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推拿治疗落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程 刚
1 概述
落枕又称失枕,多数病人是由睡眠姿势不当,枕头过高或过低,头部滑落于枕下,使颈部斜向―侧而得名。也有部分病人因睡眠时或受风寒,造成局部经络不通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故又有“落枕风”之称。它是由颈项部某些肌肉(以斜方肌、胸锁乳突肌、肩胛提肌为主)痉挛、肌张力骤然增高,造成颈项部疼痛,活动受限制的一种急性疾患。轻则一、二天内可自行缓解;重则,可拖延数日、周余不等,妨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在临床,本病较为常见,以晨起或颈部猛然地转动后而出现,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推拿治疗效果较佳。
落枕临床表现为患者早晨起床后。即感颈部疼痛强硬不适,活动受限,并且颈痛加重,头多歪向一侧。颈项强迫体位,呈僵硬状态,颈部活动受限往往局限于某个方位,强行使之活动,颈痛会加剧。病患处肌肉挛缩明显伴压痛,个别患者压痛部位可摸到条索状。
对于反复落枕的中年人,或在近期内(半年内)出现多次落枕者,应高度怀疑患有颈椎病的可能性。
2 落枕诊断要点
2.1 晨起突发颈部疼痛,活动受限,强制活动后疼痛加重。
2.2 无明显外伤,发热等诱发因素,无上肢放射痛。
2.3 病患处肌肉有局限性压痛,肌痉挛征明显;颈部x线排除颈部骨质病变者。
3 治疗原则及方法
3.1 治疗原则 舒筋活血,温经通络,滑利颈椎。
3.2 常用穴位及部位 风池、肩井、阿是、列缺、后溪、落枕诸穴,及病患处肌肉。
3.3 常用手法 滚法、指揉法、拿法、弹拨法、颈项部被动运动、擦法、拍打等,有风寒者可辅以热敷或盐敷、刮痧治疗。
3.4 操作方法 患者取坐位,医生立于其后侧或患侧。颈项疼痛较甚者。可先指揉列缺、后溪、落枕诸穴。列缺为人体四总穴之一,有“头项寻列缺”之说。指揉列缺,后溪,落枕诸穴属远取之法可缓解颈项之痛。所以在远端穴位作指揉法的同时,可嘱患者头部自主地向各个方向作缓缓地活动约1~2分钟。在颈项疼痛周围用轻滚法,逐步向主痛部位移动,待患者病痛稍有缓解后,一手拿揉颈项部从风池至大椎穴处,反复操作2~3遍;拇指揉拨颈项部疼痛一侧痉挛肌肉2~3遍;一手施以滚法,而另一手扶住患者的前额、下颌或头部缓缓地做颈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和左右旋转摇法的被动运动。约5分钟。继以上体位指揉风池、肩井、阿是诸穴,尤其是阿是穴在指揉时要轻重交替,同样要配合颈部的各项被动运动,约5分钟。指揉法和滚法可交替应用,相得益彰。当颈痛有所减轻,活动功能有所改善的基础上,可对有痉挛的肌肉施以弹拨法,力量由轻到重,幅度由小到大,要因人而施,在患者能忍受的情况下对痉挛的肌肉弹拨3~5次;而后再局部施鱼际擦法以缓解手法之痛。最后以拿风池,拿肩井,热敷、拍打患处结束治疗。
4 临床实践
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结合相关文献总结的实际操作经验:
4.1 操作要点 以揉、拿、滚法放松颈肩部肌肉;分筋、理筋、镇定肌肉的起止点及压痛点(阿是穴),推拿治疗2~3天1次。
4.2 具体操作步骤 ①患者取坐位,医者站其背后,以拿、揉、滚法放松其颈项及肩胛部两侧肌肉。反复操作2~3次,时间为2~3分钟。②医者采用分筋理筋镇定手法在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肩胛提肌、冈上肌的起止点及压痛点(阿是穴)进行治疗,时间约为2~4分钟,镇定手法以患者能忍受为度。⑧颈椎旋转摇法(以左侧为例):让患者取坐位自然放松颈部肌肉,医者站其背后,一手托住下颌部,另一手扶后枕部,双手配合使颈部略向前屈并左右摇动几次,然后将颈部向上缓慢用力拔伸(牵引)持续1分钟,力量由小到大,不可用暴力,有高血压患者、身体弱者不宜用此手法;最后拿颈项、拿肩井、拍打肩背结束治疗操作。
4.3 疗效标准与结果 治愈:颈部活动自如,疼痛消失;显效:颈部活动接近正常,疼痛消失;无效: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对于临床病例,绝大部分治愈,少数显效,总有效率100%。
5 讨论
笔者在实践中发现本病发病率高,以年轻者居多,病因为睡觉枕头高低不适合,体位不当,致颈部肌肉长时间处于牵拉,疲劳状态下,使肌肉痉挛、粘连或因颈部无任何准备,突然转动造成颈部肌肉拉伤,椎关节错位。此病有时不用进行任何治疗,也可以自然痊愈,但若得不到及时而不恰当处理,可继发颈椎病,危害大,造成不良后果。运用推拿治疗具有行气活血、消肿止痛、舒筋活络、剥离粘连、解除痉挛、促进代谢、血液循环等效能因此运用推拿治疗,疗效特快,操作完后患者可明显见效,无副作用;患者可轻松接受疗,不用顾虑后遗症,大多数患者,经过1次治疗后,1周内痊愈。值得推广。
为了提高落枕治疗的效果,常常用热敷法来辅助治疗,热敷法热敷是中医治疗外法之一,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在治疗时有干热敷和湿热敷两类,在推拿临床上,常于手法操作后辅以湿热敷,它可加强手法治疗效果,减轻手法刺激过度所产生的局部不良反应。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1321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