助人自助”、“以人为本”的原则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专业服务,旨在帮助更多的家庭避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情况出现。尽管我国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存在地区差异、专业化发展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政府部门的重视,我国医务社会工作事业的未来发展前景不可限量。
  参考文献
  [1] 杨纯杰.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形成原因分析[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4(08):119-121.
  [2] 解栩楠.推进我国医务社会工作科学发展[J].社会与公益,2018(09):6-7.
  [3] 任玙,陈杏.中国医疗救助政策演进与改善策略探索[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20,37(03):166-170.
  [4] 郭晓斐,李宁,龙东波,等.肿瘤专科医院开展慈善医疗救助实践与思考[J].中国医院,2020,24(06):72-74.
  作者简介:王建平(1997- ),女,长春工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一年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3686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