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从河北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看双语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语言因素特别是英语要素是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是否具备英语语言环境,或英语双语环境的发育程度,显著影响外包产业的发展。改善河北省的双语环境,发展中英双语事业和改善英语语言环境,发展河北省的服务外包产业。
   语言经济学最早由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经济学教授Jacob Marschak于1965年提出。他认为语言作为人类经济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具有与其它资源一样的经济特性,即价值(value)、效用(utility)、费用(cost)和收益(benefit)。语言经济学把语言作为变量,考察语言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以及语言和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认为语言技能是包含在劳动力当中的,专业、行业语言标准是语言技能实现其市场价值的一个条件。语言技能无法和专业化技能区分开。传统的语言产业主要包括翻译、语言培训和语言科技。目前的情况是,语言服务的市场化程度不够高从。
   从语言经济学理论角度,可以看到第二语言环境对双语复合型人才成果的重要影响。比如印度服务外包人才拥有的语言优势和软件优势,就是这种双语习得环境造就的结果。中国分割的外语教育和专业教育,分别造就了单纯的外语人才和单纯的专业人才,而同时精通外语和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就不多见。只要提供了足够大容量的通道,在汉英双语区域,提供了发达的语言交易界面,促成中英文之间快速、及时甚至实时、共时沟通交换信息,就能更好适应“快鱼吃慢鱼”这一社会主流竞争规律,而非仅仅是“大鱼吃小鱼”。
   外包源于英语的“outsourcing”一词,是一种组织的运作方式或贸易形式,指通过购买第三方提供地服务或产品来完成原来由企业内部完成的工作。理论上企业将经营业务分为核心业务和非核心业务。其中,非核心业务包括核心相关业务、支持性业务、可抛弃业务三类。通常,企业会将其非核心业务进行外包。
   服务外包自被纳入“十一五”计划,作为我国重要的战略发展策略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服务外包热。根据中国商务部公布的统计数据,2006年中国服务外包产业收入总额达到118亿美元,其中IT服务外包产业规模为75.6亿美元,业务流程外包产业规模达到42.7亿美元。中国承接商所承接的离岸服务外包收入约占整体产业的12.2%。金融危机使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和金融机构为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其他低成本的国家和地区企业。这对于中国而言就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目前,中国离岸外包服务地区发展较集中于一二级城市。中国各级一、二线城市均有服务外包商,各个服务外包跨国公司除了在上海、北京、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设立公司和研发中心外,还在南京、西安、成都、重庆、武汉等二线城市设置了未来几年,各类服务外包企业会选择成本较低、人力资源丰富的二线城市开展服务外包。服务外包作为一项重要的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手段,占据得天独厚地理优势的河北省如何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业务呢?
   目前,中国离岸外包服务地区发展较集中于一二级城市。从河北省服务外包市场的发展来看,主要面临的驱动因素包括:世界服务外包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推动了中国服务外包市场的发展和成熟;中国国内许多企业选择进行外包(尤其在电信领域),使国内服务外包不断走向成熟;中国各级政府在人才资源、投资环境因素方面加大投入,逐步改善服务外包发展的环境。主要面临的阻碍因素包括:中国服务外包市场仍没有形成系统的规模市场;传统观念使多数国内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拒绝以业务外包方式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国内仍缺乏中高级的有经验的外包技术和管理人才。
   目前,河北省服务外包也是中国服务外包发展主要面临的问题主要是人才问题,与欧美发包国无障碍沟通能力较为薄弱,欧美市场拓展的难度比较大。就现阶段来看,中国服务外包业务拓展的国际市场主要是日、韩两国。类似的文化环境、长期合作及地理位置等综合优势,为中国拓展日、韩服务外包市场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从长期来看,欧美发包国仍是中国服务外包拓展的重要市场。
   提升河北省外包竞争力的对策之一就是培养高素质的外包人才,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必须培养高校毕业生在服务外包活动中实践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加大高校毕业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尤其是无障碍语言沟通能力。以获得日、韩市场为基础,发展自身综合技能条件下,逐步扩大欧美市场份额。克服语言壁垒,穿透语言屏障,是非英语国家发展外包产业的一个必要条件。
   从企业人才角度来看,企业除了积极参与认证活动,建立全国性服务外包人才认证体系,尽力培养中高端技术管理人才。尤其是在服务外包行业,必须结合中国服务外包发展实际情况学习国外先进的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模式。政府提供一定的教育资金并确定政策导向,教育机构、行业协会和企业共同参与,设计制定和行业发展接轨的国际化课程体系,开发远程教育的培养计划,增强对双语教师的培训。同时,政府采取一些激励措施,大力引进国外现代服务外包方面有经验的高级管理人才,鼓励海外留学生回国创业,建立人才信息平台。
   从高校的实际情况看,英语学习标准划分的原则是以阅读能力为核心标准,综合考虑听、说、读、写等四方面的能力,将外语水平划分为初级、中级偏低、中级偏高以及高级四个层次。当前双语教育中缺乏良好的双语环境,缺乏教师、教材、教学设备,缺乏双语评价体系,缺乏家长的理解和支持,缺乏英语电视广播节目、缺乏及时、有效、有趣的英语媒体和报刊杂志等。现有的学校外语教育模式,培养出相当比例的哑巴式的、难于派上实际用途的所谓“双语”人才。
   各类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上系统培养的同时,更要注重在无障碍语言沟通能力上的培养,尝试用双语教学的方式,提高高经贸类毕业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目前河北缺的是高级外语人才,此外多语种、小语种人才也比较少。2000年之后,随着国际经济交往活动的增多,不少重点高校在专业教学中开展了英文授课,但其双语教育大多处于试点和实验阶段,有成效也有弊端。高校双语教师中很少是在英语国家获得过专业学位,或在国外的有关学科领域开展过前沿的研究工作。
   我们应遵循和利用第二语言习得规律,学习香港、新加坡的经验,利用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双重作用,增加双语人口、发展翻译业、双语媒体业、双语出版业。多管齐下才能更好的解决汉英双语教育事业系统、汉英双语翻译出版事业系统的诸多问题和障碍。双语教育系统内部目前存在的诸多严重问题或无法解决的问题,也许通过外部社会大小双语环境的建设就迎刃而解了。
  
  注:该文系河北省哲学社科规划项目“河北省面向京津的服务外包业人才外语培训体系研究”(HB09BYY012)的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杨锐,河北经贸大学外语部讲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5/view-13143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