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的调查报告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目的 查明本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的原因,为今后预防控制类似事件提供借鉴。方法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和手足口诊断标准进行分析。结果 该小学共发生手足口病19例,罹患率8.64%,采集10名患者粪便标本检测,有6份标本结果阳性,为EV71肠道病毒,发病有班级聚集性.结论 这是一起由EV71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疫情。
  【关键词】 手足口病;暴发
  
  手足口病(hand,footamd mouth disease,HFMD)是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行的报道。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1]。少数患者可出现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本病主要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该病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4~9月)多见,学校、托幼园所是人群聚集的地方,易引起手足口病的暴发流行。
  1 基本情况
  甘谷县安远镇安坡村位于甘谷县城西北方向,距县城约40公里。全村总人口1400余人,有五个自然村。安坡村谭坪小学共有学生220人,每级各设一个教学班共5个教学班,教职工7人,全部学生均为本村儿童。
  2 流行病学调查
  2.1 事件经过 安远镇安坡村谭坪小学自2009年5月23日起,学校陆续出现急性起病,以手掌和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为主的病例。经县疾控中心核实诊断,积极采取隔离治疗患者,加强防治知识宣传等综合措施,疫情很快得到控制,未出现重症、死亡病例。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测最后确定本次疫情为EV71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累计报告病例19例,全部为该校学生,罹患率8.64%。
  本次疫情首发病例于5月23日上午出现发热,手、足掌出现斑丘疹及小疱疹,疱疹如米粒大小,为淡白色,疱内液体较少。发病高峰在5月27日至5月29日,占发病总数的78.75%。末例病人与6月5日发病,所有病例与6月13日之前痊愈,疫情持续20天。
  2.2 病例分布
  2.2.1 年龄分布:19例患者中年龄最大14岁,最小6岁;其中6岁发病6人,7岁发病5人,8岁发病2人, 9岁发病2人,10岁发病2人,11岁发病1人,14岁发病1人。以小年龄组6-7岁发病最多为11人,占发病总数的57.89%
  2.2.2 性别分布:19例患者中男14人,女5人。
  2.2.3 发病时间分布:5月23日发病1人,5月26日发病1人,5月27日发病5人, 5月28日6人,5月29日发病4人,6月1日1人,6月5日1人。
  2.2.4 班级分布 一年级发病11人,二年级4人,三年级3人,五年级3人。有班级聚集性。
  2.3 临床特点 19例患者均在手掌和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6例口腔粘膜有散在疱疹伴明显疼痛;2例有咳嗽和流涕;1例伴头痛,4例有发热。
  2.4 实验室检测 对其中10例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采集粪便标本,送甘肃省疾控中心做病毒核酶RT―PCR检测,检测阳性结果6份,阳性率为60%。全部为EV71病毒核酸阳性。
  3 讨论
  6例患者粪便EV71病毒核酶RT―PCR阳性,结合临床特点和流行病学结果,可以确定本次疫情为一起以EV71肠道病毒引起的暴发疫情。暴发的主要原因是密切接触传播,隔离治疗患者为控制疫情的关键措施,起到很好的效果使疫情得到迅速控制。
  要防止手足口病在托儿所、幼儿园的暴发流行应做好以下工作[2][3]:
  3.1 做好对儿童家长的宣传工作,要求家长发现孩子在家期间发热、出皮疹后不要送入托儿所、幼儿园,及时去医院就医。患儿应在家中休息,直至痊愈或明确非传染性疾病方可入托、入园。
  3.2 加强晨检,一旦发现发热、皮疹的孩子,立即与其他儿童分开,单独安置在隔离(观察)室内,并及时通知家长带病儿去医院就诊。
  3.3 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儿童后,要立即对发病班级的教室、桌椅等进行消毒。对患病儿童所在班进行医学观察,尽量减少发病班级的儿童与其他班级儿童接触的机会,在观察期间不得进行分班、并班和接受新生。
  3.4 手足口病流行季节要加强儿童、工作人员等手的清洗消毒。教室、宿舍要加强通风。
  3.5 根据规定,发现手足口病患儿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并配合教育和卫生部门采取相关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手足口预防控制指南[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9.
  [2] 王英,潘静彬,王世文.2008-2009年全国手足口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应对分析[J]疾病监测,2010,25(10:774-776.
  [3] 卫生部.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手足口病等肠道病毒感染性疾病防控工作的通知[S].北京:卫生部,20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1558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