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写作时代下的网络写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黄春玲

  摘要:长期以来,文学总是背负着三大功能,即审美愉悦功能、认知功能与教化功能,沉重地跋涉在漫漫历史中。随着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并应用到文学领域,写作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写作,作家和他们的产品文学都有了新的变化。在网络时代,文学担负着怎样的功能?在一个似乎不再追求意义的时代,文学是否还有必要承载原有的包袱?
  关键词:文学的社会功能;娱乐时代;消费时代;网络文学
  
  这是一个新消费时代,“从80年代初到21世纪初,我国已经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开始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历史阶段,居民生活消费由以生存性消费为主导的传统日用型消费向以发展、享受性消费为主导的现代享用型消费转移。这种转移对网络消费、汽车消费、休闲消费产生了巨大的、爆发式的消费需求,在网络经济、汽车经济、休闲经济的支撑下,以网络消费时代、汽车消费时代、休闲消费时代为标志的新消费时代正在来临。”①这也是一个泛娱乐时代,从酒吧、歌厅、舞厅到影视荧屏上的各种晚会、海选,娱乐正在梦幻般地美化着生活。这同时还是一个网络技术日趋发展的时代,家用电脑越来越普及,网民的数量日趋高涨。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文学成为消费的对象,写作从方式到目的也悄然变化,一个新的写作时代正在出现,而网络文学就是这个新写作时代的重要产物之一。
  
  一网络时代新写作时代
  
  网络时代的写作堪称新写作时代:文学的写作工具和传播工具都有了新的突破,写作目的更为多样,写作方式较之传统时代也已有了新的特点。虽然工具由纸笔变为电脑不是新写作与传统写作最根本的区别,但是工具的变化仍然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写作在纸质时代主要是纸和笔,新写作的工具则主要是电脑和键盘。这个变化的重要意义在于电脑写作可以任意拼贴和删改,还可以随意插入各种符号,包括图片、数字、英文、拼音、图形、标点、运算符号,只要写作者愿意,就可以把它们拿来任意组合与表意,随意链接和镶嵌,自由粘贴和插入。正是因为工具由纸笔变为电脑,才使得新写作的传播工具也有新的突破,那就是网络。网络的介入使得写作变得更为简单快捷与随意,也加快了文学的传播与交流,改变了交流的方式,缩短了读者和作者之间的距离。网民常常兼具读者和作者甚至评论者的多重身份,许多网民既是作者又是评论者,他们一边在网上贴出自己的作品,一边阅读别人的作品,有时还要对别人的作品加以评论。
  网络带来了文学的新面貌。
  首先是创作主体的平民性。自从有了网络,创作就变得简单而不再神秘,文学也由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变成群众自由自觉的创作和娱乐活动。只要你能打字和上网,你就可以在网络上写作和发表自己的作品。没有任何条件和标准,不分年龄、性别和国籍,也不分学历的高低和职位的尊卑,人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尽情表达和宣泄感情。
  其次,创作主体的广泛参与性,使网络文学呈现出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并存的状况。网络文学实现了创作主体与受众的即时互动,受众也是创作主体,这样,网络文学的作品就呈现出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局面。同时,网络文学由于更为强烈的开放性、随意性,因而更具有“个人性”,个人的随感,偶然的灵感与艺术的火花,都可以记录下来、制作出来,放入个人主页中去,接受他人的浏览和意见反馈。
  如果说创作主体的平民性和广泛参与性是新写作时代的两个特点的话,那么,写作目的的多样化则是新写作时代的第三个特点。由于多元化价值观的影响,写作目的也日益多元化,表现为:(1)赚取足够多的钱。这主要是一批网络签约写手的写作目的。对于他们而言,写作就是码字换稿酬,在他们的作品中并无所谓的道德标准。他们只是根据合同的要求,写出达到一定字数并能尽最大可能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作品。毋庸置疑,网络时代的部分作家,特别是后起的网络写手,确实从市场经济那里得到了很多好处。尤其是畅销书作家,他们在作品得到市场追捧的同时获得了很多财富,他们的生活状态趋于明星化,他们跻身富人阶层,备受媒体关注。从去年年初韩寒的《一座城池》版税200万元开始,陆续有几位当红作家的版税都跨过了200万元的门槛,如安妮宝贝的长篇小说《莲花》,王蒙的自传体回忆录《半生多事》。在今年,易中天“品三国”书稿的竞标引起了中国出版界的剧烈震荡,这不单单是中国出版史上首次图书版权招标会,还创造了中国绝大多数知名作家都难以企及的“版税神话”。此前,曾有人为国内几位“炙手可热”的作家算过一笔版税收入账,认为他们是中国作家中的“千万富翁”,如二月河、王朔、海岩、余秋雨、叶永烈等人。这批人刺激了一大批年轻的写手,他们渴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拿到高额的稿酬,过自己理想的生活,网络写作是他们实现梦想的一个途径。(2)出名。在网上贴出惊世骇俗的作品,引起人们的关注进而“一举闻名天下晓”是部分写手的写作目的。网络写手成千上万,怎么样才能在芸芸众生中出名呢?“芙蓉姐姐”、木子美、九丹等给了“榜样”性的示范。(3)游戏与宣泄。主要有两类写手,一是上班一族,写手以表达为爱好,在闲暇时间大量撰写文字,将写作视为乐趣与游戏,而工作则与文字工作大相径庭,写作于他们而言就是玩文字游戏。其中蕴涵着大量高手级的才子。比如在最早期的网络汉语电子刊物《橄榄树》上,每期都有大量精彩的文字,作者严谨的写作态度,丰富的知识背景,聪颖的天分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二是学生一族,写手主要是为了宣泄自己的情绪。学生一族通常年龄较小,空闲时间较多,多在2000年后上网,游荡在与自己兴趣相投的论坛或类似于“榕树下”的专业网站,或者开通自己的博客写空间日记。目前“榕树下”的很多文章基本来自于这个群体。他们的文字特色是个人化写作风格更浓,语言新鲜,态度真诚,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能够清晰地看见一些对现实的反抗和思考,但文章内容比较单薄,不够严谨,更多的是一种情绪的宣泄。(4)交流与交友。主要是从传统媒体进军网络媒体的网民的写作。他们在非官方网站建立个人专栏,撰写大量及时有力的IT新闻与评论,互相传递新闻信息,交流媒体工作经验,寻找文章发表渠道。文章发表于网站不再成为他们的终极目标,而是借这个平台与传统媒体联系挂钩。这种网络写作的方式转变,是随互联网日益普及最终成为人们的生活工具而来的。目前,很多传统媒体都开设了自己的网站,并拥有自己的BBS,讨论交流也成为稿件来源,多渠道地扩展了媒体发展的空间。
  新写作时代的第四个特点则是伴随着网络文学的出现而带来的文学功能的变化。如果说网络写作是新写作时代的开始,那么,网络文学则是新写作时代的产物。与传统文学相比,网络文学也具有教化、认识、审美功能,不同的是,网络文学的娱乐性更强,而教化功能则相对小些。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文学在特殊的文化背景下更强调教化作用和实用功能,讲求“形神兼备”及题材的多样性、风格的丰富性等。网络文学是在传统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具有与传统文学相同的方面。传统文学的三大功能,即教化、认识、审美,在网络文学这里都得到继承和发展。不同的是,网络文学表现力更强,传统文学不能表现的事物,网络文学都能表现。网络文学的题材也更加丰富,传统文学由于严格的审查制度,有题材禁区。网络文学则不存在这个问题,网络文学淡化了意识形态和传统的道德评价标准。在不违法乱纪的前提下,所谓的性问题、个人隐私、心理秘密都可在网络上表现。曾经在网上风行一时并引起巨大争议的《遗情书》可算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传统文学强调文以载道,网络文学则出现了许多无主题、无思想作品。

  
  二网络时代的作家
  
  以消费时代和娱乐时代为背景,以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为时代特色,网络时代的作家可以分为几个阶层。客观地说,传统作家仍然大量存在,电脑只是代替了他们昔日手中的笔和纸而已,他们的作品和传统文学作品没有本质的区别,他们仍然坚守着传统的人文精神和道德操守。但或许是经不住网络魅力的诱惑,更多的作家则参与到了网络文学。他们放下架子,心甘情愿到网络里交流,有的开办了创作讲座,有的与网民对话,还有的把作品先贴上来,在为网络文学出把力的同时也扩大了读者面。当然,他们也没有白来,很多原本不很出名的作家,通过连接千家万户的网络,知名度往往有所提高。还有一些是准作家,发表文学作品不算很多,多为省市一级的作协会员,少数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另外,有一些是鲁迅文学创作班或其他学习班的学员,有一定的基本写作训练,也发表过一些作品。他们来到网络,是把网络作为一个展示平台,抱着锻炼文笔、扩大知名度的目的,通过网络的磨练,他们往往都收获不小。
  如果说以上这批人还能被称为作家的话,那么,各网站自己培养训练出来的网络写手往往就不叫作家了。他们不介意别人不把自己当作家看待,他们自己也从不说自己是作家,他们最多说自己是写手。他们以作品赢得读者,同时在网络上也形成了朋友圈,一篇文章贴上来,朋友圈大声叫好,跟贴不断,写手的创作自信心不断被增强,写作水平自然也得到很快的提高。如果有作品被公开刊物选中发表,他们的创作欲望会更受刺激。有的人把这批人称为“小资网络作家”。他们大部分是城市人,经济上属于中产阶级,兴趣与爱好一致,拥有一大批城市读者。也有相当部分是农村人,他们或在城市打工,或从事商业工业活动,闲暇之余,他们也写写文章并贴在网上,可以把这部分人称之为边缘人。他们处在社会底层,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其作品往往比较深刻。
  在市场经济下,钱对谁来说都绝对不是坏东西,因此,网络时代的作家较之传统作家而言更能坦然地拿自己的作品换取更多的名利。意识形态和传统的道德评价标准在他们那里开始淡化和模糊,在他们的作品中很难找到传统的人文道德精神和责任意识,对此,有人发出“中国作家死了”之声。国外的一些汉学家不习惯中国作家的转变,更是对当代中国作家和中国当代文学进行了厉声苛责。2006年12月,德国著名的汉学家顾彬在接受“德国之声”的采访时,这位素以严肃严谨著称的学者就尖锐地把矛头指向中国当代作家和当代文学,认为当代中国作家缺乏批判意识和政治关怀,坦率地批评中国当代文学价值不高,存在种种弊病,诸如作家不敢直面现实,“胆子特别小,而且互相看不起”,中国作家缺乏自己的声音等等。国内诗人叶匡政则直言:中国作家死了!在他们的心目中,中国文学从来都是政治意识极强的。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中国正统文学都表现出强烈的政治功能。现在,以网络文学为代表,中国文学突然淡化了政治与说教功能,他们反而不习惯了。那么,新写作时代的文学是否有必要回归传统文学并担当起传统的社会功能呢?
  
  三功利与非功利的怪圈
  
  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文学属于人的精神创造,它并不是一种先天自在的产物,而是经过文字工作者这一“媒介”,按照一定的审美理想和美的规律,在对社会和自然形态加工、改造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精神产品。长期以来,在人们心目中,文学总是有着审美、认识和教化三大功能。人们通过欣赏各种文学作品使情感和心理得到平衡、宣泄或满足,从而在这种阅读中感受、体验和欣赏美。这就是人们通常说的文学的审美功能。文学通过语言塑造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和生活场景再现生活,让人们了解历史和现实生活的常识,增强对社会、自然、人生的理解,这就是文学的认识功能。文学作品通过艺术形象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心灵和行为,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净化人们的灵魂,使人们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和力量,这就是文学的教化功能。在这三大功能中,由于中国一直是一个政治意识相当浓厚的国家,文学的教化功能居主要地位,“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不学诗,无以言” (《论语•季氏》)“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君,远之事父,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入地深,其化人也速”,“文人之笔,劝善惩恶也”。从古到今,文学的教化功能都是居于首要地位,其次是认识功能,最后才是审美愉悦功能。
  而今,文学的教化功能淡化,认识功能也已不再重要,文学的娱乐功能跃到了突出位置。以网络文学为代表,新写作时代的文学不再刻意强调教化和认识功能,也不再强调“文以载道”,文学变得更为纯粹和个人化。在一个政治环境相对宽松的时代,文学与政治和道德的关系相对松散,这使得文学作品少了一份说教多了几分娱乐和美感。在快节奏和激烈的竞争时代,在需要娱乐和放松的时代,在以消费主体为中心的时代,以消费主体为中心的写作必然淡化政治说教功能而突出愉悦功能。
  之所以会有“中国作家死了”的声音,是因为长期以来文学的功利与非功利相互之间的纠缠不清,人们对文学的教化功能过分重视。正如童庆炳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所言,“从目的看,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在,文学不带有直接功利目的,即是无功利的,但这种无功利本身也隐含有某种功利意图”,“也就是说在文学活动中,无论作家还是读者在创作或欣赏的状况中都没有直接的实际目的,并不企求直接得到现实利益”,“文学既是无功利的,又是有功利的”。②综观中国社会发展历史,我们会发现文学的功利与非功利一直都是交织在一起的。在科举时代,文学往往和获取功名联系在一起,谁的文章写得好且符合统治者的思想道德要求,谁就有可能走入仕途,飞黄腾达。在这方面,我们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也不能脱俗,只不过由于他狂傲的性格难以和当时的权贵为伍,最终只能怏怏而归。“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在孔子简洁明了的话语中我们不难看出文学承载着认识、教化、交友、宣泄等沉重的功能,“文以载道”则暗示着文学在长达几千年的历史中背负着政治教化功能。可见,文学从来都不是无功利的,作家也从来不是没有功利目的的。只是,在长达几千年的历史中,文学与名利的交换比较隐蔽,并不是赤裸裸地进行的,这才给人以误导,以为文学是无功利的。当文学和名利的交换比较隐蔽的时候,作家和名利也离得较远,文学的政治教化功能相对突出,而文学的审美娱乐功能则被前者所遮蔽或者被人们忽视。拿着俸禄(现在叫月薪)而进行创作的人往往把写作当成任务,不能不考虑自己的立场,因此,文学作品具有强大的政治或教化功能也就不难理解了。
  当文学和名利的交换可以正大光明地进行的时候,当作家不是有固定编制拿着固定工资为完成任务而进行创作的时候,当作家为了换取自己满意的物质利益和名利想讨好读者的时候,文学的审美娱乐功能得以突显,而政治教化功能则被有意无意地淡化或遗忘。因为,在一个思想比较开放、文化价值观日趋多元化的时代,作家和写手都不必顾虑自己的立场(前提是不触犯法律),写出生动有趣、赏心悦目的文字吸引读者就是他们的初衷。如果按照童庆炳先生的观点,把文学的无功利理解为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话,当前作家的功利心正好换来了文学的无功利的一面,这真是一个怪圈。作家为了获取尽可能多的名利而创作,结果换来了文学的无功利性。
  
  四是回归还是轻装上阵

  
  卸下教化功能的文学让部分保守的人感到了不适应,从而招来一片谴责之声。有人号召文学要重回现实主义传统,其实,从现实主义出发来理解文学,当前的网络文学恰恰是紧紧联系了当前的现实。在消费时代,在泛娱乐时代,政治意识形态已经淡化时,还紧紧抓住文学的政治功能不放,那恰恰是对现实的脱离。同为艺术,音乐、舞蹈、绘画可以没有政治教化功能,为什么文学就一定要负载如此沉重的负担呢?歌唱家、舞蹈家、画家可以把艺术作为换取财富的手段,为什么作家就不可以呢?别的艺术可以娱乐,为什么文学就不可以娱乐?在学科分支越来越细的情况下,文学把政治教化功能还给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把认识功能分担给了其它学科,褪去说教色彩,轻装上阵,或许正是文学的发展方向。
  客观地说,网络文学的出现有其积极的意义。毋庸置疑,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以及普及,网上阅读必将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电子书、电子杂志将成为文学传播的主要途径。虽然目前电子书、电子杂志的发展在我国才初露头角,还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但网络写作在传播和阅读上有别于当前主流媒体传播和阅读的全新方式,正在逐渐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和审美趣味,形成一种新的文化消费时尚。而人们阅读习惯和审美趣味的改变,也必然驱使传统写作方式作相应的改变,驱使网络写作的进一步发展。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网络文学作为心灵表达的主要途径之一,必将获得新的发展。正如前文所言,当前社会处于新消费时代,处于泛娱乐时代,在这个特殊的时代,文学已经走下高贵的圣殿,成为消费文化的对象之一。“纯文学”的日趋失落和种种“奇幻”、“玄幻”、“魔幻”等文学风行一时,从中可以隐约窥见古典情怀为欲望的满足所取代,理想的追求为及时行乐所替代。文学的政治功能与教化功能正被消解,文学不可避免地走向平民化。与网络时代文学获得的便利与快捷相一致,写作的社会功用与调节人类心情的作用将更加自然和宽泛。总之,网络时代的文学自有它的特点,但无论如何,它也是运用文字表达人类对生活和世界的感悟,应该说,网络文学反映了时代和社会,紧跟现实生活的步伐,表达人的渴望和要求,是人类自由发展的表现之一。网络改变着整个社会的生活方式,正在渗透到生活的角角落落。
  目前的网络写作较之它刚出现时已经有很大的进步,但还是略显稚嫩,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首先,网络文学的自主、快捷和自由等特点导致作家自由而散漫。网络写手缺乏一定的责任感,毫无顾忌的写作和筛选程序的缺乏,使得网络文学作品的质量参差不齐,泥沙俱下。部分网络文学中的色情和暴力也带来了负面影响,给还没有分辨能力和判断能力的青少年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其次,由于网络写手的年轻化和人生阅历的浅薄,网络文学的主题出现单一化和重复化,许多网络文学作品的情节出现雷同,读者看多了都能预测下文。此外,网络文学的版权问题和资金问题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要让网络文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还得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处理好版权问题和文学网站的资金问题。如果不是一棒子打死,而是积极引导,加强管理,那么,根据目前的发展趋势,我们有理由相信,网络文学也会有成熟的一天。
  
  注释:
   ① 尹向东:《我国新消费时代的主要特征和表现 》,《求索》,2005年第8期。
  ②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61页。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共青学院人文艺术系)
  责任编辑 杨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5/view-13331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