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究产科护理人员对妊娠合并症产妇母乳喂养认识的护理措施及效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目的:对产科护理人员对妊娠合并症产妇母乳喂养认识的护理措施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8月-2018年6月收治的64例妊娠合并症的产妇作为实验对象,根据1:1比例分为甲组(n=32)和乙组(n=32),各行常规护理、综合护理,对2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甲组母乳喂养知识评分、母乳喂养成功率、满意度评分均明显低于乙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产科护理人员对妊娠合并症产妇进行母乳喂养认识的综合性护理,有利于促进母乳喂养,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 妊娠合并症;母乳喂养;产科护理人员;护理措施;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
  R239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07-222-01
  母乳喂养作为临床十分常见的喂养方式之一,其可使新生儿认知能力、智力水平、免疫能力等得到有效改善。妊娠合并症患者由于对自身疾病存在严重的担忧心理,会选择停止母乳喂养,使母乳喂养率明显降低。对于依然坚持母乳喂养的部分妊娠合并症产妇,需要护理人员的专业化指导,以提高其对母乳喂养的正确认知,尽可能的给予新生儿母乳喂养[1]。本文选择本院收治的64例妊娠合并症的产妇作为实验对象,现进行以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6年8月-2018年6月收治的64例妊娠合并症的产妇作为实验对象,根据1:1比例分为甲组(n=32)和乙组(n=32)。甲组年龄在21-38岁之间,平均(28.6±2.3)岁;孕周在37-41周之间,平均(39.2±0.6)周;其中初产妇22例,经产妇10例;乙组年龄在20-37岁之间,平均(27.5±2.4)岁;孕周在38-41周之间,平均(39.4±0.7)周;其中初产妇20例,经产妇12例。
  1.2 方法
  甲组行常规护理,遵医嘱对产妇进行常规指导,介绍母乳喂养相关知识,支持和鼓励患者尽可能选择母乳喂养方式;乙组行综合护理,主要内容为:①转变产科护理人员服务思想;挑选理论知识、实践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负责产科科室的护理工作,要求其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操作技能,对母乳喂养的全新观点进行学习和掌握,并在临床实践中积极运用;②母乳喂养宣教和护理措施:和产妇保持充分的沟通交流,对正确的母乳喂养知识进行普及,帮助患者解答各种疑惑,对妊娠合并症导致的负性情绪进行安抚,帮助其树立母乳喂养的信念;强化患者早期母乳喂养健康指导,嘱其自孕期5个月开始以香皂、清水对乳头、乳晕进行擦洗,并将油脂涂抹在上面,提高乳房皮肤的坚韧性;尽可能选取宽松型内衣,确保乳腺可以正常发育;对科学哺乳姿势进行指导,可选择多种抱姿喂养,以母婴双方腹部相对的抱姿最最佳;③饮食干预:多数患者分娩结束后1d内会出现四肢无力、疲劳的情况,应以清淡饮食为主,多吃新鲜果蔬,合理搭配粗粮、肉等,增加各类汤品摄入量以促进乳汁分泌。
  1.3 观察指标
  调查和统计2组患者母乳知识掌握程度,评定母乳喂养率,并使用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定患者满意度情况。
  1.4 统计学评析
  全部实验数据均以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相关观察指标运用(x±s)、(%)加以描述并予以t检验、x2检验,若P<0.05,则表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甲组母乳喂养知识评分、母乳喂养成功率、满意度评分和乙组进行比较,乙组均高于甲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下表。
  3 讨论
  妊娠合并症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产后母乳喂养。以合并症类型、产妇情况为依据,给予产妇科学正确的指导,对母乳喂养的重要作用和临床意义进行重点强调,可帮助产妇提升母乳喂养的决心和信念对产妇母乳喂养的错误认知和行为进行纠正,进一步提高母乳喂养率[2]。
  综合护理干预运用到妊娠合并症产妇中,可使产妇对母乳喂养知识进行更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对产妇不良情绪进行改善,提高新生儿免疫力和抵抗力,降低医患、护患纠纷发生率,同时提高产妇对医护人员的信赖和满意度[4]。
  本次实验发现,2组母乳喂养知识评分、母乳喂养成功率、满意度評分相比,乙组均显著高于乙组(P<0.05)。由此证明,产科护理人员对妊娠合并症产妇进行母乳喂养认识的综合性护理,有利于促进母乳喂养,提高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刘敏.产科护理人员对妊娠合并症产妇母乳喂养的认识及康复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30):260-261.
  [2] 王晶.产科护理人员对妊娠合并症产妇母乳喂养认识的护理措施及效果[J].中国医学工程,2015,23(11):129+134.
  [3] 张梅.产科护理人员对妊娠合并症产妇母乳喂养认识的护理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17):52-53+5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687473.htm