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小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来雅苓

  [摘 要] 可移动文物是近年来人们关注的热点,为了确保它的真实性、准确性、积极贯彻响应国家对可移动文物的有关政策,我院对1949年以前的可移动文物进行了严谨认真的普查。截止到目前为止共完成并上传到全国可移动文物信息登录平台26.000件。通过对可移动文物的普查可以进一步实现国有珍贵文物全面向社会开放,从而真正实现其社会服务的功能与价值。
  [关键词]可移动文物;文化遗产;图书资料;文物普查
  一、可移动文物的定义
  “可移动文物”是指馆藏文物(可收藏文物),即历史上各时代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代表性实物等,它包括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珍贵文物又分为国家一级文物、二级文物、三级文物。据悉,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物质文化遗产又分为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不可移动文物是指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名城、村镇等。“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单位通常以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为主,或民间收藏。就目前而言,可移动文物的真实性是人们常常讨论的话题,故做好可移动文物的普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可移动文物普查的重要性
  2012年10月,国务院正式启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这是建国以来首次针对可移动文物开展的普查。国家文物局拟于2012年至2016年这段时间开展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包括对国有单位收藏保管的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分布保存现状及国有文物收藏单位现状等基本情况进行全面普查统计。可移动文物普查这项活动即是确保国家文化安全,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措施,也是健全国家文物保护体系的重要基础工程,更是一项旨在全面掌握我国文物资源,加强文化保护,建设文化遗产强国的国家工程。可移动文物普查其主要任务是开展文物调查认定和信息数据登录,准确掌握和科学评价文物资源情况和价值;建立健全文物登录备案机制和文物保护体系,扩大文物保护范围,加大文物保护力度,保障文物安全,充分利用文物资源,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推动文物保护与事业发展进程,有效发挥文物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我院可移动文物种类丰富、数量庞大、价值突出,但由于受各方面条件所限制,也未曾开展过可移动文物普查,多年来在可移动文物的管理方面,存在保护手段简单落后,古籍自身老化,粘连、虫蛀、脆化且非常严重等现象,以至影响了文物的有效保护和利用。因此,在这次可移动普查工作中,我们响应国家的政策,按文物普查办规定的具体方案要求,克服了重重困难,查清我院可移动文物的分布、数量、保存等基本情况,有步骤进行普查,如实、准确地填报普查信息,确保基础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为全面掌握、统计分析和评价可移动文物资源情况及价值,保障国有文物安全,提供坚实有力的基础保障。
  三、结果
  随着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展开,根据上级要求,纳入普查范围的国有文物主要包括:1949年(含)以前的珍贵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和图书资料等都列入普查范畴,我院领导对这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十分重视,强化组织,切实保障了文物普查工作顺利进行。根据省文物普查办统一安排,2014年10月30日我院召开了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启动动员大会,进一步完善工作流程,成立领导小组,并对有关参加可移动文物普查人员进行了普查工作之前的培训,为顺利完成普查工作任务奠定良好的基础,目前工作正在进行中……。我们摸索前行,在普查工作过程中发现有许多具有珍贵的文献资料、一些出版年代不详,腐蚀损毁严重,急需修复的,如古籍《前汉书》、《后汉书》、《乾隆浙江通志考异残稿》、《支那通史》、《续支那通史》等珍贵书籍,都将有待于专家的考证定性。还有一般年代在民国时期的古籍偏多,而且是保存状态不稳定,待需修复的旧藏印本,如古籍《历代画史汇传》、《御刻三希堂法帖释文》、《春秋传》、《项城袁氏空集》等一些书籍。通过这次可移动文物的普查,大家一致认为特有利于摸清我院所有文物,特别是古籍图书的家底,结束了馆藏古籍图书长期以来“谁也说不清”多少数量的局面。为妥善保管,防止外流,提供了重要保证。目前该项工作已经正在规范、有序稳步开展。截止至目前为止,在院领导和大家齐心努力下,现已完成可移动文物古籍图书录入数据26.000件,大部分可移动文物已上传到全国可移动文物信息登录平台。
  四、讨论与展望――保护可移动文物传承中华文明
  正如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所说:“我们希望通过普查,建立国有可移动文物业务管理与社会服务的公共平台,提高文物收藏单位的管理水平,促进文物资源的整合利用,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我院图书室古籍库现有藏书约3万册左右,种类丰富,各类书籍都尘封在此,多年来一直无人问津,更不要说是研究。从来就没有系统整理过。这次按照全国可移动文物办普查实施方案的指示精神,开始逐步逐项普查,在工作接触部分古籍图书资料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因年久失修,个别书籍破损十分严重,有的甚至一碰就裂,纸张泛黄,自然老化非常严重,感觉到很惋惜。我们与其它博物馆相比,发现大多数博物馆在古籍文献保护方面都存在的共同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存放环境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古籍文献存放的软硬件设施不达标。比如:个别博物馆在古籍保护方面,由于长期没有适量的资金投入,古籍保存环境长期落后,严格地说,并不具备保存古籍的条件。(2)如现存古籍底数不清,保存条件差,古籍酸化、脆化、破损严重;(3)古籍修复手段落后,保护和修复人才匮乏,尤其是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和整理人员极度缺乏,一些古籍面临失传的危险;大量珍贵古籍流失海外等等。所以面对上述问题应需要制定一系列保护措施,对现有的可移动文物古旧图书品种、数量、图书的保存状态进行全面的调查摸底,提供良好的古籍存放环境,人为对古籍纸质进行优化,对损坏古籍进行修复,建立完备的珍贵古籍档案,提高全民古籍保护意识,有必要开展可移动文物的普查与保护,这样才能保护好珍贵的古籍。因它既是传承文明的需要,也是社会进步的必需,既是责任、也是义务,同时更需要用科学的方法保护好,所以这次开展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保护文物、人人有责”的观念正在逐步深入人心,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和利用越来越受到各级领导和政府重视,一些过去没有得到应有重视的可移动文物日益受到重视,可移动文物在社会建设和经济建设中正在日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可移动文物具有不可再生性,加强保护工作,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提,保护好这些珍贵的文物,传递千年文明,弘扬历史辉煌,加大保护力度,全面准确认识文物的属性,可以进一步实现国有珍贵文物全面向社会开放,从而真正实现其社会服务的功能。建立国有可移动文物业务管理与社会服务的公共平台;提高文物收藏保护单位的管理水平;促进可移动文物资源的整合利用;丰富民众公共文化服务内容;保护文物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我们应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法的工作方针,坚持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以保护促利用、以利用促发展的原则,走出一条保护管理法制化,资源利用规范化的新路。扎实开展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依法依规,全面全部、按时真实,保质保量,确保普查工作园满完成。让可移动文物在社会诸多领域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可移动文物普查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保护可移动文物就是保护历史,就是保护中华文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71289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