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80后”小伙子在北极当电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邹卫辉

  小电工闯北极
  
  现年26岁的张友斌是河南省商丘市人。他从当地一家职业技术学校毕业后,先在一家超市当电工,后又跟随亲戚来到北京某建筑工地。张友斌勤学好问,不怕苦、不怕累,很快成为建筑工地上的骨干水电工。2005年7月,他报名参加建筑工程全能电工培训班,两年后取得了“高级工人技师资格证书”。
  2007年8月,张友斌所在的公司承接了挪威斯塔万格市附近的一个水电站工程,需要挑选3名电工去那里工作。张友斌电工技术出色,从50多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9月中旬,张友斌和另外两名工人一起来到挪威的斯塔万格市。虽然在这里的工资比国内高,但除去各项开支,也所剩不多。张友斌出国是为了寻找赚钱机会,接下来,他利用业余时间向一个叫拉巴克的监理学习英语。
  挪威人喜欢在家里搞小型聚会。一天晚上,拉巴克邀请张友斌参加他家的聚会。30多人齐聚一堂,一起喝酒、跳舞。玩得正开心时,电灯突然熄灭了,楼上楼下一片漆黑。由于不久前阿尔及利亚北部发生过连环恐怖爆炸,在场人以为有恐怖袭击,都吓得大喊大叫起来。拉巴克急得团团转,张友斌对他说:“可能是电源负荷太大,电路出了故障。你让大家保持镇静,我去查看一下。”张友斌检查发现果然是电路故障,仅用了15分钟时间,就把电路修好了。
  房间里的灯又亮了起来。这时,一名40多岁的男子端着酒杯,走到张友斌身旁,竖起大拇指,说:“先生,你的电工技术真棒!你愿意跟我去北极工作吗?”没等张友斌反应过来,拉巴克忙向他介绍说:“这是我堂叔维克多,他在挪威的北极国家科考站负责后勤保障工作。”
  当张友斌得知维克多想为科考站找一名技术精湛的电工时,一脸惊讶,问道:“科考站里什么专家没有,难道会缺电工?”
  维克多耸了耸肩,说:“电工需要经常在冰天冻地的室外工作,专家们哪儿受得了?”
  见张友斌还在犹豫,维克多笑了笑,说:“我保证你的年收入不会低于15万美元。”
  张友斌还想再问什么,但转念一想,自己在水电站工作,年收入不到3万美元,到北极工作收入能翻好几倍,为什么不去呢?他爽快地说:“我愿意去。”
  最后,双方商定:由挪威科考站提供张友斌在北极的吃住,但不付给他固定工资,张友斌得自己揽活挣钱。
  
  北极的美金不好挣
  
  2008年4月5日,张友斌跟着维克多搭乘小型飞机,到达北极。下了飞机,张友斌一行又乘车走了半个多小时,才到达挪威科考站。挪威科考站设在北纬78度55分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新奥尔松是到北极点的桥头堡,世界各国的野外观测和考察站都集中在这里。
  张友斌到挪威科考站不久,生意就找上门来了。北极刮狂风,吹起冰块,将挪威科考站一台正在执行观测任务的天文望远镜与地下室之间的连接线砸断了,需要马上接好线路。张友斌觉得接电线是很简单的活儿,所以在跟维克多要报酬时,随口说了20美元。维克多惊讶地看了他一眼,便答应了。张友斌以为自己要多了,但出去接电线时,才知道20美元实在不好挣。
  外面天昏地暗,能见度只有两三米,气温在零下50摄氏度左右,还刮着10级以上的风。张友斌憋足了劲儿,想冲过去接电线,试了几次都没成功。不仅如此,人还差点儿被大风卷走。后来,观测台里的人顺着风向,扔给他一根绳子,他才拉住绳子,慢慢爬到那根断掉的电线处。
  戴着厚手套无法操作,张友斌只好脱掉厚手套,戴一副普通电工手套干活。他想,凭借自己熟练的技术,很快就能把电线接上,没想到老虎钳却打不开。他折腾了几分钟,感觉整个身子都要被冻成冰块了,手根本不听使唤。他实在受不了,不得不连滚带爬回到观测台的地下室取暖。半个多小时后,他终于缓过劲儿来。这时,他才搞明白老虎钳在外面打不开,是被冻住了。
  再次来到断线处,张友斌不再使用老虎钳,而用牙齿咬,双手扯,好不容易才把电线接上。本以为大功告成了,谁知由于气温太低,绝缘胶布失去了黏性,没法用。他想了个办法,边用电烙铁给胶布加温,边用胶布缠绕接线处。几经周折,总算完工了,他却被冻得动弹不了。观测室的人只好用绳子拴住他的身体,把他拖回来,然后把他装进“救命鬼”(一种用汽油桶样的东西做的取暖器)中焐了近1个小时,他才缓过气来。
  事后,维克多给了张友斌20美元的报酬,又给了他3000美元,对他说:“你现在应该明白专家们为什么不接电工活了吧?在这里,即使出2000美元,也没人愿意干这种活儿。但你自己提出只要20美元,所以我只能给你20美元。这3000美元先借给你,买些防寒用品和修电路的专用工具,以后从你的报酬中扣除。”
  此后,张友斌再遇到接电线之类的活儿,最少开价2000美元。他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先后发明了好几种北极专用电工工具,比如带电的老虎钳、电热手套等。挪威科考站再也没有因为电路方面的问题而影响工作了。其他国家科考站听说后,都纷纷派代表来“取经”,以后只要在电路方面出现问题,都来请张友斌帮忙。
  张友斌在北极当电工,还经历了一段异国艳遇。2008年9月17日,法国科考站的取暖器出了故障,请张友斌去帮忙检修。张友斌检查后,发现取暖器的压缩机坏了,需要更换。然而,科考站没有配件,得派专机回国采购。在北极,没有取暖器,室内就会变成冰窖。当时,恰好有3名漂亮的巴黎女郎到站里工作,专门研究臭氧和紫外线对人类生殖的影响。得知取暖器坏了的消息后,她们很沮丧。其中一个女郎对张友斌说:“如果我们被冻坏了怎么办?你必须跟我们在一个睡袋里睡觉,用你的体温为我们取暖!”3个法国女郎不管张友斌愿不愿意,一边笑,一边硬把他拖进了她们的睡袋里。
  张友斌和3个女人紧紧地贴着睡觉,紧张得大气都不敢出。而那3个法国姑娘,却为自己的恶作剧哈哈大笑。
  这种艳遇机会很少,张友斌在北极面临更多的是危险。一次,他被请到日本科考站,检查地震监测点的电线。监测点离科考站约1公里,张友斌完成任务后,觉得有点儿饿了,就拿出一块烤肉,坐在雪地上吃起来。他吃得正香,突然听到身后传来“呼哧呼哧”的喘气声。回头一看,顿时吓得目瞪口呆:3只北极熊正站在离他不到10米的地方!是烤肉的香味把它们引来的。
  张友斌知道,北极很多野兽都有可能攻击人,人只能鸣枪吓唬、驱赶,绝不能伤害它们。张友斌当天幸好带了防身手枪,连忙掏出来,朝天空放了几枪,北极熊才跑开了……
  
  小电工的新生活
  
  2009年5月23日,张友斌正在住处看影碟。一架直升机落在了挪威科考站门前,几个人跳下飞机,跑进来说要请“电工张”。这几个人是距离新奥尔松70多公里外的美国科考队队员,其中一人着急地说,美国计划5个小时后发射空间器,需要科考站监测,不料他们的远红外测量器的电路却出现故障。科考站的人都急得快发疯了,听说挪威科考站有个技术高超的中国电工,就连忙开着直升机来接他去修理。张友斌跟美国科考队代表商定,修好电路后收取5000美元报酬。
  张友斌准备跟随美国科考队代表出发时,维克多连连向他使眼色。他以为维克多担心他的安全,就说:“放心吧,我很快就能回来!”
  经过一番努力,张友斌终于顺利完成任务,当他回到挪威科考站时,维克多遗憾地对他说:“张,你要的报酬太低。由于时间紧迫,美国科考队如果请不到你,就得改变空间器发射时间。这样一来,他们至少要损失几千万美元。你临走时,我对你使眼色,就是想提醒你要的价太低了。你应该要求3万美元以上的报酬!”
  张友斌想了想,说:“这种活儿很简单,不到半个小时,我就处理完了。再说,人家还专程开直升机接送我,我觉得给我5000美元已经不少了,做人不能太贪心。”维克多摇了摇头,说:“你们中国人就喜欢廉价的东西。这里不是中国,你少要的话,人家不仅不会感激你,还会看不起你。”张友斌觉得维克多的话有道理,以后再遇到这种事,他都先跟维克多商量。
  一次,挪威科考站附近的冰面上突然冒出一艘潜艇,所有人都吓了一跳。原来,澳大利亚的一艘科考船进入北极后,电路出了故障,几个电工修了半天,都没修好。他们听说挪威科考队有个非常厉害的中国电工,就决定来请他帮忙。但由于那几天下了暴雪,冰层太厚,科考船开不过来,他们只好派潜艇来接张友斌。
  世界上恐怕没有第二个电工能享受到潜艇接送的高级待遇了,张友斌感觉非常自豪。他在澳大利亚的那艘科考船上忙了整整50个小时,才把电路修好。这次,他得到了2万美元的报酬。
  2009年6月,我国在新奥尔松建起的第一个科考站遇到了罕见的暴风雪,科考站的通讯发射天线被刮倒了。张友斌主动跑去帮忙,忙了5个多小时,才解决问题。事后,他坚决不要任何报酬,只跟中国同胞一起吃了顿饭。
  每年的9月中旬到第二年的3月中旬,是北极的极夜。在这半年时间里,北极中央地带终日见不到阳光,生活极其枯燥,日子过得很艰难。这时,只有少数工作人员留在科考站,其他人都会回国休养。张友斌第一次回家探亲时,把挣到的美元换成人民币,给父母买了很多新衣服,又把家里房子翻修一新。
  2010年2月,张友斌在老家和邻村一个漂亮女孩结婚,虽然有了自己的家,但也开始了牛郎织女的生活。
  (压题图:美丽的北极自然景观)(责编 王 容)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5/view-18506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